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認知,認知升級本身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也是一件伴隨一生的事情,一個人必然是從低層次認知逐漸升級為高層次認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認知升級呢?
記得在學習生涯規劃的時候,想要尋到自己喜歡的職業,那么需要做到了解自己,同時了解職業,即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同樣認知升級分為對內認知升級和對外認知升級,那么如何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世界呢?
只有行動。
自我認知升級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有一句話,大意是說:
什么是“自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自己的人性,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被我們感知到了,我們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要去找那些很強、很可怕、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日三省吾身,省的是什么?是遇到某些事情之后的所思所為,如果沒有經歷過任何值得思考的事情,還談什么進步和升級。
對外認知升級
同樣也是靠行動,才能完成升級,而且即便是對外認知出現了偏差,行動同樣有用。
初入社會的時候,的時候,我挺醉心于“成功學”的,這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認知偏差,可是現在混的還不錯,當然,用的不是成功學的這套東西,即便有的時候認知是錯的,但只要在行動,在思考,那么總有一天可以理解相對來說更加正確的認知,認知升級流程:看到某個理論,比如,對著鏡子說,你是最棒的,進行嘗試,發現有用/無用,再次嘗試并和其他人討論,反復幾次發現,真的有用/無用(一致性強化),認知升級,對鏡子喊你是最棒的是有用的,我以后每次做事之前都這么做/我再也不做了,雷達里奧的“需要擁有不一定正確但就是有用的信念”就是就是這樣形成的,不論你認知升級的方向如何,都是一種和真實世界磨合的過程,用演化論的視角來看,這兩種結果沒有好壞,也沒有是不是適應,演化本身就是一場賭博,而怕就怕,當你看到了某個理論,然后就僅僅是停留在“知道了”的層面,從不去行動驗證,也沒有思考,你的認知就永遠無法升級,這就應驗了那句“懂得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
認知升級很困難,就像破蛹而出的蝴蝶,只有不斷的行動,最終,生命才會如彩蝶一般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