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01
前段時間,很多家長在公眾號后臺留言孩子不上學了,有的孩子無論如何不愿去學校,有的在家自殘自傷,有的在家沉迷游戲,……
孩子的情況讓父母很擔憂,不敢說一句重話,連相處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刺激到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抱憾終身。
很多家長非常頭疼孩子不愿意上學這個問題,找到我們求助時,特別迫切和真誠地說,老師,您看看想什么辦法,讓孩子重新上學,不上學是不行呀!
那么當孩子問到,我為什么必須上學去?
家長的回答也只能是:你不上學干什么去?不上學以后只能……
可是,各位家長有沒有想過,對于沒有在學習中體驗過快樂的孩子,對于在學校有了解決不了的困境但不敢和家長溝通的孩子,對于學習壓力超過了自身承受能力卻不知如何化解的孩子...他們為什么不想去學校?
孩子是難以理解未來的困難的,但是他對于當下的壓力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02
假如“不愿意去上學”是適應不良的一個癥狀,我們要做的是找到病因對癥下藥!
小學生不想上學,大多是適應問題,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覺得在家“更安全”!孩子到了學校門口鬧脾氣不進校園的情形每天都有,家長多點耐心和接納,嘗試和善并且堅定地跟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心中的擔憂。
青春期不去上學的孩子里,有一部分是學習很好的孩子,他們自我要求很高,完美主義傾向明顯。這時家長需要降低期待,和孩子共同學習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降低焦慮;
大多數不去上學的是學習困難者,他們在學校找不到存在感,沒有學習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努力,在小學階段心理危機沒有處理好,初中學業壓力大就會出現拒學。
這時候,家長需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共情他,讓孩子覺得自己雖然“表現不好”,但父母之愛并沒有減少,尋找孩子的優勢、建立信心是解決之道。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表達的能力普遍偏低,即使有些孩子還在堅持上學,他們也有很多不被家長看到的傷痛。
有一部分孩子用自殘的方式去表達壓抑的情緒,“情緒障礙”在拒學原因里面是占比最大的,家長不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造成孩子一旦焦慮或者恐懼,都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當長期的情緒壓抑遭遇學習困難或者自我價值危機時,堤壩破防了。
孩子就會出現焦慮、抑郁、驚恐障礙或者強迫的思維和舉動,這方面問題比較集中也很棘手,家長朋友們急需學習對孩子情緒問題的指導能力,當然,前提是,家長自己的情緒健康,幸福感充足。
青春期的孩子不去上學,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來解讀,一方面是學校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場所,家更安全,他用癥狀或者退縮的行為去拒絕上學,這時候孩子常表現為恐懼和分離焦慮;
另外一方面是家是一個他不愿意離開的地方。因為媽媽或者爸爸讓他放心不下,大多數情況下,家庭動力失衡,家長婚姻沖突明顯,潛意識的動力促使“小大人”們選擇留下來保護弱勢一方,或者是他們用你們都需要管理我的方式平息夫妻雙方的沖突,這時候,你的孩子可能因為抑郁的情況被老師關注到,其實,你的“家”病了,得治。
青春期的孩子不去上學,還有一種廣泛存在的原因,是缺愛,有一句話說得好:“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缺少愛,解決方式也只有一個,給他愛!”很多家長愛孩子愛得很辛苦。
其實,愛孩子是很簡單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他們作為一個人被珍惜、被關注、被相信、被看到才是愛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時候家長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假如你的孩子也這樣要求你,給你做好父母的標準,你做得到嗎?
假如你的孩子沒有成為那個不愿意上學的孩子,你能夠放棄他嗎?
所以,當自己不理智的時候、當孩子特別糟糕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我的孩子,親生的,好好愛他!
03
事情變得糟糕的時候,也是一切開始變好的開始。雖然孩子不去上學是很讓家長頭疼的事情,但是事出有因,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自我成長、親子關系、家庭教育以及自己的婚姻關系和生命狀態。
當發現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尋求外力的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向他人求助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相反,能夠主動尋找社會支持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哦!
如果你有勇氣去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孩子也會很快從厭學情緒和拒學行為里面走出來,也許生活依舊是一地雞毛,但是你有愿意去做的勇氣,也會帶給孩子希望,所以,關愛自己,真實的生活,努力追求幸福的家長,你的孩子又怎么會待在“我不想去上學”的困境里不肯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