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生活就像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逃出來,外面的人想沖進去。
殊不知,地獄有十八層,生活也是如此。生活是一座層層鑲嵌的同心圍城,圍城外面又有圍城,一座接連一座,無窮無盡,不管你沖進去還是逃出來還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逃出生活的手掌心,你還是在圍城內,只是我們所生活的層次不同。
人就是這樣不安分的動物,時刻懷想著向自以為更美好的地方挺進,我們總以為幸福都在別人那里,而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便開始追逐類似別人幸福的幸福,最后發現,并不幸福。總覺得一切都不如愿,你覺得上天怎么就那么不公平,你怨恨這世間那么多的苦楚非要降臨在你的身上,你開始懷疑,你開始放棄,你開始改變,開始世故,你說你有那么多的無奈,你說你迫不得已。其實,生活中并沒有公平與不公平之分,我們都同樣公平地享受著生活,生活的天平不會向任何一方傾斜。
當我們使盡渾身解數瘋狂追逐生活的時候,生活在一旁瘋狂地嘲笑著我們的追逐,我們不解。而當我們進入或者走出圍城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本可以在圍城內外安閑、優雅地生存,而我們卻在瘋狂地往圍城里面擠,往圍城外面逃。當我們擠進圍城內,發現這里不是我們想要的生存狀態,當我們走出圍城外,發現這里也不是我們理想的生存狀態,我們開始嘲笑我們自己的追逐。我們也開始問我們自己:哪里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之地?
圍城內的人,只看到圍城上空的一片天空以為天空就這么大,或許他們嘗試過逃出圍城,去看看圍城外的天空,但失敗過幾次后,他們就放棄了,安于現狀了,這么大一片天空就這么大一片天空吧。圍城外的人對頭頂那片廣袤的天空司空見慣,對圍城內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以為里面有夢寐以求的桃花源,總想進去看個究竟。沿著整個圍城走了一圈,發現:既無窗,也無門,只好作罷。
但丁寫《神曲》,歌德寫《浮士德》,他們一輩子就活在了這么一首長長的詩中,這就是他們生活的結晶。他們活得有價值,有意義。你能說得清楚像他們這樣偉大的人事生活在圍城內還是生活在圍城外?他們也是生活在圍城中,只不過生活的層數不一樣而已,他們或許更加接近生活的內核。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塊真正屬于自己的領地,這塊地方可能并不是我們現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也并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逃出或沖進圍城去尋找它。它不僅是我們的棲身之所,也是我們心靈的家園,它會帶給我們安寧,帶給我們動力,我們可能終老于此,也有可能繼續尋找我們自己覺得適合自己的那座圍城,也許經過了風雨的洗禮之后,找到了可以避雨的屋檐。但即使離開,我們也會像魚兒需要水一樣時刻需要它,也或許我們轉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原點,發現這里就是我想要找的那塊領地。
我們一直生活在一片本來不應該那么黯淡的天空下,守著無邊的沉默也變得沉默不語。逃不去圍城,不如就在圍城內,欣賞最美的夕陽黃昏,享受安然恬靜的生活,活出一份悠然,活出一份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