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秘密》讀書筆記

原創 2017-02-05 大雄哥哥 大雄作品

羅伯特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第一次讀時便驚為神書。我覺得這本書不算成功學,也不屬于方法論,算是心理著作,本書的目的就是改變你的想法。第二次讀時,發現了本書的一些缺點,作者寫了一些冥想,制定目標,與他人交流,時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我感覺這些寫的比較平庸,關于這些內容我覺得可以讀一些這些類型的專著,而且也不是本書的重點。

不自信的大多數

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不自信,而且生活得并不開心,過著沒有成就且毫無目標的生活,似乎沒有能力應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狀況。他們任由自己過著平庸的生活,得過且過。他們選擇循規蹈矩,因為他們對被認可的渴望遠比他們自身真正的需求強烈的多。。

有時候他們也對自身的這種狀況不滿意,但他們把自己的失敗和失望歸咎于社會,他人,環境,命運等。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別人的手里,這種思想等于是為自己劃定了一個精神監牢,使自己淪為自我判決的囚犯。

無論我們的觀念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生活就是我們思想的外在呈現。除非你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否則是不可能樹立起百分之百的自信的。只有你真正確認自己存在的獨特意義之后,你才可以從自我強加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是的,就是“自我強加”!不是父母,家人,上司和社會,而是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生活交給別人,并且甘愿被束縛。

樹立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首先要滿足你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這似乎有點自私,但我們必須明白一點,只有在我們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才能更多地為社會做貢獻。

改變人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各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你應該放下一切,全力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是獲得自由的唯一出路。

你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我治療的能力,你不能指望別人來解決你的問題。在打破消極思想的束縛之后,省下的便是健康,幸福,富裕和思想上的平和。你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不自信的成因及表現

成因

自信的缺乏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是從父母那里接受的一系列違背自己利益的思想和價值觀;第二是在學生時代一些觀念錯誤的老師對你做出的貶低性評價;第三,是那些過分強調自責和自我貶低思想的消極信仰。當然缺乏自信的原因還有很多,但這三個是最主要的。

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點是,它會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到目前為止,造成我們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不夠自信。尤其是母親,她對我們的影響最深,因為我們人生中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大部分都與她一起度過。許多成年人對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執迷不悟,而這會通過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舉止傳染給下一代。事實上,父母“錯誤的假設”變成了我們生活的"現實”。

當你因初次犯錯被罵“壞孩子”時,你錯將別人的評價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的確是一個壞孩子。自信不足的苗頭開始嶄露頭角。但實際上“壞的”只是你的行為。

在被別人說成是“壞孩子”時你也會跟著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壞孩子的行徑,但你忽略了一點:你的行為只不過是你用來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如果你沒能明白這一點,堅信自己是壞孩子,你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和自我貶低的情緒。這種情緒會扎根在你的潛意識里,最終以羞愧自責、懊悔和內疚等形式表現出來。

拿自已與別人做比較,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這樣的行為也會導致自信的缺乏。在父母拿你同你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做比較時,你的自卑感便開始萌芽。

忽視或不欣賞孩子的獨特性,是父母的另一大失誤。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意見視若無睹。他們總是用這樣的話來堵住孩子的嘴巴,“小朋友要乖,不應該有那么多廢話。”,或者“爸爸/媽媽自己知道該怎么做”他們通常會以輕蔑或粗魯的態度駁斥孩子的意見。

完全通過獎懲手段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缺乏自信。這個說法可能與許多人秉持的觀念背道而馳。必須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要用懲戒措施去威脅他們。一旦吸取教訓,他們多數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1,指責和抱怨

我們總是責怪別人或向別人抱怨,因為我們拒絕承認我們應該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負責。推卸責任總是比較容易,我們總說“問題在于他”或“他必須要改變”。

2,挑剔

我們對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們價值觀的人百般挑剔,試圖通過證明自己對,別人錯,來消除我們的自卑感。

3,需要別人的注意和認可

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需要聽到持續不斷的肯定才能確認自己是被接受和認可的。

4,缺少朋友

自卑的人通常都沒有好朋友,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所以寧愿選擇獨處,不與別人打交道。

5,好勝

如果你想自己總是贏或總是對,說明你急于想要向周圍的人證明自己

6,放縱自己

他們用食物藥物酒精和香煙來麻醉自己,從中得到暫時的滿足感。他們通過這些方式暫時地掩蓋了自己的痛苦和自卑

7,情緒低落

當我們認為外在環境使我們的愿望無法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沮喪和受挫,覺得似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不如人意。

