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自己會焦慮和煩惱很多事情,甚至把身邊微小的事情災難化,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現象,我也經常在像心理學家一樣自我分析,想搞清楚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之前看過一篇的文章,講到我們現在存在于地球上的人類,實際上是遠古時代那些總是對各種事物擔心的人類的后代,比如擔心野獸出沒,所以隨時保持警惕,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危險,而那些缺乏擔心特征的遠古人種,則對這些危險沒有防御能力,逐漸就在地球上消失了,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現在的人們為什么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的。
隨著自己的年齡的增長,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及自己又是一個責任心比較重的人,覺得自己應該對自己和家人的各方面負責,于是,發現自己對那些之前從來沒有擔心過的很多問題逐漸開始擔心起來,比如,哪些食物吃了不好,哪些東西用了不好,哪些事情做了不好,等等,經常搞得自己精疲力盡。經常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問題,只要想到了,就會去網上搜,當然,網上的東西,其實不搜前就已經知道一個大概了,肯定是同意的也有,反對的也有,和自己搜索時使用的關鍵詞也關系很大,比如有些人經常這樣搜“XX的危害”,搜出來的結果會發現全是負面的東西,把自己嚇得不輕,相對而言,如果搜索關鍵詞中立一點,比如“XX怎么樣?”,如果這件事情普遍得到認可,那很多搜索結果就可能都是一樣的觀點;如果這件事處于有爭議的狀態,可能各種觀點都有,贊成的、反對的都比較多,這個時候就是讓人糾結的時候,對于我自己而言,我容易去了解那些“危害”,因為潛意識覺得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但是也容易陷入消極心態。
有時候也會意識到自己是在鉆牛角尖,刻意追求完美,所以會專門去搜果殼和知乎上面的文章,覺得可能會更加有理有據,更加有誠意一點。在這兩個平臺上也經常看到一句話:“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其實大部分杞人憂天的行為,大部分過度擔心的行為,可能都和這句話相關,這種行為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一個事物如果在某種情況下有危害,那任何情況下都有危害,比如,知道核輻射有危害后,特別是日本發生了核輻射泄漏之后,就對這方面的東西引起重視,不敢用日本的東西,甚至試圖避免一切核輻射,殊不知,核輻射其實自古以來就存在于人類生活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這叫做天然本底輻射,只要不超過正常的范圍,可以說對人類沒有任何危害,而有些人卻試圖消除一切核輻射。而且往往人們對于新了解到的東西只知道一點皮毛,就會腦補很多東西,于是,從核輻射進而延伸到輻射,微波爐、手機、路由器等等,都覺得有輻射,甚至有人在網上開始問如何避免路由器輻射。殊不知,家用電器的所謂輻射,只是電磁波而已,和核輻射完全是兩碼事,而電磁波就更加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生活空間了,只要是正規渠道的電器都經過了評估認證的,常規的使用方式幾乎不對人體產生什么壞的影響,根本不用擔心。
非常汗顏地講,自己最開始也是懵逼的,這很大程度就是自己的認識進化結果,其實簡單的說,如果要有科學的思維,首先就要建立“劑量”的思維,否則就是扯淡。而且,現代社會人們接觸到的新事物、新觀點越來越多,特別是媒體特別喜歡一知半解寫那些所謂讓人震驚的負面報道,在了解到一個全新的負面信息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因為這個時候自己得到的信息是非常殘缺的,告訴自己如果自己關注這個問題,一定要去多個權威的平臺和渠道,系統了解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知半解一味跟風。相信樹立科學的方法去認知這個世界,自己的心態和幸福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