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但往往會被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所打敗。(以下所講述的,都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表達“我”這個人的真心話。)
? 這要從我小時候說起,我有種狀態,從小時候就開始了。我總是覺得別人非常完美,而我自己卻不是那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個各方面更好的人,我都想方設法去追求那種“更好”。但后來我發現,這種心理其實源自于——我的孤獨。
?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愿主動與別人交流,別人因此也逐漸減少與我交流。結果與別人產生某種隔閡,因此不知不覺產生了被旁人冷落的感覺,為什么他們不愿意與我交流呢?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并且我之所以不主動和別人交流,某些原因我根本不知,但是有種原因我知道,既是我覺得,根本無法體會他們在交流時候的心情,無法和他們投入的去交流。
? 后來意識到此問題之后,我盡量去糾正這種問題,可不曾想到,這個問題已成為我的一個潛意識習慣。我本來就是內向性格,出現了這種習慣之后,它成為了我聯通外界的屏障。
? 年復一年,我被從內心生發的孤獨所包裹,脫離群體,自己活在一個小世界當中。
? 但每當我從自我的小世界里探出頭時,會發現外界的人們都是那樣的完美。后來有種沖動,我要去追求這種完美,我想讓我自己變得更好,我不會輸給任何人,為自己證明??墒呛髞砦抑肋@個世界人無完人,沒有存在的絕對完美,只有更好。也許人正因為不完美才美。
? 但是形成已久的習慣很難改掉,我在做事的時候,如果做不到我預期的那樣完美,就會憤怒。在外界看來,這貌似是一種強迫癥的表現。也正因此我總是被不完美的那一面所打敗,因為沒有辦法接受那一面。這種情況不是在大事當中顯現出的,而是每一件小事當中顯現的。
? 有時做事或說話交流、發表意見的時候,會有種過抗的表現。表達自己的主見太過,太主觀的思考、表達,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并沒有投入到大世界之中。如果有碰撞到自己主觀的事,就會起情緒,把思考線建立在情緒上,那么就會頻頻出錯。
? 也因此,后來導致動力喪失,開始飄渺。也許正是以前的那些壓力使我產生動力,我忽然覺得我應該再次把這些壓力轉成動力。
?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