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6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
? ? ? ? 卓越父母研究院年會上,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尼爾森給我們在現場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上臺,一個三歲,一個五歲。在桌子上準備了兩玻璃杯的水,水一樣多,杯子也一樣大。瑪麗問小朋友:“這兩杯水一樣多嗎?”兩個小朋友均表示一樣多。然后,瑪麗將其中的一杯水全部倒進一個大杯子里,成年人都知道,不管倒到哪個杯子里,水的多少都沒有變。可是,當瑪麗問到小朋友的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卻是:“大杯子里的水多。”
? ? ? 很多事情的“道理”需要推論思考,而這是我們左腦的工作。孩子在6歲之前常用右腦學習,特性是幻想力特別強。6歲之后,孩子才開始較多地使用左腦進行推理,思考。所以對6歲之下的孩子講道理常常是沒有用的。
? ? ? ? 在我家有兩個旅行箱,一個小的一個大的。我的雙胞胎兒子同同心心常常把兩個旅行箱當玩具,在家里推著玩兒。時間長了,兩個行李箱就有了歸屬,小的屬于同同,大的屬于心心。
? ? ? ?4歲時的一天我和老公準備帶著他倆去旅行,距離比較近,不需要帶太多的東西,我就收拾了小旅行箱,裝滿了一箱東西。出發時,同同很開心地拉著屬于他的小旅行箱跟爸爸先下樓了。心心也要拉著空的大旅行箱下樓。我告訴他,我們只需要一個小的就夠了,不需要大的。心心不干,就是要拉著。那時候我已經開始學習家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耐心,如果照以前,講道理講不通,也許我就上手硬拉著他走了。急著趕車呢,哪有那么多時間給你講道理。
? ? ? ?學習過家庭教育的我,耐著心蹲下,給他細細地講,為什么不需要拉這個大旅行箱。可是無論我怎么講,他都不肯聽,就是要拉著走。甚至開始哭鬧:“我就不,我就拉,同同拉了,我也要拉”。我各種嘗試溝通都不管用。
? ? ? ?最后,我用小朋友的語氣夸張地對他說:“心心,如果我們把這個大的箱子拉著,放到后座,哇,好高好大,占滿了位置,沒有媽媽的位置了。媽媽使勁擠,使勁擠,還是進不去,可咋辦啊,只能看著你們開車走了,嗚嗚嗚,媽媽只能留在后面哭,好傷心好傷心。”邊說,我還邊比劃著做動作,像演舞臺劇,(●'?'●)。
沒想到的是,當我繪聲繪色地說完這些話,心心松開箱子對我:“媽媽,我們走吧,不帶箱子了!”
這件事情也讓我更明白了,給6歲以下習慣用右腦思考的孩子講道理常常是沒用的。呈現場景,讓用右腦思考的孩子感受到畫面感和他行為的后果,他才更愿意對自己的行為做調整。
“6歲前的幼教是右腦學習(感性學習),屬于直覺式的訓練,也就是潛意識能力的訓練。6歲后是左腦學習(理性學習),是意識能力的學習”
“與六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于《李中瑩親子關系全面技巧》
(同同和心心是我雙胞胎兒子的小名,5歲8個月,我常常統稱他倆為“同心”。取意“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如果本文對您有啟發,請點“喜歡”,也加持一下我的能量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