8,優柔寡斷,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都害怕做決定。他們因為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應該”或別人期望他做的事,于是干脆就什么都不做,或者是能拖就拖。,

9,自憐

因為我們對別人的依賴感導致我們需要被人關注和同情。我們常常通過生病的方式去控制別人,因為我們知道“扮弱”可以引起別人的憐憫。生病時,其他人會同情我們,并會盡量滿足我們的要求。

讓大腦保持清醒

你的覺醒程度與你所能接受的有關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認清事實,你才能獲得自由。這是決定你的人生能否得到改變的關鍵。

自信是建立在內心的確信和安全感之上的,而內心的確信和安全感取決于你是否已經弄清是非對錯。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人生,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很多問題大多歸因于我們“錯誤的確信”。

“錯誤的確信”即我們確信某事物是對的,而事實上它們是錯的。錯誤的確信通常源自我們的“意愿思維”。我們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而得到的便是一個被我們的信仰過濾了一遍的世界。這會使我們對真相視而不見。

只有在認識到自己錯誤地確信了某事物之后,人才能改變自己。人類的煩惱大多源自欲望(且是沒有實現的)。我們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地球應該按照我們的意愿旋轉,認為自己應該做什么或有什么樣的成就。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逃避現實”。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已經接受的思想或者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深信不疑。人們一旦相信某個觀點是正確的(不管事實上到底是對是錯)就會將其奉為行為標準。無論這個觀點有多么荒謬,人們都會本能地搜集證據來維護它,除了通過親身經歷或學習提高,沒有其他辦法能使他改觀。

許多人認為可以單純依靠意志來改變生活。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思想中的消極觀念會導致失敗。如果你對錯誤的觀念深信不疑,無論你的能力有多高,目標有多么遠大,付出再多努力,意志力再堅定也無濟于事。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對當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狀態下清醒過來,“錯誤的確信”限制著自身的能力,只有清醒過來,才能挖掘自身潛能。

到目前為止,你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誰,將來打算成為什么樣的人。人類內心桎梏的根本在于對自己的無知。若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現狀他就不可能獲得自由,不能駕馭自我,最后只會淪為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支配力的永久的奴隸和玩物。

所以我們要擴展自己的觀念,勇于面對現實,面對真相。

你選擇束縛還是自由?

學會獨立

要樹立自信,一定要先學會獨立。許多人認為獨立意味著對他人疏離,冷淡或不友好。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獨立的人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可以與他人和睦相處,同時也保持著自信和沉著。

獨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是我們錯誤地認為別人比我們更聰明更能干。這使我們常常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的身上。我們總是向外界伸出求援之手,希望別人或環境甚至上帝把所有該我們自己做的事情全部做完。我們的依賴性由此陡增,總想要操縱別人,變得順從、愛與人攀比和競爭。

獨立不僅僅是你能夠獨立并成功地處理事情,獨立更是勇于面對內心對成功的渴望,是關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從其他人那里獲得你應該怎樣、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擁有什么的啟示。當我們學會正確地理解我們內心發出的“信號”,跟隨自己的直覺時,我們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隨波逐流。

改掉依賴的壞習慣

依賴是依賴者和被依賴者共同打造的牢獄,對雙方都有害無益。當你習慣性地仰視別人時,你的依賴性就產生了,依賴者總是認為別人比自己聰明。它開始于你將自己與你從心理上服從的某人做比較的時刻。

某些人的依賴性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們愿意放棄個人的權利去迎合其他個體、價值體系或宗教信仰的需要。他們覺得能夠找到一個可以盲目依附的個人、團體或宗教,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他們將自己的幸福交付給這個人、團體或宗教。當然,在遭遇失敗時,他們也有了可以推卸責任的對象。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沒有人可以讓你失望。不要指望他人給你幸福、鼓舞、愛和動力,這樣就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感情,使你感到傷心、孤獨、生氣或失望。

所以你要該掉依賴的壞習慣,保持獨立,一旦形成獨立的性格,你就不必再拖延或逃避你所遇到的問題;因為你有足夠的信心,自我肯定,并會用沉著的姿態去迎接人生的每一個境遇。

