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氣把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看完了。村上春樹以文字名滿全球,但這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而且是圍繞一個主題,從正面書寫自己的,幾乎從未有過。
跑步進入村上春樹的日常生活,是在一九八二年的秋天,那時候他三十三歲(其實那也是他開始當職業作家之時),至今快三十四年了,日日都堅持跑步,各種各樣的思緒從心底涌起……那些在跑步中身體的感受、經歷的事情、遇見的人、產生的想法,都被他一一捕獲,如實地記錄了下來。
關于這本書,其實我是奔著里面談寫作的內容去的,因為看過的人說里面講了很多關于寫作的方法。但是,當我看完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教給我的,遠遠多于關于跑步、寫作以及我能用文字表達的東西。
1.村上春樹談寫作
(1)村上春樹從什么時候開始寫小說?
村上春樹清晰地記得,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前后,他在神宮球場的外場觀眾席上,他一個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觀看棒球比賽,然后突然下了一個決心:“對啦,寫篇小說試試”。
當時,村上春樹并沒有野心要當一個小說家。他只是一心一意想寫一篇小說,連個具體的構思都沒有,甚至在書桌前坐下準備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甚至連一支正兒八經的鋼筆都沒有,于是去書店,買回一沓稿紙和一支鋼筆,開始寫起來。
從春天到秋天,村上春樹寫完了一部二百來頁、每頁四百字的作品。
我的感想:我們很多人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想著等時機成熟了再去做,然后一拖再拖,不妨學學村上春樹,想寫小說的時候,就去動手試試,也許人生會有另一番景象呢。
(2)村上春樹第一本小說是在什么情景下完成的?
那時,他經營一家店鋪——記賬,檢查進貨,調整員工的日程;自己也鉆進吧臺后面調制雞尾酒、烹制菜肴;深更半夜店鋪打烊之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廚房的餐桌前寫稿子,一直寫到昏昏欲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將近三年。他覺得自己活過了相當于普通人兩倍的人生。當然,每個日子在肉體上都辛苦煎熬。
我的感想:每一個兼職寫作的人,或者在下班之余要提升自己的人,都要忍受這樣肉體上的辛苦煎熬,但是有些人堅持下去了,有些人沒有。
(3)村上春樹為什么決定全職寫作?
村上春樹在寫前兩部小說時,都是利用工作間隙,攤開稿紙,斷斷續續地抽空寫上半小時一小時;支撐著疲憊的軀體,仿佛跟時間競賽似的奮筆疾書,精力也無法集中。采用如此零散的方式寫作,即便能寫出新穎有趣的東西,也寫不出深刻、意味幽遠的小說。
村上春樹渴望寫出一部氣勢恢弘、內容堅實的小說,而且這種心情越來越強烈。
村上春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店鋪暫且關門歇業,花上一段時間專心致志寫小說。在那個時候,他開店的收入遠遠高于當小說家的收入,不過,只好狠下決心忍痛割愛了。
周圍的許多人都反對,村上春樹卻沒有聽從勸告。他認為,無論做什么事兒,一旦去做,他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將店鋪隨意交托給某個人,自己躲到別處去寫小說,這種討巧的事情他做不來。竭盡全力埋頭苦干,還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開手了。然而,如果因為模棱兩可、半心半意而以失敗告終,懊悔之情只怕久久無法拂去。
我的感想:我們很多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留有很多余地和退路,總是想討巧,太缺乏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了。有時,不如放手一搏,大不了,從頭再來。
(4)村上春樹談小說家應該具備的資質。
第一、才華。接受采訪時,常常有人提問:“對小說家來說,最為重要的資質是什么?”無須贅言,當然是才華。倘若毫無文學才華,無論何等熱心與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說家。說這是必要的資質,毋寧說這是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車也無法開動。
第二、集中力。才華之外,如果再舉小說家的重要資質,我將毫不猶豫地舉出集中力來。沒有它,則不足以辦成任何大事。有效地使用這種力量,就可彌補才華的不足與偏頗。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時。坐在書案前,將意識僅僅傾瀉于正在寫的東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慮。
第三、耐力。每天集中精力寫作,堅持半載、一載乃至兩載,小說家——至少是有志于寫長篇小說的作家——必須具有這種耐力。
我的感想:撇開才華不談,其實做任何事,我們都不妨多培養一下自己的集中力和耐力,這或許是對我們的一生都極其重要的東西。
(5)村上春樹談跑步對寫作的影響。
每天不間斷地寫作,集中意識去工作,這些非做不可——將這樣的信息持續不斷地傳遞給身體系統,讓它牢牢地記住,再悄悄移動刻度,一點一點地將限值提升,注意不讓身體發覺。這跟每天堅持慢跑,強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體型,乃是異曲同工。給它刺激,持續。再給它刺激,持續。這一過程當然需要耐心,不過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實務性地學到的。應將自己追問到何處為止?何種程度的休養才是恰當的,而多少又是休息得過分?到何種程度才是妥當,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狹隘?外部的風景該擷取多少為好,而內心的世界又該挖掘多少為妙?對自己的能力應該相信多少,又該對自身有多少懷疑?假使當初我改行做小說家的時候,沒有痛下決心開始跑長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現在寫出來的東西有很大的不同。究竟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不過差異肯定存在。
