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很喜歡研究昆蟲,一次在野外他發現了一只從來沒見過的昆蟲,就用左手抓住了它;這時,另一只罕見的昆蟲出現,他趕緊用右手抓住了它;誰想到,這時又飛來了一只更加稀奇的昆蟲,情急之下,他只好將右手逮住的那只昆蟲放進了嘴里,對昆蟲的癡迷讓他甘心忍受著蟲子釋放出來的又苦又辣的液體……這個孩子,就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孩子為什么會天然地喜歡與昆蟲為伴?成年人的世界里,蟲子令人厭惡、恐懼,它們面目可憎,會咬人,還有可能傳播疾病……然而世上就是有那么一群人,對昆蟲情有獨鐘,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孩子因為對“不知之”而無畏,成年人因為“不全知之”而畏懼,只有真正“知之”的昆蟲愛好者,才會一直保持著孩童般的無畏與好奇心。他們出于熱愛潛心鉆研,知道的越多,越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美好與樂趣。殊不知,孩子的那份無畏與好奇,是最難得最寶貴的天賦。
北京“昆蟲界男神”張巍巍
奇妙的昆蟲世界打開了孩子們另一種意義上的視野:昆蟲的體態小巧玲瓏、精致萬分,有些還穿戴著令人炫目的彩色外衣,奇異的外骨骼讓他們看起來更像一只制作精良的機械作品。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對我們常見的螳螂有這樣一段迷人的描述:
如果不提它那置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實沒有什么可以讓人擔驚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優美,因為它體形矯健,上衣雅致,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它沒有張開如剪刀般的兇殘大鄂,相反卻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來啄食的。借助從前胸伸出的柔軟脖頸,它的頭可以轉動,左右旋轉,俯仰自如。昆蟲之中,唯有螳螂引導目光,可以觀察,可以打量,幾乎還帶面部表情。
這或許能夠解釋孩子們喜歡昆蟲的原因,它們相貌奇特,實在是造物主創作出的一件奇妙作品。它被賦予了生命,以完全不同于其他物種的方式進食、繁衍。研究昆蟲,可以觀察它們結構精巧的巢穴,還可以看幼蟲每日的變化,看它們迅速的生長、脫殼、變態……法布爾就曾捉住一只圣甲蟲媽媽,將它和其緊摟住的寶貝糞球放進一只精心布置好的短頸大口瓶里。
他觀察到圣甲蟲媽媽如何一下一下敲擊糞球將其打碎,變成碎渣,仔細搜查在瘋狂爭搶糞塊時,匆忙間混入其中的小蜣螂、蜉金龜,這些無意間的入侵者會與它未來的寶寶爭搶糞球中的營養,所以必須將這幫饞蟲從糞球中清除出去。試想親眼目睹這一過程,是一種多么奇妙而生動的體驗。
“極致探索·自然向導” 丁亮老師
在坦桑尼亞拍攝的
正在辛勤勞作的圣甲蟲
昆蟲的世界是輕盈而神奇的。它們不動聲色,卻有著超乎想象的強大力量,與存在于世的重大意義。
昆蟲是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古老且數量龐大的常駐居民,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品種數量遠超百萬,存在于海陸空甚至想象不到的角落,長期以來的物種進化讓昆蟲成為微觀世界中不可小覷的強者,且為整個迷人的生態系統提供了能量的源頭:蜘蛛、螳螂、雀鳥、青蛙、變色龍、穿山甲……昆蟲龐大的基數為這些動物提供著滿漢全席、海天盛筵,正是昆蟲的存在,孕育了更多、更大、更復雜的生命可能,造就著令人目眩神迷的生物多樣性盛景。
美麗的“白條綠花金龜”
生活在坦桑尼亞
北京著名的昆蟲學者,自稱“混世魔王”的張巍巍業余從事昆蟲分類研究多年,曾發表天蠶蛾、竹節蟲等昆蟲新屬、新種若干,現為國際竹節蟲物種庫(PSF)中國專家,曾在他的著作《昆蟲家譜》中這樣說:“近年來,我們陸續編寫了《常見昆蟲野外識別手冊》、《常見蝴蝶野外識別手冊》、《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鑒》等大大小小的圖鑒類書籍。這些書的特點在于,都是以物種作為認知的基礎。重達六斤半的《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鑒》收錄了2200多種昆蟲,但用來分辨八萬余種國產已知昆蟲,只能是杯水車薪!”
