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與生命

能夠自我復制的就是生命嗎?
這里的復制指的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復制。

  1. 以人為例,人的意識由大腦產生,而大腦是由物質(原子(或場?)等)組成的,因此從可行性來講,能夠通過對物質的排列組合,使其產生意識,并進行學習行為。比如電影Autómata(機器紀元)中的機器人Cleo。

  2. 有些生命是擁有意識的,那么擁有意識的“物體”能否稱之為“生命體”呢?比如電影Transcendence(超驗駭客)中的威爾·卡斯特和上條中的Cleo。

  3. 若能把人類大腦從身體中取出而不損害哪怕一個細胞,并把大腦放置在一個人造機器中,以維持大腦的存活、運轉和向外界表達思想,這個“人造機器”是否等同于大腦原本的主人?比如電影RoboCop(機械戰警2014)中Alex Murphy。如果能夠制造出如同大腦一般的物體,未激活時如同尚未出生的嬰兒,激活后如同剛從子宮里產出的嬰兒;那么把這個剛激活的物體安置在另一個能夠支持其長期處于激活狀態的機器中,這是不是創造了生命?一方面,很顯然這個“嬰兒”能夠學習;另一方面,去除支持機器是否等于謀殺?

  4. 人類對于自己能夠輕易且大量“生產”的生命沒有太多的關于生死的道德感,最典型的就是動物養殖場里的家畜家禽;這些物種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智力較人類相差很大。那么如果人類能夠制造——比如——有意識的機器人,但是由于人類能力有限,盡管他們有自我意識并能夠進行學習,但這些機器人的智力上限只有雞的平均智力那么高;在這個前提下,人類對于這種只有家禽一般的智力的“人形機器人”會是怎樣的態度?
    另一種說法,對于:

  • 智力遠高于人類的“人形機器人”,
  • 智力和人類相近的“人形機器人”,
  • 智力遠低于人類的“人形機器人”;
    人類會有怎樣不同的態度?
  1. 按照目前的情況,人類在創造“有意識的機器”的路上并沒有硬件的上的進步:目前的計算機在硬件上大多只是量的提升,并沒有突破性的質的改變;目前的具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也是由特殊的軟件驅動的。這也引出了另一問題:人類創造出“有意識的機器”的突破點是硬件上制造出如同大腦一樣復雜的結構還是算法的極度發展?如果硬件上無法模擬真實大腦(無論是人類、昆蟲還是鯨魚等的大腦)的工作機理,那么僅僅通過“軟件”創造出的能夠“自主思考”、“自主判斷”的極度近似于“擁有獨立意識”的機器是不是永遠都算不上生命?也就是說,人工創造擁有意識的生命體的突破點只能是在硬件上,即對物質的排列組合。

因此,有必要在技術真正發展到那種水平的之前,深入探討“機器人意識”的問題,尋找定義機器人具備獨立意識的“方法”。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統的判定方法。這個工作類似于之前對動物意識及權利問題的探討《動物權利研究》(湯姆·雷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書名貪婪的大腦:為何人類會無止境地尋求意義作者(英)丹尼爾·博爾(Daniel Bor)譯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閱讀 15,327評論 8 54
  • 內容摘要:對于人的社會生命,即便從庫利出版《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算起,也已經100多年,但在這100多年里,很...
    Gweeny閱讀 2,325評論 2 6
  • 在很多心理學總結很多人在潛意識里會給自己一些定義,然后不停的陷入那個模式的輪回,在無意中我鏈接這個模式,...
    sherry宏珊閱讀 462評論 0 0
  • 環境潛移默化會改變一個人,但不管遇到什么環境,我們只要保留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即可。
    劉清紅閱讀 99評論 0 0
  • 壓力,來自各方面。 工作,家庭,朋友 同行業競爭,怎么改變,提高自已,想對策,怎么接招拆招,必須要立刻覺醒,不能再...
    冰咋吃閱讀 172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