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過得挺好的,有一個人對我很好,并且我愿意接受這種好。可是我,好像很作,想要去摧毀這幸福一樣。
愛情是每個人的第二次童年,學會幸福的人創造幸福,學會痛苦的人輪回不幸。我屬于后一種。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痛苦,而是未知的痛苦。那種你從未體會過、難以想象的痛苦。幸福就是這種未知,所以當我感到幸福的時候,那種恐懼就會跳出來告訴我,這種幸福是不確定的,隨時可能飄走,我抓不住,還不如回到痛苦的狀態,好歹我熟悉,應付起來也柔韌有余。
人活著,靠的就是這種對熟悉的掌控感,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所以我還是不要幸福了,免得終日活在失去的恐懼中。
如何才不恐懼失去,那就是失去后。于是我策劃了一系列劇情,讓自己失去幸福。我先是生病,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耐得住的就是愛我,耐不住的還說什么愛。再把一些小事情放大,上升到價值觀的差異,然后說什么求同存異,其實存不了吧。之后我又抓住過去的一些感情并放大對我的威脅,要求純粹的感情,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搞成這樣是為了什么。
劇情模式如此明顯,我硬是要在里面打滾撒潑了。我只不過想要有人給我一個確認,我是被愛著的,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些小劇情都不足以阻擋愛。
可是就連我這種資深自救人員都得陷入劇情難以自拔,我如何能夠讓別人看穿這些渴望對愛證明的小把戲。我如何能夠讓別人不上鉤劇情不復發而保持清醒。不是每個人都耐得住我這樣折騰的,就算我告訴他這是在演戲,也不一定能夠解釋得清我的“作”。
【曾氏語錄---家庭篇】 1.父母對孩子不好,孩子就越來越離不開父母。2.孩子的問題大部分來自家庭,再修正一下,全部來自家庭,沒有例外。3.母親對孩子的愛就如同鱷魚的嘴一樣。
是的,在沒有看清自己的套路之前,這一切都可以歸罪家庭。但是痛苦就在與,你看到這一切只是套路,你已經有能力去改變,歸罪不成立,只能是歸因。對原因的追尋與陳述不過是為了對癥下藥。
愿我一次比一次更能識別這些坑,一次比一次摔得輕。如果沒有人能夠給到手的幸福來一個確認,我就自己戳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