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久負盛名,挺不錯的。
跟少有人走的路,被討厭的勇氣,當下的力量,原則,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之類的書籍價值觀、原則都差不多。
和道德經(jīng),易經(jīng)體現(xiàn)的人生智慧也頗有相似。
看來真理不論中外今古,都掌握在人生贏家的手里。
序 PROLOGUE
>> 我看重納瓦爾,是因為他:
·對近乎一切都持懷疑態(tài)度;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fā)進行思考;
·可以對人對事進行有效測試;
·從不自我欺騙;
·不時調(diào)整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經(jīng)常開懷大笑;
·有大局觀;
·眼光長遠;
·不把自己太當回事。
最后一點非常重要。
認識財富創(chuàng)造的原理
>> 要想獲得財富,你就必須知道做什么、和誰一起做、什么時候做。與埋頭苦干相比,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思考。當然,努力非常重要,不能吝嗇自己的努力,但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式。
>> 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在你睡覺時仍能為你賺錢的資產(chǎn)。金錢是我們轉(zhuǎn)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等級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在百度百科的描述中,迭代法也稱輾轉(zhuǎn)法,是一種不斷用變量的舊值遞推新值的過程,相對應的是瀑布式或直接法(一次解法),即一次性解決問題。
>> 培養(yǎng)迭代思維。生活中所有的回報,無論是財富、人際關(guān)系,還是知識,都來自復利。
∨
>> 培養(yǎng)迭代思維。生活中所有的回報,無論是財富、人際關(guān)系,還是知識,都來自復利。
>> 選擇聰明過人、精力充沛的商業(yè)伙伴,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正直誠信
>> 用專長、責任感和杠桿效應武裝自己。
>> 專長指的是無法通過培訓獲得的知識。如果社會可以培訓你,那么社會也可以培訓他人來取代你。
這個觀點認同,風口太多,大家都想當豬,則會盲目追逐熱點,而不顧自己的愛好與特長。
>> ∨
要想有所專長,就要追求真正的興趣和熱愛,而不是盲目追逐熱點。
>> ∨
要想有所專長,就要追求真正的興趣和熱愛,而不是盲目追逐熱點。
>> 代碼和媒體是不需要許可就能使用的杠桿。這兩個杠桿是新富階層背后的杠桿。你可以創(chuàng)建軟件和媒體,讓它們在你睡覺時為你工作。
>> 如果不會寫代碼,那就出書、寫博客、做視頻、錄播客。
>> 工作時要拼盡全力,毫無保留。不過,共事的人和工作的內(nèi)容比努力程度更重要。
>> 世界上沒有快速致富的教程。即使有,那也只是提供教程的人想從你身上賺錢。
>> 運用專長,發(fā)揮杠桿效應,最終你會得到自己應得的。
>> 總結(jié):把自己產(chǎn)品化。
>> “把自己產(chǎn)品化”很難。所以我才說“把自己產(chǎn)品化”要花幾十年——并不是要花幾十年執(zhí)行,而是要把大部分時間用于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獨特的價值?[10]
找到天賦所在,積累專長
>> 只要在網(wǎng)上進行獨特的自我表達,你就有機會傳播快樂,累積財富,打造產(chǎn)品,創(chuàng)立企業(yè)。[78]
投資交友,著眼長遠
所以前提最重要,正確的事業(yè),一同前行正確的人。
>> 一旦找到正確的事業(yè)和一同前行的人,就要全身心投入。接下來,持續(xù)精進幾十年,就能從人際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利益上獲得巨大的回報。因此,復利效應非常重要。[10]
>> 一旦找到正確的事業(yè)和一同前行的人,就要全身心投入。接下來,持續(xù)精進幾十年,就能從人際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利益上獲得巨大的回報。因此,復利效應非常重要。[10]
>> 努力找到不會被浪費的1%。這1%對你是有意義的,值得你用余生去追求。一旦找到,你就要心無旁騖,全力以赴。
承擔責任
>> 失敗真的沒有那么可怕,所以我們都應該勇于承擔更多責任。
創(chuàng)立企業(yè)或買入股權(quán)
>> 從本質(zhì)上看,上班就是給人打工。而企業(yè)所有者在承擔風險和責任的同時也擁有知識產(chǎn)權(quán)和品牌效應。所以,他們支付給你的報酬一定低于你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了讓你工作,他們會給你提供最低限度的報酬
找到杠桿
>> 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杠桿無處不在,真正的求知欲所帶來的高經(jīng)濟回報前所未有。[11]想要打造良好的職業(yè)基礎(chǔ),就要追隨自己真正的求知欲上下求索,而不是盲目跟風眼下賺錢的熱門行業(yè)。[11]
>> 正是在獨特的熱愛和愛好的驅(qū)動下,我們才得以掌握只有自己或一小部分人才知道的知識。如果能夠把求知欲和興趣愛好結(jié)合、相融,我們就更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所愛