張巍巍老師的昆蟲著作
昆蟲也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清道夫”。甲蟲、白蟻蠶食枯木,它們把復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后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為下一輪食物鏈再生利用。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昆蟲有著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這些不怕苦不怕臭的蟲們,得以讓倒伏死去的樹木不會堵塞深邃的森林,大象犀牛的糞便無法掩埋草原的蓬勃,它們分解著大自然的“廢棄物”,讓自然生機盎然、永葆健康。
白蟻運送枯樹皮
丁亮老師 拍攝于坦桑尼亞咖啡種植園酒店
昆蟲對于植物而言同樣意義非凡,比如昆蟲能夠給植物傳粉。80%的開花植物需要依靠昆蟲來授粉才能結果繁衍,不僅僅是這80%,蟲們和花朵的協同演化,仍在不斷地“創造”更多昆蟲和植物的新種,它們共同努力創作著世界的繁華和美麗。
丁亮老師于河北小五臺山拍攝
一只切葉蜂正在采蜜
在坦桑尼亞有一種樹,叫哨刺金合歡,是長頸鹿、羚羊最愛的食物。當風吹過哨刺樹的時候,會發出哨子一樣的聲音,而這種聲音的由來,是因為一種螞蟻——舉腹蟻。這種螞蟻在樹枝上生活,樹皮因為舉腹蟻的刺激,產生一個而一個鼓起來的球體,球體上有舉腹蟻鉆的洞,當風吹過的時候,就產生哨聲。
哨刺與舉腹蟻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共生關系:哨刺為舉腹蟻提供居住的場所,而舉腹蟻是哨刺的守護者。當長頸鹿來吃哨刺的時候,聚集在球體中的舉腹蟻會發出警報聲,同時會叮咬它們的嘴唇。這樣一來,長頸鹿會適可而止地啃食哨刺。
同樣是在非洲,科學家們通過一張對葉綠素敏感的衛星圖片,發現那里的白蟻丘成了植物們的生長熱點,斑馬等一些食草動物偏愛白蟻丘附近的植被。
人們一直傾向于認為大型哺乳動物是非洲草原上的生態系統主要的驅動者,殊不知白蟻丘在干旱陸地景觀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白蟻丘不僅能夠保護植被免受水荒困擾,更能夠讓土地變得更好。非洲的原住民很早就意識到白蟻丘上的土壤比一般土壤更肥沃,且利于農作物生長。
白蟻工蟻正在將枯葉運回地宮
作為基質培養真菌
它們以這種特殊的真菌為食
丁亮老師 拍攝于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被公認為是非洲最大的自然生態系統,這里養育著超過300萬頭的大型哺乳動物和大量鳥類,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離不開昆蟲的參與。
生活在坦桑尼亞的稀有昆蟲
大王花金龜
所以這一次
極致探索決定聯手“混世魔王”張巍巍
開啟一段不一樣的非洲之行
從微觀的視角
尋找隱秘的昆蟲奇觀
有這樣的“昆蟲界男神”帶隊
定能收獲一段妙趣橫生的東非奇幻之旅!
----------------------------------------------------------
請關注極致探索訂閱號:master-explorer
官方網站:www.master-explorer.com
邀請您參與坦桑親子營完美體驗:
第一期:2016.12.29-01.07
第二期:2017.01.25-02.03
第三期:2017.01.27-02.05
第四期: 2017.02.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