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這里是指沈從文《邊城》里的一個人物形象。
翠翠是一個孤兒,從出生失去父母,跟隨祖父成長(沈老故事里是這樣說的)。翠翠這個名字是祖父為著身邊貼近的環境所起的,這個名字很有亮度,給人以清新、樸素、明亮的感覺。其實在故事里,翠翠的命運無論好與壞,她的確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兒,質樸得讓人憐憫。
仔細想來,翠翠的形象是很中國化的,即使是在科技、經濟、文化一日千里的今天,也不難在偏僻的山村、河灣的拐角、大漠的邊緣找到類似的人物。
在沈老的字里行間,滿是湘西的樸素畫面,山是翠翠的山,河是清清的河,船是悠悠的船,人是憨憨的人,就連那座白塔也是白白、孤孤的塔。這樣的背景里走出的人怎個會“翠翠”的?
一個人記憶很難逃過自己的童年,所有的作家,所有的作品很難脫離自己的故鄉。有些童話故事、科幻小說、妖魔鬼怪的故事是當然的例外。沈老十幾歲就離開了家鄉,但他的作品卻永遠地停留在美麗的湘西,特別是被后人推崇的作品更是如此。仔細想來,世界上大凡有影響的作家的有影響的作品無不有這樣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某一作品的成功就是某一地方風土人情的成名,同時,也是某一作家童年的成就。
還回到“翠翠”。在現代經濟喧囂,信息轟鳴的生活里,翠翠的身影真的是越走越遠了。那樣淳樸的人,那樣安靜的塔,那樣清澈的河,那樣翠綠的山真的是越來越少了。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經濟的成功,也是這個時代文明的進步。但是,在這樣的成功里,在這樣的進步里,我們為什么會對愈來愈遠的“翠翠”一步三回頭呢?
聰明的,你告訴我,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