最近創業一詞被說得好像是每個人必須的標配,你不創過業感覺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個人,在職場上都是“xx創業xx”的,你的朋友圈標配都會轉發幾個“創業新聞”。
說到創業,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你的創業項目有沒有足夠的生命力?
說到創業項目,標配的幾個詞眼:BP(商業計劃書),融資。不要以為寫好BP就一定能融資。別一上來就一大堆數字,一大堆聽起來很美的diea,但卻不知道這個東西怎么賺錢,或者這個東西就是奔著把融資作為盈利收入的。這樣的項目我不敢說它沒有生命力,我只能說構思的人也是奔著等奇跡出現的心態。
我覺得作為創業者,所構思設計的項目,首先它必須是能夠盈利或者創造價值的,或者真的能解決某一類問題(非偽需求)。而且最實在的是,你的項目是否能夠沒有融資,或者靠借資的方式上實現,并能存活下來?如果能,意味著它本身是有生命力的,融資只是催熟劑。如果不能,我建議你再認真想想別著急,畢竟不是每個人創業者都能輕易在一開始就獲得融資的環境上創業的。
在商言商,創業也是一種商業行為,沒有哪個人會做一件虧本的事情。很多互聯網公司都說自己虧本,前期大量補貼虧錢,但人家整個模式是賺錢有價值的,利用補貼/免費這種手段霸占市場而已,再回過頭來那些模式上并沒有盈利一味兒學習靠補貼霸占市場期望有了市場就有盈利的項目,不都是接著一個掛了又一個。
創業是一場游戲,別依賴奇跡降臨,你是可以玩好這個游戲的。
你能夠專心持續創業嗎?
我的第一次創業(好幾年前,嚴格上不能叫正式創業)想弄一個“幫別人做艱難決定”的網站,從計劃到執行就花了1個月就夭折了,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耐心,當時嘩嘩嘩做完了整體構思以及demo,找了不少人聊,但都不看好,當時也沒有合適的合伙人,所以就不了了之了。后來一次創業(OEM玻尿酸原液產品),也是嘩嘩嘩完成了從配方到生產到包裝并上市,通過淘寶以及代理銷售,在一個月內就回本了,但是畢竟大家都是兼職,后來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忙,慢慢荒誕了并關店了。還有后面的幾次留在后面的例子說。
說這么多,我想表達的是,創業你必須要專心,不能兼職;你必須能熬,創業不是三兩個月就能出成績的事。所以你必須計劃一下,你的創業項目在資金上要耗費多少,你的創業項目多久才能開始有資金回收。這些是否都能接受?很多人都是一開始打著算盤兼職創業,萬一不行了也沒有什么所謂,成了就更好,這樣的情況95%都是最后不了了之的。有些人經歷了創業前的幾個月(又沒收入又苦又累)就退出了,都是前期沒有認識到創業是怎么樣的一件事情。
初略算一算創業的賬
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項目預算,或者過度樂觀預算,導致最后嚴重資金不足。項目預算,應該包括資金、時間、人力三方面的預算,也可以轉化成創業的啟動資金。作為創業者,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做項目預算,必須很清晰告訴所有合伙人知道,我們做這樣一個創業項目,要投入多少錢,投入多少時間,要多少人,最悲觀的情況下多久沒有業務收入,最慘的情況下什么時候收手(如果你一個產品通過各種辦法賣了1年也賣不到多少甚至賣不出去,我建議你還是承認你的項目是失敗的,這里不應該盲目堅持)。
項目的資金預算怎么做?以一個互聯網項目來說,我們一般分為:日常支持(設備、場地租金),項目的研發費用(app或網站建設),產品首上市的推廣費用,一年的公司運營費用(人工+銷售費用)。 一算下來,基本上就能認識到要做好這個事情,最樂觀的費用是多少,是的這個是最樂觀的情況所花費的資金!把要花費的錢與你做的事情一對比,你就自然而然知道靠不靠譜了。
項目的時間預算,我們要考量的是上線時間,其與項目的預算有直接關系,與企業前期的生存時間也有直接關系。假定你要研發一個APP,耗時預計一年,即一年后才能上線,那就要考量兩個方面:1)一年后這個產品是否還適用?2)你有無足夠的資金渡過研發周期?我個人認為時間長短并不是主要影響,最重要的是能過清晰自己項目的每個時間點,做好對應的資金與人力支撐即可,否則都有可能夭折。
項目的人力預算,即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哪些人,多少人才能完成。我們前期的合伙人中能過填補哪些工作崗位,還需要額外招聘多少人。涉及招聘則要考量因招聘帶來的風險以及費用的關聯遞增,如招聘費用,人員崗位時間延遲等。
基本上,項目idea確立了,創業者自身的底線明確了,啟動資金也明確了,如果都ok,基本上就可以just do it 。 下一篇,我會給出我走過的彎路,讓你可以just do it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