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加上周末,一共放假三天。這三天集中讀完了被女兒丟在一邊的Secret Garden,秘密花園。
雖然是英文原版,但因為是兒童小說,相對簡單。但在閱讀當中,還是有很多需要查證的單詞。
書中講述了三個少年通過重建花園改變自我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但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大地,天空,動物,植物,包括人,都在大自然的奇幻世界中被愛撫,被哺育,被治療,大自然是萬物之母。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見慣了樹林,草地,田野和河流。可以自由的在曠野奔跑,暢快的在樹林中攀爬,摘野果,采野花,追著羊群大聲呼號,一切在現(xiàn)在的孩子看來都是不文明得事情,在我小時候恰都理所當然。
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受到了太多約束。不可以踐踏草坪,不可以攀折花木,不可以野游,不可以這,不可以那......大城市里有太多的不可以。擁擠的人群,小的可憐的綠地,從不間斷的噪音,臟兮兮的河流,還有久違的藍天白云,被遮擋的浩瀚星空。正是是因為貧乏,才會有約束。也因為約束,才讓我們越來越遠離自然之母。
文明是什么?科技文化的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于中國現(xiàn)在處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狀態(tài)而言,這些都是必須的。對于文明的判定標準,當然也遠遠不止這些,但在我的認知中,有一點比所有的標準都更應該為大家重視,那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斗轉(zhuǎn)星移,四季輪換,花落草枯,鶯飛雁渡,我們的老祖宗就是在自然之中認識了宇宙規(guī)律,也認識了自己,從而創(chuàng)制影響至今的歷法,哲學,醫(yī)學,文字,甚至生活,可以說我們今天所有所謂的文明皆來源于大自然的恩賜,包括人類本身,也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
沒有大自然,人類就失去了根本,沒有了根本,我們何談生存和發(fā)展?那時人類究竟要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