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介然有知[1],行于大道,唯施[2]是畏。
大道甚夷[3],而人好徑[4]。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彩[5],帶利劍,厭[6]飲食,財貨有余。
是為盜夸[7]。
非道也哉。
注釋
[1]介然有知:稍有所知。
[2]施:同迤,逶迤,引申為歧路、邪路。
[3]夷:平坦。
[4]徑:邪徑,歪門邪道。
[5]文彩:刺繡的服裝。
[6]厭:飽足。
[7]盜夸(竽):大盜、盜魁。
譯文
假使我稍有些知識,走在大道之上,我就會行無為,生怕所行妨礙大道而步入邪路。
大道平坦,但君主卻偏愛走邪徑。
朝政腐敗,農田荒蕪,倉庫空虛。
卻身穿錦繡衣服,佩鋒利寶劍,飽吃美食,財物富足有余。
這就是強盜頭子的行為。
此行為不合大道。
前人校注
人生虛靜,纖毫有知,則介然于懷,便不虛靜矣。不虛靜則道不居之,安能致和?
——范應元
道本簡易,由人之好鑿,故失道。
——司馬光
大道甚夷,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為迂緩,而好徑以求也。故凡舍其自然而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蘇轍
失道之國,好察近而遺遠,逐末而忘本。故視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實貧困。
——司馬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為盜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賊也。
——王弼
此言世衰道微,人心不古,而極嘆道之難行也。民好徑,則教化衰。教化衰,則好愈甚。好愈甚,則法益嚴。故朝甚除(腐敗)。
——憨山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