克服想要操縱他人的欲望

小時候,無助的你對他人的施予和幫助產生依賴感。很快你發現,你的哭聲可以喚來一個大人照顧你。所以你很快便學會在被抱起時微笑,被放下時哭泣。

這個簡單的練習便是你操縱他人的苗頭。于是整個孩童時期你都在發展這種技巧,讓他們注意你。這樣,在你人生的開始階段,你就讓自己對他人的認可產生了依賴,遇到他人否定時便認為遭到了拒絕。小孩子這樣的行為還可以原諒,但作為成年人,這樣的行為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如果你還在試圖操縱別人為你做那些你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那么從心理上來說你還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人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學會獨立,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孩子的各個年齡段,都應盡量建立他們的責任感。

致命的順從

順從是人類最大的心理弱點之一。勇敢的反義詞不是懦弱,而是順從。是什么使我們大家如綿羊一樣相互跟隨?因為我們都試圖融入集體。如果我們拒絕順從,很多苦難都會煙消云散。

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沒有要自己做出重大決定的經歷。大人們常常剝奪我們這個權利,代替我們做出決定。就算我們努力做了決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見,也極少受到重視。最終決定權在父母手里。我們要么同意他們的要求,要么就只有盡量按照他們的意思去做。

慢慢地,我們長大進入了青春期,我們將不得不自己決定什么對我們才是最好的。這個從少年到成年人的轉變令人感到恐懼。他們面對未來,沒有絲毫準備。而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體制,也大大地忽視了這個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正是在這個人生的關鍵階段,我們選擇了“順從”

不幸染上這個惡習的人很少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想要成為一個偉大而獨立的人,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他根本就做不到,因為他總是期待獲得別人的肯定。這注定了他的失敗。

順從的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他永遠不會滿足,不斷地從別人那里尋求贊美和認可,小時候、尋求的對象是父母和老師;工作了以后,對象變成了老板和同事;結了婚,對象又換成了他的配偶。他需要有人在身邊不斷地贊美他,這樣他可憐的自尊才能得到慰藉。通過對他人認可的追求他逃避了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責任,完全將自己的康樂寄托在人身上。實際上,他已經在精神上淪為了別人的奴隸,變成了一個無法獨立生活的失敗者。

攀比的后果是畏懼

盡管他已經做得很好,但對失敗的恐懼卻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寧。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總拿自己與別人做比較的人其實是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

他害怕別人比自己強,認為他們比自己優秀,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永遠都無法與別人相提并論。對于比自己弱的人他同樣心懷擔憂,他認為他們似乎快要趕上自己了。如果他在某大公司任職,他會一直觀察周圍的人,看誰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盡管他已經做得很好,但對失敗的恐懼卻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寧。

最后他得出結論:度過余生的唯一方式就是戰勝別人。他最關心的是在他虛構的梯子上,他是否能成為站最上面的那個人。他的生活也因此而了無生趣。

贊美的毒

人們是如此地喜歡那如音樂般悅耳的贊美之聲!許多人不惜一切只為得到它。他們寧愿失去金錢,賣命地工作,毫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只為那贊美之詞。這樣他們就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只去做那些能得到贊美但不一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對贊美的追求意味著你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每當你犯了錯誤或你認為所做的事沒有達到別人的要求,你就會感覺自己“不如”別人。你因為沒有做到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責怪自己或感到內疚。你不停地問自己:“我做得夠好嗎?”但總想做到足夠好的人,會強制性地形成一種“要比別人好”的需求。煩惱由此產生,并不斷疊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別人,你仍感覺不夠,因為在你眼里總會有一些你認為比自己優秀的人存在。這是一場你永遠都無法獲勝的游戲

我們對贊美趨之若鶩,那就是我們在孩童時期對父母認可的依賴。贊美最有害的后果是它會讓你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認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贊美會說你很好;犯了錯誤或表現不好,贊美就會說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贊美你的那些人的標準,你就覺得自己令他們失望了,自責之感油然而生。而結果是,那些贊美你的人將你置于一個受他們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們的意圖,他們就會滿足你的需要,但當他們想從你身上得到的東西超出你愿意或能夠給予的范圍時,他們就會停止贊美,任自責的情感去折磨你。他們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責,你就會赴湯蹈火只為重新獲得他們的認可。

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須停止對贊美的追求。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視任何人,這樣你才能逃脫追求他人認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贊美的誘惑或責備的脅迫。

從別人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你的基本責任是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掙脫束縛的人,其實是在促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禁錮了自己,也束縛了被依賴的人。