>> 我為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最多的一年,實際上是工作最不努力、對未來最不關(guān)心的那一年。我做的大部分事情純粹是為了好玩兒。我等于在昭告身邊的人:“我退休了,不再工作了。”這樣一來,我能把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項目上。由于只關(guān)心過程,我反而取得了最好的結(jié)果。[74]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對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小,顧慮就越少,執(zhí)念就越少,反而越會順其自然,遵循內(nèi)心。你會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始終不渝地做下去,工作質(zhì)量也會因此提高。[
>> 對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小,顧慮就越少,執(zhí)念就越少,反而越會順其自然,遵循內(nèi)心。你會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始終不渝地做下去,工作質(zhì)量也會因此提高。[
>> 時刻牢記,掌握社會所需的獨門絕技才是占據(jù)職業(yè)制高點的不二法門。[1]
>> 復制邊際成本為零的產(chǎn)品是最值得研究的杠桿,也是最重要的杠桿。這是一種全新的杠桿形式,問世僅幾百年。這種杠桿始于印刷機。廣播媒體加速了其發(fā)展,而互聯(lián)網(wǎng)和編程的出現(xiàn)更是使其產(chǎn)生了爆發(fā)式增長。不需要他人為你打工,也不需要他人給你投資,你就可以把勞動成果放大成百上千倍。
>> 靠出租自己的時間是永遠無法致富的。
>> 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努力的目標都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獨立性,而不是升職加薪。擁有獨立性,為自己獨特的產(chǎn)出成果負責(而不是像打工一樣為投入的時間負責),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 如果你有專長,有責任感,又懂得如何利用杠桿效應,社會為你提供的金錢回報就會與你的價值相匹配。這時,你就能節(jié)省下更多時間,進而變得超級高效。你不需要為開會而開會,不需要努力表現(xiàn)自己,也不需要通過匯報材料體現(xiàn)你的工作量——你只要關(guān)注工作本身就可以了。
>> 唯一需要避免的就是身敗名裂的風險。
分清主次,聚焦重點
>> 沒有人會比你更看重自己。你要做的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極高的時薪,并堅持執(zhí)行。即使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也認為自己的時間比市場的定價更值錢,并一直遵循這個思路。
計算時間成本和價值成本的高低
>> 要從時間成本的角度做決策,如果做某件事外包的成本低于時薪,那就外包;如果不做的損失低于時薪,那就不做;如果花錢請人的成本低于時薪,那就花錢請人。甚至做飯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能想吃健康的家常菜,但是如果可以外包,那就外包吧。[78]
>> 要從時間成本的角度做決策,如果做某件事外包的成本低于時薪,那就外包;如果不做的損失低于時薪,那就不做;如果花錢請人的成本低于時薪,那就花錢請人。甚至做飯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能想吃健康的家常菜,但是如果可以外包,那就外包吧。[78]
>> 保持樂觀,積極向上,這種態(tài)度非常重要。從長遠看,樂觀主義者往往會取得更好的發(fā)展。[1
所以參與政治游戲的人,很難相信雙贏。就算相信一時,也不會一直相信。
>> 地位這個零和游戲非常古老。猴子在沒有進化成人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玩地位游戲了。地位游戲是講究等級的。誰排第一?誰排第二?誰排第三?三把手要想成為二把手,二把手的位子就必須先空出來。因此,地位游戲是零和游戲。
>> 地位這個零和游戲非常古老。猴子在沒有進化成人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玩地位游戲了。地位游戲是講究等級的。誰排第一?誰排第二?誰排第三?三把手要想成為二把手,二把手的位子就必須先空出來。因此,地位游戲是零和游戲。
政治游戲就是地位游戲的一種
>> 要想在地位游戲中獲勝,就必須擊敗他人。這就是為什么應該避免在生活中玩地位游戲,因為這個鉤心斗角、損人利己的游戲會讓人變得心態(tài)失衡、易怒好斗,你會一直以貶低對手、打敗他人為己任,從而讓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上位。
>> 最重要的是,要在重大決定上花更多時間。人生早期有三個重大決定:在哪里生活,和誰在一起,從事什么職業(yè)。
>> 找到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然后用自己的技能去幫助他人:提供免費的產(chǎn)品或服務,主動向世界傳遞善意。好人終有好報。只要始終如一,假以時日,付出就一定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找到如玩耍般的工作
>> 看透游戲,就會厭倦游戲。我已經(jīng)到了厭倦游戲的階段。我認為沒有什么終極目標或目的。我只是遵從內(nèi)心的感受和想法,過好每一天。我是真的只活在當下。
精神和實質(zhì)退休,內(nèi)心不受外物而勞役。
>> 退休就是不再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犧牲今天。當你能活在當下,內(nèi)心充盈地度過每一天時,你就達到了退休的狀態(tài)。
>> 退休就是不再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犧牲今天。當你能活在當下,內(nèi)心充盈地度過每一天時,你就達到了退休的狀態(tài)。
>> 找到像玩耍一樣的工作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項,我們可以且行且思,逐步向目標靠近。
