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十里,不如成長路上有你。今天根據我們工作室的實際做法談談工作室建設。
一、是工作室需要提交的文字材料
1.名師工作室發展規劃
包含指導思想、組織機構、專家顧問、工作室成員、規章制度(主持人職責、成員職責)、工作規劃(成長效應、輻射效應、品牌效應、突破效應、文化效應等,具體落實在培養教師方面、課題研究方面等)、保障機制及硬件設施配備(經費保障、條件保障、硬件設施保障、)等。
2.個人專業成長規劃
包含指導思想、現實情況分析(你的成長基礎、現實中的困惑與不足等)、發展目標(努力成為研究型、專家型、創新型、區域引領型教師等)、實現目標的可行性方法(學思踐悟、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等)、具體計劃(列出時間段、標出123)、目標實現所需的措施、保障和支持條件等。
3.個人科研計劃
這塊因人而異,我們工作室比較注重課題研究。2019年9月,我們的課題《初中數學教育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研究》經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科研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核準、發文立項,被確定為2019年度中學數學重點課題。去年工作室成員劉菲主持的市級課題、李淵文老師主持的市級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均已順利結題。不僅工作室成員積極主持、參與課題研究,在工作室大課題的引領下,我們工作室的培育對象都在自己學校也開展了子課題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豐碩的研究成果。
4.個人學術發表計劃
去年宋歆老師撰寫的《初中數學教育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研究》發表在《教學與研究》刊物上,李靖老師撰寫的《優化數學教育,滲透數學文化》發表在《中小學教育》刊物上,謝心慶老師撰寫的《建模思想下的數學文化滲透策略》發表在《河南教育》刊物上。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小伙伴們專業寫作筆耕不輟,好的文章屢見報端。以論文寫作促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完成論文逐漸形成我們工作室專業成長新形態。
二、是名師工作室建設工作
1.工作室的準備和啟動
這一塊分兩步走,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硬件建設就是建立工作室、購買辦公用品、圖書等。我這里主要談談軟件方面,首先組建團隊、招募工作室成員并進行分工。其次,根據分工制定規劃、計劃、職責(支持人職責、核心成員職責、成員職責)、制度(會議制度、出勤制度、學習交流制度、科研制度、交流制度、經費管理制度、表彰激勵制度)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可以不穿靴、不戴帽,務實一點,直指一二三,當然如果能更文學一點、藝術一點更好。
2.工作室管理體系材料
這一塊重在平時的積累,把握一個原則,雁過留聲、干過留痕。沒做一個活動,即有圖文資料,及時梳理,及時總結,及時歸檔。以學期為單位,分門別類,裝訂成冊,積少成多,形成習慣。
3.工作室各項活動的開展
我們工作室主要借助課題研究、網絡研修、送教下鄉、讀書分享、青藍工程、宣傳報道等活動完善資源建設。在此我用一首打油詩來概括一下:自我成長參與為先,課題研究真知灼見,網絡研修打破界限,送課下鄉助推教研,讀書分享傳承經典,青藍工程效果明顯,宣傳報道引領示范,資源建設逐步完善。
4.工作室的專業指導
無活動不工作,無活動不成長,無活動不落實。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動起來,動了也就在活著。我們工作室只有通過多開展活動、真開展活動、開展好活動,才能真正的讓工作室活起來,讓工作室成員動起來,形成種子教師力量帶動身邊的教師積極參與到自身工作中去,從而形成合力,共創未來,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能量。
5.課題研究指導
前面針對科研計劃和個人學術發表計劃我已談過課題研究,以論文寫作促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完成論文逐漸形成我們工作室專業成長新形態。除此之外,我們工作室還建有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來進行專業的課題研究指導,從立項書的撰寫、到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全程跟蹤服務,提升了大家的科研熱情、促進了大家的專業成長。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可能感覺課題研究很高深、很復雜,隨著近幾年課題研究的大力推進和普及性,完成小目標的課題研究還是很容易的,把這些小課題當做子課題,逐步形成大課題也未嘗不是化零為整的課題研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