你錯誤地認為依賴、操縱、順從、攀比和競爭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讓自己從這樣的想法中解放出來,否則你創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當你決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時,你才能從精神和肉體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夢寐以求的自信。

缺乏自信是意識上的問題

簡單來說,缺乏自信是意識上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意識”:意識就是你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來感覺和理解一切影響你生活的事物的工具。它是你生活經驗、環境、知識、智力、直覺、本能和你五官感覺到的所有東西的總和。

最重要的是,它說明了你對個人價值的理解,即你對自己的看法。

你始終都做得了最好

感到很意外嗎?許多人初次聽到這話時都很吃驚。一直以來都有人跟你說:你可以做到更好。

事實上,你永遠不可能做得比現在更好,因為你目前的意識水平決定了你只能做到這個程度。知道更多并不等于可以做到更好。只有在你的意識水平得到提升之后,你才能做得更好。

只有當你承認你目前已經做到最好時,你才能感到快樂和安寧。

接受現實

要知道,你所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和大部分身體上的問題。實際上都是由于你不接受自己/別人的現實情況或抵觸某個你目前迫切想要改變卻有心無力的局面而造成的。你拒絕或無法接受現實,是導致所有問題的根源。仔細想一想引起你失望和沮喪的原因,你會清楚地發現,你其實是在拒絕接受某些你無法立刻改變的現實境況。

我們之所以不接受現實,是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我們可以改變它。但無論我們接受與否,現實就是現實。只有當我們主動認可并接受它時,這種抵觸心理才能被克服。

改變的關鍵在于,接受別人的所作所為,不要懷有你必須糾正他們的心理。無論他們的個人意識有多么錯誤或荒謬,你都要尊重他們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自由。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必須學會接受自己,愛自己。如果你總是在評價自己,你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評價別人,從而發展為不接受他們的現實情況或意識水平。

價值評判的破壞力

造成人類關系不和諧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傾向向于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我們希望別人都按照我們的價值觀來生活,一旦有違,我們就會感到生氣甚至甚至憤怒,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每個人的意識水平都不盡相同,別人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標準。

如果你打算停止價值評判,我希望是因為你認識到了是非對錯之類的價值評判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因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做著他意識水平范圍內的事,既不能超過也不能低于他目前的意識水平。

停止對別人的價值評判,因為你知道那是不合適的。首先,你必須要停止對自己的價值評判,只有這樣你才能開始愛自己,愛別人。當你學會愛自己欣賞自己,你就不會再苛求自己,批評自己。

了解你的動機

動機,描述了在某個時刻你愿意做某件事的態度。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動機的,即便自身沒有感覺到。

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對你個人某個需求的響應,這些需求由你目前的意識水平決定。無論是積極地追求成功,或者懶散地坐在椅子上,兩者都是有動機的。從本質上講,沒有人可以驅使你,每個人都是在自我驅使。通常,你的基本動機是要在精神,身體,情緒和思想方面“感覺良好”。如果任何一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就會感到沮喪和焦慮。然后你便會采取一切你認為必要的行動來讓自己感到舒服(即使這些行為會傷害到你)。

如何激發你的動機

如果你想要做出對生活有益的改變,你就必須要評估你每一個舉動可能帶來的好處,看是否明智。你和其他人的所有舉動都可以被看作是“明智”或“不明智”的。不要總是以“好壞、“公平或不公平”、“對或不對”的標準來判斷一切事物。它們都只是你基于你當前的意識或共同的社會意識而做出的道德評價。

“明智”和“不明智”這兩個詞不帶價值評判的成分。你可以用它們來審視自己或別人的行為,并根據你的意識水平來判斷這些行為到底明智與否。你判斷的只是某個人的“行為”,而不是這個人本身。你的行為可能是“不好的”,但你本人永遠不會。

不能以告訴別人他們“必須”或“應該”做什么的方式去動員其改變,他們只能在自己的主動決定下才能真正改變。你可以激勵、恐嚇或威脅他們,但他們因此而產生的動機只是暫時性的,它的目的是要擺脫你。除非他們認識到與不改變的代價相比,改變可以帶來的好處,否則是無法徹底改變他們的習慣模式的。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意識水平得到提升之前,他們會遲遲按兵不動。