>> 任何游戲的贏家都是那些沉迷于游戲的人,即使獲勝的邊際效用越來越少,他們也會繼續(xù)玩下去。
如何獲得運氣
>> 第二種運氣源于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屢敗屢戰(zhàn)、不斷嘗試,是靠個人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獲得的。你釋放了大量能量,使出渾身解數(shù),移山倒海,一往無前。
>> 因為你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奮進,不斷地釋放能量、積蓄力量,所以好運找到了你。
鍛造自身,持續(xù)精進,保持敏感,善于發(fā)現(xiàn),還有,學會設計。
>> 獲得好運的方法:
·希望好運不期而至。
·不停地折騰,直到撞上大運。
·做好心理準備,對別人錯過的機會保持敏感。
·把你所做的事情做到極致。精益求精,直到名副其實。讓機會自動找到你,讓運氣成為必然。
>> 獲得好運的方法:
·希望好運不期而至。
·不停地折騰,直到撞上大運。
·做好心理準備,對別人錯過的機會保持敏感。
·把你所做的事情做到極致。精益求精,直到名副其實。讓機會自動找到你,讓運氣成為必然。
保持耐心
>> 運用專長,結(jié)合杠桿效應,最終,你的才華和努力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 成功需要時間。即使萬事俱備——你已經(jīng)把成功所需的各個要素收入囊中,需要投入的時間也具有不確定性。而如果一直在掐算時間,在成功真正到來之前,你的耐心就會被消磨殆盡。
>> 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但世界的運行遵循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規(guī)律,大自然的法則是春播秋收,極少有事情是立竿見影的。時間的投入是必需的,所以我認為,你需要做的就是擁有專長,有責任感,有影響力,利用杠桿效應,獲得獨步天下的技能組合,在自己的專業(yè)領(lǐng)域做到首屈一指。
>> 人生真正的履歷,其實就是一生所承受痛苦的集合。如果臨終前要直面真正的自我,回顧這一生做過哪些有意義的事,那么你能想起來的一定都是你所做出的犧牲和迎接過的挑戰(zhàn)。
第二章 增強判斷力
看似是捷徑的路,就算現(xiàn)在走了,后面還得繞彎找補回來。比如靠人情和送禮走到一定位置,結(jié)果德、能不配位,還是重重摔了下來。
>>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
>>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
判斷力
>> 我對智慧的定義是“知道個人行為的長期后果”,用于解決外部問題的智慧其實就是判斷力。
如何清晰地思考?
>> 真正的知識具有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性,就像一根鏈條,從基礎(chǔ)層面到應用層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
>> 真正聰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他們把基礎(chǔ)知識和基礎(chǔ)層面了解得非常透徹。
>> 頭腦清晰的思考者能夠樹立起自己的權(quán)威。
我們常說:聽人勸,吃飽飯。可往往被勸的那個人,當時就不想吃飽飯,或者,不想吃你給他喂的那碗飯。
>> 問題在于欲望與現(xiàn)實是互相沖突的,人總會因欲望而看不清現(xiàn)實,旁人的勸說都是無用的。
>> 問題在于欲望與現(xiàn)實是互相沖突的,人總會因欲望而看不清現(xiàn)實,旁人的勸說都是無用的。
>> 悠閑的大腦才能產(chǎn)生偉大的創(chuàng)意。一個倍感壓力、案牘勞形、四處奔波、焦頭爛額的人,是沒有辦法思考的。所以,一定要為思考擠出時間。[7]
>> 非常聰明的人往往都是特立獨行的,他們堅持獨立思考、親力親為,以厘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擺脫自我束縛,認清世界真相
古人說:“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前面的人生沒有覺醒,不會思考,被成長環(huán)境推著走,直到某一天,幡然醒悟,以前的日子,全白活了。
>> 我們的自我是在成長過程中被逐漸塑造的,主要是由人生的前20年決定的。塑造自我的因素包括成長環(huán)境、父母和社會等。長大成人后,我們會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幸福,希望自我能夠得到滿足。當出現(xiàn)任何新的變化時,我們的自我都會發(fā)問:“我應該如何改造外部世界,讓它更符合我的喜好和期待?”[8]
>> 我們的自我是在成長過程中被逐漸塑造的,主要是由人生的前20年決定的。塑造自我的因素包括成長環(huán)境、父母和社會等。長大成人后,我們會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幸福,希望自我能夠得到滿足。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是能給他疼醒。
>> 從長遠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它可以帶來兩大收獲:一是痛苦可以讓人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變一個人的自我,雖然過程非常煎熬。
>> 從長遠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它可以帶來兩大收獲:一是痛苦可以讓人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變一個人的自我,雖然過程非常煎熬。
學習決策技巧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只看近憂,必生遠慮。
