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今日雨水,發篇舊文。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币馑际钦f,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改天,寫篇雨水里的儀式感。
秋夜,靜坐在書桌前。深靜片刻,提筆寫下:“農歷九月二十三,霜降?!币郧坝袝r也寫陰歷某月某日,后來發現陰歷和農歷壓根不是一碼事。簡而言之,我們所說的農歷陰陽歷結合,有閏月,而陰歷是沒有閏月。
寫下“霜降”這兩個字,憑空生出一份寒意。
其實,從早上開始,微信、微博里關于霜降的知識就開始泛濫。最多的是霜降時節如何養生、關于霜降的詩、霜降相關的農耕諺語,再有就是霜降這天的民俗。所謂日常生活的民俗,無外乎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總覺得我們是一個特別會自娛自樂的民族,簡單的日子,因為這些習俗,變得熱鬧喜慶,也讓這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這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抬頭看看窗臺上的晾著的柿子,它們色澤艷麗、形態飽滿。然而,用不了幾天,隨著天氣轉涼,它們的水份開始消失,表皮完成從十八歲少女到八十歲老太太的轉換,口感卻從青澀到甜潤。每每看到柿子,第一感覺就是冬天要來了。它的登場就是一種宣言,大大方方地告訴你不能再露著腿了,該把圍巾、帽子、手套找出來,捂嚴實點。
霜降,秋天最后的一個節氣,接下來就是冬天了。寫下這些文字,算是跟秋天正式地告個別,跟冬天說聲你好!就這樣,把流水般恬淡的日子,過出一種儀式感,整個人,于松散的狀態,滋生出一種端莊。生活應該這樣,簡單卻不馬虎,每一分每一秒,適得其所。
我喜歡有儀式感的生活。它是一種對生活的重視,它可以把普通的事情變得跟以往不一樣,甚至讓你覺得幸福。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矯情,也有人覺得是一種情調。那又怎么樣?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日子,干嘛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過好自己的日子也是一種追求。
跟我一樣喜歡儀式感還有《小王子》里的那只狐貍。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焙傉f道,“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這段話,也像是在說愛情。
寫得累了,抿一口茶,撲哧樂了。所謂茶道,不也是一種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