不要感到自責

自責(也作“內疚”)是最常見的社會壓力之一。由于很多人都習慣于依賴別人的認可,所以每當外界讓我們感到自責時,我們就不能妥善地處理這種情緒。

自責是操縱者最有用的武器。操縱者的主要任務是使我們感到自責,讓我們迫切地需要盡快重回他們寵愛的懷抱。

自責的幾個類型:

1,父母讓子女產生自責

小時侯,父母常常讓你感到自責,他們認為自責是不錯的表現。如果他們不喜歡你的舉止,他們會說你是個“壞孩子”。父母不知不覺地將自責當作控制孩子的工具。你慢慢形成了通過取悅他人來避免產生自責感的習慣模式。你的慣性思維使你深信,順從是取悅別人最好的方法。從而,你形成成了一種永不停止的、想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迫切需求。

2,子女讓父母產生自責。

孩子也頻繁地利用自責感來操縱父母。孩子們這樣的行為是從大人身上學來的。

父母希望被別人看成是“模范爸爸”或“模范媽媽,如果孩子認為他們不愛他/她,他們就完全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常常通過這樣的語言來威脅父母,“你根本不愛我”或“某某人的爸媽就不會這樣對他/她”等。

3,愛情關系里的自責

“如果你愛我的話……”這句話是男女朋友之間頻繁用來操縱對方,讓對方產生自責感的最有效語句之一。

如果這些話不起作用,我們常常會借助其他手段來達到目的,如冷戰、拒絕親熱,傷害感情、生氣,哭泣或發脾氣等

自責在愛情里的另一個作用,是當對方的行為違背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時,用來懲罰對方。我們不斷地提起對方過去的行徑,提醒他曾經犯過多么嚴重的錯誤,有多讓我們失望等。只要能將自責的游戲繼續玩下去,我們就可以讓對方言聽計從。我們利于自責感去“糾正”他們的行為。

4,社會使我們產生的自責。

它始于學生時代,當老師跟你說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或你讓老師很失望時,這個時候自責的情緒就開始在你心底萌芽。

5,性方面的自責。

以前,手淫,婚前性行為,色情資料,同性戀和墮胎等被認為是不道德或罪惡的。

6,宗教信仰使我們產生的自責。

在對“完美”的錯誤理解下,許多宗教教派根據自己對圣經的理解,建立起各自的道德價值標準,并向那些不符合這些標準的人們灌輸自責的情感

7,自我強加的自責。

自責最壞的形式就是自我強加。當我們認為自己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標準或社會道德規范時,就會感到自責。當我們回往過去的行為,發現自己做了不明智的選擇或行為時,我們也會產生自責的情緒。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之所以感到自責,是因為我們想要顯示我們在乎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抱歉。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是在為自己的行徑進行自我懲罰,并企圖改變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過去發生的一切都不可能從頭再來。

自責總會伴隨著懲罰

懲罰的方式有許多種,包括抑郁、自卑、缺乏自信/自尊、身體失調、喪失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等。不能原諒別人、堅持心懷怨恨的人,同樣也不能原諒自己。他們都是飽受自責情緒折磨的人。

企圖忽視錯誤的后果跟堅持自責沒有兩樣。對于錯誤,應該像對待眼中沙一樣。發現問題后,不要為此責怪自己,把它解決掉就可以了。

從過去吸取經驗

從過去的行為中吸取經驗教訓,這對于自信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為過去的事情感到后悔自責,并不等于從過去吸取經驗。從過去吸取經驗的意思是,基于你的意識盡可能地承認錯誤,分析問題,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

不要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悔恨、自責和羞愧上。這些負面情緒只會阻止你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因為它們只會讓你的意識停留在過去。

意識停留在過去的人,不可能積極地面對現在。因為人的大腦無法同時面對“過去”和“現在”這兩個現實。如果你的意識只關心你做過或本來應該做什么,那么你的現在只會由氣餒、焦慮和迷惑堆砌。原諒自己,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

學會去愛

病態人格形成的原因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去愛”。如果你一直在尋求別人的愛,那么你的一生都會在失望中度過。愛,始于愛自己。你首先要愛自己,之后才能希望別人愛你。

如果某人對你不公正或不公平,學會原諒他吧,因為寬恕也是一種愛,而你可將這次經歷銘記于心,從中吸取教訓。

學著去愛你所有的經歷,因為這些經歷給了你在愛的意識里成長的機會“每天都跟自己說:我正在愛的意識中成長”這會使你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聽從內心的指引

