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不太愛看蔣方舟的書,她原來的一本《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我這邊委委屈屈地看完,她那邊書袋子掉了一地。什么尼采、悉達多都被她用了個遍。
? ? ? 這幾天無意中又看了一本她的《天才的出走》,里面有一篇講《幼兒園:童心和人性》,倒是挺喜歡。 一篇寫幼兒園時集體過家家,她寫“我們按規定游戲,按劇本表演,按配給活潑,按劑量快樂,因為不遠處總有大人在觀賞,在觀察",一篇寫關于幼兒園成型的幾個實驗,得出無拘束下,幼童人性本餓的一面。可是我的童年想得遠沒那么深邃,那時就想多要幾朵小紅花,最難過時候也莫過于聽爸媽騙我說是撿來的。
? ? ? 對于童年這類物種的思考,最早是因為看了波茲曼《童年的消逝》,兒童被戴上面具,越來越成人化,也就是所謂的“懂事”,舞臺上盡興表演。過早知道規則,失去本真樂趣。可是揭下戲劇面紗,暴露在外的往往都不太好看。人前的孩子該哭時哭,該笑時笑,尺度拿捏得當,分寸把握得體。現在的“六一”兒童節過得人數越來越多,童年真的那么無憂嗎?倒也未見得。
? ? ? 騰訊昨天最近出了一個真人秀《我們15個》,據說全程直播1年,好幾個機位角度,有看美女的,有看沖突的,有看受虐的,吸引大批網友,簡直就是《楚門的世界》。這無疑又是國內真人秀的一次進化,必然有更多論文要來研究。標題可能是《<我們15個>真人秀傳播特點分析》、《真人秀<我們15個>受眾心理解讀》BALALAL,我想受眾關注這個節目,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想看到鏡頭背后人的真“臉”,俗稱人性。可是這張臉從小就被戴得嚴嚴實實,哪那么容易被摘下來讓你看。一切還是像戈夫曼的喜劇理論那樣,表演噻。
? ? ?今天我頂著我過敏的紅彤彤的整張臉本想休息,一個消息后開始起身寫學院要求的學術考核表,然后咬了咬牙,更了空了20多天的文。窗外各種嘈雜,人聲、車聲、電鋸聲……雨也不下,空氣沉悶,煩躁不安。嫂子那邊不時傳來了剛出生侄女的照片,可愛,有趣。我想我將來會盡全力保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