>> 要選擇從長期來看讓我們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顧眼前得失。
>> 要選擇從長期來看讓我們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顧眼前得失。
>> 我之所以極度坦誠,是因為我想獲得自由。自由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可以心口如一,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誠實和自由高度統(tǒng)一,相輔相成。
>> 具體地表揚,泛泛地批評。
>> 一個人同時展現(xiàn)出高度的自信和關(guān)愛的力量時,他就會散發(fā)出人格魅力。誠實待人、積極向上,這是我們在任何時候幾乎都可以做到的
發(fā)現(xiàn)好的心智模型
>> 文明的存在是為了解決交配權(quán)的分配問題。
就是單位領(lǐng)導畫大餅時告訴你的:我們都是組織的一份子,都要有主人翁意識。
>> 公司規(guī)模越小,每個人越會覺得自己是委托人、是主人。越不覺得自己是代理人,工作就會做得越出色。增加所獲報酬與創(chuàng)造價值之間的相關(guān)性,可以改變員工的認知,讓他們越發(fā)覺得自己是委托人,而不僅僅是代理人。[12]
>> 公司規(guī)模越小,每個人越會覺得自己是委托人、是主人。越不覺得自己是代理人,工作就會做得越出色。增加所獲報酬與創(chuàng)造價值之間的相關(guān)性,可以改變員工的認知,讓他們越發(fā)覺得自己是委托人,而不僅僅是代理人。[12]
>> 兩個選擇利弊相當,但如果一條道路會帶來短期痛苦,那么它也會帶來長期收益。而根據(jù)復利效應,長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 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收獲都來自承受短期痛苦而獲得的長期回報。
>> 以運動為例。運動對我來說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我會在短期內(nèi)感到痛苦。但是從長遠看,我會變得更好,因為我的肌肉更發(fā)達了,身體更健康了。
開卷有益,外加思考,附加實踐。
>> 海量閱讀,多多益善
>> 海量閱讀,多多益善
>> 每天花一個小時閱讀科學、數(shù)學和哲學類書籍,7年內(nèi),你就可能躋身少數(shù)的成功人士之列。
學會熱愛閱讀
還好這會能讀到這句話的人,都是好閱讀的人。
>> 事實上,我的閱讀量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我每天可能閱讀一兩個小時,不過這已經(jīng)足夠讓我名列全球閱讀時間的前0.000 01%了。閱讀是我一生中所有物質(zhì)和精神層面所取得的成就的來源。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每天讀一個小時的書。普通人每天可能只讀一分鐘的書,甚至更少。把讀書培養(yǎng)成習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閱讀是我一生中所有物質(zhì)和精神層面所取得的成就的來源
>> 把讀書培養(yǎng)成習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哪怕是裝裝樣子,圖個心理安慰。
>> 一書在手,便不覺得浪費時間了。
——查理·芒格
>> 一書在手,便不覺得浪費時間了。
——查理·芒格
書越讀越多,越讀越厚,越讀越讀不完。
>> 統(tǒng)計閱讀數(shù)量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知識面越廣,思想越獨立,讀不完的書就越多。不要刻意追求讀完多少本書,而要時刻關(guān)注可以預測未來趨勢的新概念。
>> 統(tǒng)計閱讀數(shù)量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知識面越廣,思想越獨立,讀不完的書就越多。不要刻意追求讀完多少本書,而要時刻關(guān)注可以預測未來趨勢的新概念。
>> 向別人講解你學到的東西。教學相長。
>> 閱讀數(shù)學、科學和哲學領(lǐng)域的經(jīng)典作品。不要讀暢銷書,不要看新聞。避免加入任何所謂的“讀書俱樂部”,避免追求任何的社群認同。把真理置于社群認同之上。[11]
>> 以原著和經(jīng)典為基礎(chǔ),你能夠獲得足夠完備的世界觀和深刻的理解力,你不會再畏懼任何書籍。
閱讀方法的養(yǎng)成,跟個人的喜好和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可以逐一攻破,也可腳踩多條船,只要自己能掌控,最終結(jié)果上,沒有什么質(zhì)的差別。
>> 我知道回歸閱讀非常困難,因為我的大腦已經(jīng)被訓練成這種模式,只會花時間在臉書、推特和其他碎片化的內(nèi)容上。
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書當成博客文章集錦或推文合集,這樣我就不用必須讀完這本書了。如果有人跟我提起一本書,我就把這本書買回來。現(xiàn)在我會同時閱讀10本、20本書,都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地讀。
>> 我知道回歸閱讀非常困難,因為我的大腦已經(jīng)被訓練成這種模式,只會花時間在臉書、推特和其他碎片化的內(nèi)容上。
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書當成博客文章集錦或推文合集,這樣我就不用必須讀完這本書了。如果有人跟我提起一本書,我就把這本書買回來。現(xiàn)在我會同時閱讀10本、20本書,都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地讀。
>> 一顆平靜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充滿愛的家。