有助于你解決所有問題或改變人生的自信和力量,就藏在你自己身上。我們內心的意識造就了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造就了今天的我們。我們把意識分為三個部分:淺層意識、潛意識和超意識。

精神磁性定律

電具有磁性。世間萬物都“帶電”,包括你的身體,所以,你也有磁性,要學會用你的磁力去吸引(而不是排斥)那些你想要的東西。

無論你意識關注的對象是什么,不管是疾病或健康、成功或失敗、富有或貧窮,還是愛或恨,你都會對它們產生吸引力。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了解你的真正需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吸引來的只會是迷惑和混亂。

不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人,吸引來的東西都不如意。表面上看,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成功、友誼、愛情、幸福和安全,但由于他們的意識過于集中在那些他們不想要的事物上,從而導致得到的東西不是他們想要的,而想要的東西偏偏又得不到的局面。能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恐怕只有萬分之一。

比如,許多人說他們想要成功,而事實上他們想要的根本不是成功,而是想要省略掉為了成功而必須要付出的努力。

如果你期望最好的東西,你就會吸引他們,如果你期望最糟糕的,它也會變成現實。自信是通過積極的期望建立起來的。

當你期望某個積極事物時,按照吸引定律,你會如磁鐵般將你期望的東西吸引到你的身邊,今天的期待就是你明天的人生。

淺層意識

淺層意識通過你的五大感官: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和視覺,來接收信息,因此,它的限制性最強。由于感官不一定準確,所以我們常常會通過淺層意識接受錯誤的思想觀念。

為了擺脫淺層意識的限制,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內心尋找真理之源。真理僅來自于內心。繼續在外界尋找,就等于繼續讓自己受制于那些使你停滯不前的事物。

潛意識

你的潛意識會基于你淺層意識接受的信息產生反應。如果你的淺層意識對某事物深信不疑,那么你的潛意識就會毫不質疑地接受淺層意識所認可的信息,記住,潛意識接受失敗和成功的容易程度沒什么差別,它也會為你提供能夠導致失敗或成功的途徑。

潛意識不會分析,它只會以高度的忠誠記錄下你淺層意識傳遞給它的所有信息。它記錄下你在身體,思維,精神,情緒等方面的所有經歷。這些經歷加在一起,就決定了你目前的意識水平。

超意識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力量的中心,它可以指引我們選擇最好的道路。人類這一卓越的能力就是“超意識”。超意識統領著萬物的秩序。

比如鳥兒搭巢,沒有誰教過它們。完全是直覺在指引它們。就動物而言,這叫作本能,而人類,則稱為直覺,它通過意識指引著我們,只要我們向它敞開心扉,它就會引導我們走上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

靠潛意識而不是淺意識

許多人完全基于他們的淺層意識來行動和做決定,因此他們的問題總是一個接一個

我們需要做的是,關注自己的內心,讓潛意識來引導我們。

潛意識對我們使用的語言毫不質疑地接受,無論這些語言是否積極。積極的語言對我們的人生有建設性意義,而消極的語言只會毀掉我們的人生

你要學會使用積極的語言,一遍遍地重復它們,直到它們被你的潛意識當作事實接受。

要釋放潛意識的能量,關鍵是你能否感覺到它所起的作用。因此,你必須先勾畫出最終的結果,相信你可以得到你夢寐以求的,并假設你已經擁有了它,然后,享受這一刻的快樂和興奮。

在你的大腦構想你想要的東西時,你受限的淺層意識可能會通過你的智力來與你作對。它會跟你說你的渴望或需求是無法實現的,是不可能的。千萬不要相信它!記住,來自淺層意識的信息受限于你的五官感覺。你應該相信的,是潛意識對你的內心指引。

通過冥想聽內心的聲音

第一步:放松和放開

肌肉一旦緊張,就會消耗你的體力和精力。要避免這種分散你電子能量的狀況,你可以伸展整個身體,放松所有的肌肉,然后筆直地坐在椅子上閉上雙眼。

慢慢地舒服地做深呼吸,感覺自己在逐漸放松。呼氣時感覺放松是正常現象,現在通過擠捏的方式來收縮和繃緊你的肌肉,先從手臂、手掌和肩膀開始,接著是背部和腹部的肌肉,最后,放松你的大腿、小腿和足部然后再做一次深呼吸

