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水的來源,是體內積聚的水液;積聚的水液,是至陰;所謂至陰,就是腎藏之精。來源于腎精的水液,平時所以不出,是受了精的約制,起了夾鋪、包纏的作用,所以淚水不會自流。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水的精氣是志,火的精氣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俱悲,因而淚水就流出來了。
“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于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于心精,上不傳于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所以俗語說:心悲叫作志悲。因為腎志與心精,同時上聚合于目,所以心腎俱悲,神氣就傳到心精,而不下傳于腎志,腎志獨悲,水失去了精的約制,所以淚水就流出來了。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哭泣而涕出的,其故在腦,腦屬陰,髓充于骨并且藏于腦,而鼻竅通于腦,所以腦髓滲漏而成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腎志是骨之主,所以淚水出而鼻涕也隨著出來,這是因為涕、淚是同類的關系。涕與淚如同兄弟,危急同死,安樂則共存,腎志先悲而腦髓隨之,所以涕隨泣出而涕淚橫流。
“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雷公曰:大矣。”涕淚所以俱出而相隨,是由于涕淚同屬水類的緣故。雷公說:你講的道理真是博大精深?。?/b>
(原文)
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于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于心精,上不傳于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雷公曰:大矣。
今天學習了淚水為什么流出來的。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學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