第二部分 幸福 PART TWO HAPPINESS
>> 人生的三大要素是財富、健康和幸福。
我們依次追求財富、健康和幸福,但按重要性排序,則是反過來的。
幸福是一種技能
>> 在沒有缺憾感的短暫時間里,你的內(nèi)心會一片寧靜。當內(nèi)心寧靜時,你是滿足的,是快樂的。
>> 積極和消極是如影隨形的相對概念。《道德經(jīng)》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我的分析當然不能與其相提并論,但歸根到底,萬物皆有二元性和極性。如果我說現(xiàn)在我很開心,那就意味著在某個時刻我很傷心。如果我說一個人有魅力,意思就是其他人沒有魅力。每一個積極想法都有一個消極想法的種子蘊含其中,反之亦然,這就是為什么生命的偉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苦難。人必須先看到消極的一面,才能去憧憬和欣賞積極的一面。
對我來說,幸福不等同于積極的心態(tài),也不等同于沒有消極的想法。幸福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特別是對外界事物的欲望。欲望越少,越能接受事物的當前狀態(tài),頭腦越平靜。所謂“萬般煩惱皆因心動”,就是頭腦在一刻不停地設計未來或追憶過去。我越是活在當下,越能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滿足。
這貨還看道德經(jīng)。
>> 《道德經(jīng)》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我的分析當然不能與其相提并論,但歸根到底,萬物皆有二元性和極性。
>> 《道德經(jīng)》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我的分析當然不能與其相提并論,但歸根到底,萬物皆有二元性和極性。
>> 幸福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特別是對外界事物的欲望。欲望越少,越能接受事物的當前狀態(tài),頭腦越平靜。
>> 萬般煩惱皆因心動
譯者功底可以,套用《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所以,需豁達,人生除過生死,都是小事。
>> 世界只是折射個人感受的一面鏡子。現(xiàn)實是中性的,現(xiàn)實不做評判。一棵樹沒有對與錯、好與壞的概念。人生在世,我們從大千世界中獲得各種各樣的感官體驗和刺激,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斷和對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決定——選擇權(quán)在你手上。
>> 世界只是折射個人感受的一面鏡子。現(xiàn)實是中性的,現(xiàn)實不做評判。一棵樹沒有對與錯、好與壞的概念。人生在世,我們從大千世界中獲得各種各樣的感官體驗和刺激,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斷和對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決定——選擇權(quán)在你手上。
>> 但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個細菌或變形蟲,把自己畢生的努力都看成在水上寫字、在沙灘上建城堡,你就不會對生活“本來該有”的模樣抱有期待。生活就是這樣,現(xiàn)實就是如此。接受了這一點,就無所謂幸不幸福。“幸福”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是一種主觀感受。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如黑夜中的螢火蟲。塵世光陰等剎那,白駒過隙一瞬間。活著就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充分利用”不是說要窮盡所有時間去追逐一些愚蠢的欲望,而是要認識到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寶貴的。生而為人,就有責任確保自己的幸福,確保用最好的方式詮釋萬事萬物。[9]
真正的幸福只是內(nèi)心平和的副產(chǎn)品,就像財富是努力奮斗的副產(chǎn)品一樣。
>> 冥想當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即使練習冥想,當真正的精神或情感痛苦到來時,你也難有招架之力。[8]所以,真正的幸福只是內(nèi)心平和的副產(chǎn)品,主要還是源于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改變外部環(huán)境。[8]
>> 冥想當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即使練習冥想,當真正的精神或情感痛苦到來時,你也難有招架之力。[8]所以,真正的幸福只是內(nèi)心平和的副產(chǎn)品,主要還是源于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改變外部環(huán)境。[8]
>> 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我屏蔽腦海中的噪聲和雜念。
我不在乎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
我不參與政治。
我遠離郁郁寡歡的人。
我珍惜光陰。
我閱讀哲學作品。
我進行冥想練習。
我和快樂知足的人交往。
幸福是一種選擇
大腦有時也在欺騙自己
>> 我們無條件地聽從自己腦海中的聲音,以為這個聲音就是一切真理的來源。殊不知,大腦也是可塑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 我們無條件地聽從自己腦海中的聲音,以為這個聲音就是一切真理的來源。殊不知,大腦也是可塑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幸福需要活在當下