我發現,此時最好的語言,是“放開”,對自己說“放開吧”再一次深呼吸,重復剛才的語言,直到你感覺自己已將所有的顧慮、擔憂和負面情緒完全拋開,繼續重復剛才的語言,你會逐漸平靜下來,你的意識變得空白,再有任何有意識的思考,此時,你的身心會處于一種自由和接納的狀態

第二步,伸展和傾聽

超意識通過潛意識向你發出直接指引和直覺。潛意識就好比一根兩端開放的管道,一端接收來自超意識的創造性想法,另一端接收淺層意識發出的指令

當你有任何需求或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簡明扼要地將它陳述出來。注意,我說的是要“簡明扼要”。心智是無所不知的,因此你根本不必告訴它任何事情。在陳述之后,釋放你的思想。讓你的大腦像雷達顯示器一樣運轉,然后感覺它的指向力。敞開你的心扉,跟隨你所接收到的任何直覺或指引。

之后,做出傾聽的樣子,就好像你期待聽到什么一樣。我在前面說過,當你在思考你的需求或問題時,你會很難進入冥想狀態。在這個三步冥想過程中,先將一切瑣碎事務撇在一旁,在你準備好之后,再將它們傾吐出是來,凝神靜聽。冥想,是一個抑制思維分散、聆聽你內心的過程,而不傾聽你的喋喋不休或淺層意識。

傾聽、接受并謹遵你的直覺行事。當它要你不要做某事時,當它告訴你要改變某事物時,你應該立即照辦。如果不愿意放棄走尋常路,你的人生就不會得到改變。記住,如果你繼續做你一直在做的事,你就只能繼續獲得你一直在獲得的東西。

第三步,幻想和肯定

花一小會兒時間,對你所有的渴望加以幻想和肯定。只要你的意識選擇相信,任何被重復無數次的話語(尤其是與幻想相結合時),將來就可能會變成現實

想象你面前有一塊銀幕,你通過切換大腦虛構的圖像,看到銀幕上的你正在實現你的渴望和需求。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可以改變你的人生。秘決在于,你必須幻想自己已經擁有這些東西。如果你想要健康,就想象自己非常健康;如果你渴望財富,就想象自己已經擁有無數的錢財,并在恣意地消費和享受,幻想你的支票簿上有大筆的余額;

通過積極的肯定或語言來增強這些幻想的效果。你可以在本書最后―章提供的語句中選取,也可以自己編造,在幻想的同時重復地默念它們。永遠記住:語言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克服恐懼和擔憂的心理

恐懼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情緒,它對自信心的建立有著致命的挫傷力。如果讓恐懼主導你的人生,你就不可能創造你真正渴望的生活。如果你的思想總是聚焦在失敗上,那你注定會失敗。失敗是因你持續重復的思慮而預演產生的。

我們的擔憂千絲萬縷,但原因可以歸結為一點:我們沒有生活在現實中。好好想一想。只有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未知的將來或已成往事的過去時,你才會產生擔憂。如果你的意識聚焦在現在,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擔憂。例如,此時此刻你擔心嗎?當然不!為什么?因為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閱讀這本書上,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就阻止了你的擔憂。

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那些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中吧,最后你會發現,原來你的恐懼不過是幻覺。大多數情況下,恐懼的產生都是因為我們對大腦的使用多于身體而引起的。如果你想的太多而不采取行動,你就會產生恐懼感。

不要害怕改變

我們尤其恐懼的就是改變,這讓我們沒有安全感。而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是要敢于改變。

不要怕改變,怕不一樣。如果想要擺脫平庸,你必須要肯定你確實想要與眾不同。所有杰出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與眾不同,正是他們鶴立雞群的原因。

要克服對改變的憂懼,你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改變可能會帶來的好處。將你的意識集中在改變的益處上,而不是恐懼改變或虛構出莫須有的艱難困苦。

將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能使你生活變得更好的一個契機。當你接到調任通知,或你所在的部門和你的工作崗位都被取消,你的愛人離你而去,你不得不移居另一個地方,或當你的汽車遇到故障時,不要總習慣性地產生悲觀的思想,而要多想想它們可能帶來的積極結果。如果你停止抵觸它們,學著接受改變,并期待新的、更好的經歷,那么,好事總會發生。當你準備好改變時,好事就會到來。

不要害怕失敗

時你學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和犯錯學會的。有的東西你學會了,有的沒有。如果沒有學會,你可以重新再嘗試,直到學會為止。你不會責備自己,也不會放棄再嘗試。我們把失敗當作我們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遺憾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逐漸受到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你認為失敗是錯誤的,你開始在意別人的眼光。你不敢再去冒險或碰運氣,因為你覺得自己必須時刻給家人、朋友和周圍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積極與他人交流