至少是在扼殺當下的幸福
>> 如果每天都沉浸在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幻想中,那就是在親手扼殺自己的幸福。
>> 如果每天都沉浸在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幻想中,那就是在親手扼殺自己的幸福。
查不到出處
>> 關(guān)于“開悟”,我讀到過一個很好的定義:“思考的間隙即開悟。”
>> 思考的間隙即開悟
幸福需要心境平和
>> 幸福的人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快樂的人。
>> 幸福的人是可以輕松地以特定的方式詮釋事件、保持內(nèi)心平和的人。
欲望是主動選擇的不開心
>> 人的一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減少無序狀態(tài),即所謂“局部熵減
能力強,想法多;能力跟不上了,就清心寡欲了。
>> 人越是年輕,身體越好,幸福指數(shù)越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沒那么好了,幸福指數(shù)反而提升了。
>> 人越是年輕,身體越好,幸福指數(shù)越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沒那么好了,幸福指數(shù)反而提升了。
成功不一定帶來幸福
>> 幸福就是滿足現(xiàn)狀。
而成功源于對現(xiàn)狀的不滿,是對現(xiàn)狀的改造。
兩者只能選一個。
>> 平和是靜態(tài)的幸福,幸福是動態(tài)的平和。
外部問題無窮盡,解決一個產(chǎn)生一個。
>> 人們以為,獲得平和心境的方式是解決所有的外部問題。但外部問題是無窮無盡的。
>> 人們以為,獲得平和心境的方式是解決所有的外部問題。但外部問題是無窮無盡的。
嫉妒是幸福的敵人
>> 內(nèi)心平和的敵人是社會和其他人灌注給你的期望。
孤獨是常態(tài),學會獨自面對一切,是常態(tài)。
>> 而現(xiàn)實是,生活就是一場單人游戲。人獨自出生,獨自死亡,獨自解讀人世間的一切。你的記憶只屬于你一個人。你出生前無人在意,你離開人世后也無人在意,你存在于人世間只是短短幾十年,人生就是一場單人游戲。
>> 而現(xiàn)實是,生活就是一場單人游戲。人獨自出生,獨自死亡,獨自解讀人世間的一切。你的記憶只屬于你一個人。你出生前無人在意,你離開人世后也無人在意,你存在于人世間只是短短幾十年,人生就是一場單人游戲。
>> 瑜伽和冥想很難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許就是,它們只關(guān)乎內(nèi)心,沒有外在價值,屬于純粹的單人游戲。
>> 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嫉妒別人,只是嫉妒他們的某些方面,而我不可能只擁有我嫉妒的那些東西。我不能只想要那個人的身材、財富或個性。如果要交換人生,我就必須接受對方全部的人生,包括他的反應、欲望、家庭、幸福感、人生觀、自我形象等各個方面。你可以接受嗎?
幸福源于好習慣
>> 玩電子游戲會帶來短暫的快樂(我一度癡迷于游戲),但會摧毀長期的幸福。
習慣需要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需要刻意練習。
>> 從本質(zhì)上講,生活的過程就是用精心培養(yǎng)的好習慣替換那些在不經(jīng)意間養(yǎng)成的壞習慣,努力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你的幸福指數(shù)最終取決于你的習慣和你花最多時間與之相處的人。
>> 從本質(zhì)上講,生活的過程就是用精心培養(yǎng)的好習慣替換那些在不經(jīng)意間養(yǎng)成的壞習慣,努力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你的幸福指數(shù)最終取決于你的習慣和你花最多時間與之相處的人。
>> 處理沖突的首要原則是,不要和經(jīng)常參與沖突的人在一起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世界如此神奇,而人類卻對此如此麻木,習慣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
>> 世界如此神奇,而人類卻對此如此麻木,習慣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jīng)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 獲得幸福最重要的訣竅之一就是,認識到這是一種你可以鍛煉的技能,是一個你可以做出的選擇。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選擇幸福,并為之奮斗。這跟選擇減脂增肌、為事業(yè)奮斗、學習微積分沒什么兩樣。
“幸福對我來說很重要”——這是一個決定。這時,你會把幸福感置于人生一切事務的首位,你會花時間研究與幸福相關(guān)的探討。[7]
>> 一個人可以選擇幸福,并為之奮斗。這跟選擇減脂增肌、為事業(yè)奮斗、學習微積分沒什么兩樣。
>> 我努力讓更多陽光照射在自己的皮膚上。我心中敞亮,抬頭微笑。
>> 對周遭評判得越多,自我就越膨脹。在某個瞬間,你狀態(tài)極佳,因為此時你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過了一會兒,你就會被孤獨感吞噬,目之所及都是煩惱。這個世界是一面鏡子,會把你的感受反射給你。[77]
>> 陷入惶恐怎么辦?用冥想、音樂和運動重新調(diào)整情緒。然后把讓你感到惶恐的事情放下,選擇新的事情,把情緒能量投入其中。
所以在這些領(lǐng)域的人,不信奉雙贏,或者共贏。
>> 政治、學術(shù)和社會地位都是零和游戲。正和游戲才能造就積極向上的人。[11]
>> 政治、學術(shù)和社會地位都是零和游戲。正和游戲才能造就積極向上的人。[11]
于接受中尋找幸福
>> 你所謂的“接受”是什么樣子的?
所謂接受,就是無論結(jié)果如何,都可以泰然處之;就是保持心態(tài)平衡,大腦專注;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觀大勢,顧全局,謀長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該來的終歸要來,有時,正在發(fā)生的也許就是最好的。我們越早接受現(xiàn)實,就能越早適應現(xiàn)實。
所以,這些尋常舉動也都是下意識應對死亡的方式。
>> 如果你不信宗教,也許你會生孩子,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如果你是一位藝術(shù)家或畫家,你會想要留下自己的藝術(shù)作品
>> 如果你不信宗教,也許你會生孩子,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如果你是一位藝術(shù)家或畫家,你會想要留下自己的藝術(shù)作品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 相對于宇宙,你就像一只在夜空中閃爍的螢火蟲,你的生命轉(zhuǎn)瞬即逝。如果能徹底認識到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徒勞,你就能獲得巨大的幸福感和平和感,因為你會意識到,生命不過是一場游戲。但生命是一場有趣的游戲。在這場游戲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隨著生命的展開,你要不斷地體驗現(xiàn)實。既然如此,你為什么不以最積極的方式去詮釋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呢?
>> 相對于宇宙,你就像一只在夜空中閃爍的螢火蟲,你的生命轉(zhuǎn)瞬即逝。如果能徹底認識到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徒勞,你就能獲得巨大的幸福感和平和感,因為你會意識到,生命不過是一場游戲。但生命是一場有趣的游戲。在這場游戲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隨著生命的展開,你要不斷地體驗現(xiàn)實。既然如此,你為什么不以最積極的方式去詮釋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呢?
>> 人固有一死,死后萬事皆空。所以,好好享受生命吧。對社會做一些積極的貢獻。向世界主動釋放和傳播愛。給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讓生活多一些笑聲。珍視眼前的每個瞬間。承擔使命,盡職盡責,不枉此生
第四章 自我救贖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 醫(yī)生不能讓你健康。
營養(yǎng)學家不能讓你苗條。
老師不能讓你變聰明。
禪師不能讓你冷靜。
智者不能讓你富有。
教練不能讓你健壯。
最終,你必須自己負起責任。
救贖靠自己。
>> 醫(yī)生不能讓你健康。
營養(yǎng)學家不能讓你苗條。
老師不能讓你變聰明。
禪師不能讓你冷靜。
智者不能讓你富有。
教練不能讓你健壯。
最終,你必須自己負起責任。
救贖靠自己。
選擇做自己
你知道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是什么嗎?不是其他,是做自己。別人如何模仿,也不可能像你那樣會做自己。
>> 在“做自己”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與你競爭。
>> 在“做自己”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與你競爭。
>> 你永遠都不擅長做另一個人。
選擇關(guān)愛自己
>> 晨練。晨練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晨練讓我感覺更健康、更年輕。為了晨練,我得早早起床,這樣我就不能太晚回家了。想要
>> 認定我生命中的第一要務是自己的身體健康,這件事的優(yōu)先級高于我的幸福,高于我的家庭,高于我的工作
>> 對個人而言,最好的鍛煉就是每天都能堅持去做的那種鍛煉。
>> 選擇簡單模式,人生會越來越困難;選擇困難模式,人生會越來越簡單。”
>> 如果你現(xiàn)在選擇一條容易的路,那么你的未來會變得更加艱難
冥想+精神力量
>> 很多冥想練習都強調(diào)呼吸,因為呼吸是進入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入口
>> 思緒一旦平靜下來,你就會認識到周圍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的,你開始留意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
>> 我的最低目標是,不讓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續(xù)發(fā)展并被強化。我希望自我意識減弱、變?nèi)岷停@樣我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接受大自然和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像孩子一樣隨心所欲、天真爛漫地欣賞一切。[4]
>> 思想意識就像一只猴子,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大喊大叫,摔盆砸碗,投擲糞便,制造麻煩。思想意識是完全不受控的,就像一個失控的瘋子。
>>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與放松自我、活在當下、保持快樂的能力有關(guān),當然,也與提高效能的能力有關(guān)。[4]
>> 在覺知層面,我是寧靜的、平和的、快樂的、滿足的。我試圖保持覺知模式,而不是激活自己的心猿(浮躁不安之心),因為它總是提心吊膽、焦慮不已。
>> 大腦本身就是一塊肌肉,可以被訓練,可以被調(diào)節(jié)
>> 冥想是屏蔽社會的噪聲,傾聽自己的聲音。
只有以冥想本身為目的,冥想才會“起作用”。
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
寫日記是書寫冥想。
沖澡是意外冥想。
靜坐是直接冥想。
選擇自我塑造
>> 人生旅程有時順風順水,有時驚濤駭浪,生活總會以自己的方式繼續(xù),而每個人的旅程體驗主要取決于自己的解讀
你現(xiàn)在認為是問題的問題,三年后就不成問題。
>> 如果可以從長遠角度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很多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4]
>> 如果可以從長遠角度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很多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4]
>> 想要擁有內(nèi)心的平靜,必須先擁有身體的平靜。
>> 堅持鍛煉讓我看到了習慣的力量
>> 養(yǎng)成習慣、保持身材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去做。
>> 有想法就直接采取行動,就是這么簡單。
>> 有想法就直接采取行動,就是這么簡單。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 迅速采取行動,并對結(jié)果保持耐心。
>> 迅速采取行動,并對結(jié)果保持耐心。
選擇自我成長
>> 有宗教信仰的人會去麥加或麥地那朝圣,向先知致敬,而在學習科學的時候,我能獲得同樣的敬畏感,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的渺小。對我來說,這種感受是無與倫比的。雖然只學習了最基礎(chǔ)的知識,但是我有這樣的體驗。這就是閱讀科學知識的美妙之處。[4]
>> 從生活中獲得回報,你需要做的并不是合群,而是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 如果你要給子女傳授一兩條人生原則,這些原則會是什么?