交流或溝通不僅限于書面文字或口頭語言,我們還通過其他形式與他人交流。包括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姿勢、舉止甚至沉默。

學會傾聽

不知你是否發現,在與別人交談時,許多人似乎都等不及地想讓你快點停下來,以便他們可以開始說話。他們根本就沒有在聽你說話,他們的腦子在快速地轉動著,忙著排練他們即將要說的內容。他們都想說,而讓你聽。

所以與他人溝通時,最重要的技巧莫過于傾聽。優秀的傾聽,其效果遠遠超過單純的沉默。不耐煩、厭倦、挖苦、無禮打斷、不贊同或不重視別人的講講話,都會導致交流鴻溝的產生。

如果沒有得到你的傾聽,他會轉身去找其他人,會想盡辦法讓別人傾聽他。如果他是孩子,他會以撒潑、摔東西或與兄弟姐妹打架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是學生,他則會表現為逃課或抵觸學習;如果是你的配偶,他她可能會采取冷戰或夜不歸宿的方式;如果是公司員工,他就會抱怨或發牢騷。每個人都會想辦法讓自己得到傾聽

選擇話題

記住,交流是雙向的,有人說,有人聽。你首先得抓住別人的注意力,這樣他們才會愿意傾聽。要抓住別人的注意力,你就得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人們對什么最感興趣?是他們自己!他們想談論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計劃,他們去過的地方,以及他們的過往經歷。永遠都不要忘了這一點。

人們最不喜歡談論的。就是交談的對象,“你”。他們不愿意聽到你向他們抱怨或傾訴,諸如生病,煩惱或消極人生觀等話題。要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而且要只談論積極的內容,在你感覺不太好時,避免向別人抱怨或發牢騷。如果你習慣于抱怨;說明你已經把抱怨當作獲取別人注意和同情的手段。常常抱怨的人,久而久之在別人的眼里,就變成了“痛苦的象征”。他們會開始躲避你,因為沒有人愿意與令自己不爽的人打交道。抱怨不僅會影響別人,你自己也會因為不斷的重復而變得更加沮喪和煩惱。

結交益友

你結交的每個人都會對你的生活或多或少產生影響。因此,不僅你的言論應該保持積極,還應盡可能地只和積極的人交朋友。

積極的人,會鼓舞、激勵和幫助你朝著更有意義的生活邁進,而消極的人只會通過奚落、貶低和抱怨來消耗你的精力,他們總是會向你發牢騷和訴苦,控訴世事的不公,配偶的不理解和老板的不重視,他們永遠都感覺糟透了。

抓住一切機會,將這些些消耗你精力的“吸血鬼”趕出你的生活,多結識一些可以鼓舞和激勵你的朋友

不要告訴他人你打算賺一個億

你不應該將時間用于向別人傾訴你的人生目標,這是一種變相尋求認可的方式。

向別人透露你的人生目標,會浪費你本該用于實現目標的寶貴精力,同時也給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提供了反對你的機會。

許多人都會勸你放棄目標。他們不喜歡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或擁有更多的東西,他們會竭盡全力去阻止別人打破平庸。不要給他們這個機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36評論 6 535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44評論 3 421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879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8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2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84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3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8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92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6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2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35評論 0 27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90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00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84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有點迷戀山茶花,花了好幾幅,這是第一次畫雨后的! 美麗的山茶花上點綴著滴滴剔透的小水珠,像是在駐足停歇,又或者...
    葉聽雨閱讀 875評論 4 6
  • 今天確定五彩城基地的施工方,我們最早的一家裝修合作伙伴重新中標,我們終止合作兩年了,這次他們能中標是因為讓我們看到...
    一世驚鴻閱讀 149評論 0 0
  • 學長,你我以后就是陌生人了。
    燒心閱讀 105評論 0 1
  • 夜色朦朧里,雨水滴答滴答作響。路上寥寥數人,伴著街道兩旁的路燈,走在回家的路上。不間斷地吹來陣陣涼風,似乎在提醒著...
    胡文璟閱讀 281評論 2 1
  • - 2017西安世園音樂節志愿服務隨感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可以說是非常的難忘了。來自不同高校的小伙伴們,相聚...
    你知道我最想去哪里嗎閱讀 221評論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