第一條原則是閱讀,廣泛地閱讀。閱讀面要廣,不要局限于社會認可的書,更不要局限于我推薦的書。要為了閱讀而閱讀,培養(yǎng)對閱讀的熱愛。即使喜歡讀言情小說、偵探書或漫畫書也沒關(guān)系,不存在所謂的垃圾。開卷有益,盡管讀吧。假以時日,你會找到那些你應該讀和喜歡讀的東西。
第二條原則是,掌握與閱讀技巧相關(guān)的數(shù)學和說服技能。這兩種技能有助于你在現(xiàn)實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暢行無阻。
選擇解放自己
>> 最難的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們會對你有各種各樣的期待,越早打破他們對你的期待越好。
>> 如果他人因?qū)δ惚в衅诖軅蔷褪撬麄兊膯栴}
>> 如果他人因?qū)δ惚в衅诖軅蔷褪撬麄兊膯栴}
>> 勇氣不是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而是不在乎別人怎么想。
>> 憤怒就是對情況失去控制時的表現(xiàn)。
>> 憤怒本身就是一種懲罰
生命的意義
前兩個答案合二為一:生命本身毫無意義,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 我要提的這個問題,內(nèi)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 第一個答案:生命的意義是一個私人問題。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 第二個答案:生命沒有意義,生活沒有目的。
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
>> 生活中所有的回報,無論是財富、人際關(guān)系、愛情、健康、活動,還是習慣,都來自復利。我只想選擇值得一輩子深交的伙伴和能獲得長期回報的事情。
理性佛教
智慧是一種知道個人行為的長期后果,并打算為此負責的思維能力。
>> 智慧是一種知道個人行為的長期后果的思維能力。
>> 智慧是一種知道個人行為的長期后果的思維能力。
我們唯一擁有的是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當下的力量,少有人走的路,三本書也都這么說。
>> 除了當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沒有人能夠回到過去,也沒有人能夠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成功地預測未來。唯一存在的就是此時此地,就是你恰好存在的這個時刻和在宇宙空間里的這個位置。
>> 除了當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沒有人能夠回到過去,也沒有人能夠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成功地預測未來。唯一存在的就是此時此地,就是你恰好存在的這個時刻和在宇宙空間里的這個位置。
每時每刻都在重生的是身體內(nèi)成千上萬的細胞,還有大腦里的思維和認知。
>> 你每時每刻都在死亡和重生
>> 你每時每刻都在死亡和重生
圖書
>> 我曾經(jīng)問一個和尚,他是如何找到內(nèi)心的平靜的。
他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說‘好的’。”[7]
納瓦爾的寫作
>> →幸福=健康+財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健康=鍛煉+飲食+睡眠
→鍛煉=高強度耐力訓練+體育運動+休息
→飲食=天然食物+間歇性禁食+植物
→睡眠=不要鬧鐘+8~9小時+晝夜節(jié)律
→財富=收入+財富×(投資回報率)
→收入=責任+杠桿+專長
→責任=個人品牌+個人平臺+承擔風險?
→杠桿=資本+人力+知識產(chǎn)權(quán)
→專長=無法通過培訓獲得的知識
→投資回報=“買入并持有”+估值+安全邊際[72]
納瓦爾的個人原則(2016年)
>> →人生要義:活在當下。
→欲望即痛苦。(佛陀)
→執(zhí)怒就像握了一把丟向他人的熱煤炭,被燙傷的人反而是你。(佛陀)
→如果不想跟一個人共事一生,那就一天都不要和他共事。
→閱讀(學習)是終極元技能,可以換來其他任何東西。
→生活中所有的回報都來自復利。
→用頭腦賺錢,而不是用時間賺錢。
→99%的努力終將白費。
→任何時候都要完全誠實。誠實待人、積極向上,這是我們幾乎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的。
→具體地表揚,泛泛地批評。(沃倫·巴菲特)
→真理是具有預測能力的理論。
→觀察每一個想法。(自問:“為什么我會有這個想法?”)
→生命的偉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苦難。
→愛是給予,不是接受。
→思考的間隙即開悟。(埃克哈特·托利)
→數(shù)學是自然的語言。
→每一刻都自成一體,自有意義。[5]
健康、愛和使命,以此為序,其他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