我的感想: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在這個地方學到的東西,其實也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6)村上春樹談如何進行長期寫作。
村上春樹認為寫小說乃是不健康的營生,因為當我們打算寫小說,打算用文字去展現一個故事時,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東西,便不容分說地滲出來,浮現于表面。如若希望將寫小說作為一種職業持之以恒,我們必須打造一個能與這種危險(某些時候還是致命)的毒素對抗的免疫體系。
如欲處理不健康的東西,人們就必須盡量健康。
于是,村上春樹選擇了堅持每天跑步。
我的感想:不管從事什么行業,選擇長期做什么事情,一個健康的身體都是必須的。
?2.上春樹談跑步
這本書里,村上春樹談跑步的時候很多,我就選一些我認為特別打動我的地方吧。
現在是堅忍地累積奔跑距離的時期,所以眼下還不必介意成績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時間累積距離。
跑步,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養成的諸多習慣里,恐怕是最為有益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我覺得,由于二十多年從不間斷地跑步,我的身體和精神大致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強化。
開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時間,我跑不了太長的距離。二十分鐘,最多也就三十分鐘,我記得,就跑這么一點點,便氣喘吁吁地幾乎窒息,心臟狂跳不已,兩腿顫巍巍。速度與距離姑且不問,我先做到堅持每天跑步,盡量不間斷。
一旦節奏得以設定,其余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然而要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無誤地旋轉起來,對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為過。
即便練習量有所下降,也不可中斷練習兩天以上,這是積累奔跑量時的基本規則。
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這是原則。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想跑完這場比賽就難上加難了。
要想實實在在地掌握什么,許多的時候,肉體的疼痛必不可缺。哪怕成績大幅下降,我也會朝著跑完全程馬拉松這個目標,如同從前一樣——有時還會超過從前——繼續努力。
我的感想:村上春樹哪里僅僅是在談跑步啊,關于積累、關于原則、于持之以恒、關于付出了才能得到,實在是值得反復咀嚼。
3.村上春樹談公平
我們經常會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村上春樹對“公平”的表述,讓我的心頓時熨帖了很多。
他是這樣說的——
我是那種不予過問的話,什么事兒都不做也會漸漸發胖的體質。我太太卻不管吃多少(吃的不多,可一有點啥事就吃甜點心),不做運動,也根本不會變胖,連贅肉都不長。我常常尋思:“人生真是不公平?。 ?b>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東西,有些人卻無須努力便唾手可得。
不過細想起來,這種生來易于肥胖的體質,或許是一種幸運。比如說,我這種人為了不增加體重,每天得劇烈地運動,留意飲食,有所節制。何等費勁的人生啊!然而倘使從不偷懶,堅持努力,代謝便可維持在高水平,身體愈來愈健康強壯,老化恐怕也會減緩。什么都不做也不發胖的人無須留意運動和飲食。并無必要,卻去尋找這種麻煩事兒做的人,為數肯定不會太多,因為這種體制的人,每每隨著年齡增加而體力日漸衰退。不著意鍛煉的話,自然而然,肌肉便會松弛,骨質便會變弱。什么才是公平,還得以長遠的眼光觀之,才能看明白。
這樣的觀點或許也適用于小說家的職業。天生才華橫溢的小說家,哪怕什么都不做,都能自由自在寫出小說來。就仿佛泉水從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無須付出什么努力。這種人偶爾也有。遺憾的是,我并非這種類型。此言非自夸:任憑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尋覓,也不見泉眼的蹤影。如果不手執鋼鑿孜孜不倦鑿開磐石,鉆出深深的孔穴,就無法抵及創作的水源。為了寫小說,非得奴役肉體、消耗時間和勞力不可。打算寫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鑿出深深的孔穴來。然而,長年累月地堅持這種生活,久而久之,就技術或體力而言,我都能相當高效地尋到新的水源,在堅固的磐石上鑿穴鉆孔;感覺一個水源變得匱乏時,也能果決而迅疾地移到下一個去。而習慣僅僅依賴一處自然水源的人,冷不丁這么做,只怕輕易做不來。
我的感想:有時我們以為的不公平,恰恰是最為公平的。要以更豁達更長遠的方式來看待4.春上村上談喜歡和堅持
我能夠堅持跑步二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符合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么痛苦”。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么也堅持不下去。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
并不是有個人跑來找我,勸誘我“你跑步吧”,我就沿著馬路開始跑步。也沒有什么人跑來找我,跟我說“你當小說家吧”,我就開始寫小說。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v然受到別人阻止,遭到惡意非難,我都不曾改變。這樣一個人,又能向誰索求什么呢?
我的感想:我們那些沒有堅持下去的事情,或許不能僅僅歸責于意志力吧,或許我們就是沒有足夠的喜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做。
5.村上春樹談如何對待優點缺點
記得好像十六歲的時候,算計好了家里人都不在,我站在家里的大鏡子前赤身裸體打量自己的軀體,將軀體上自以為不及常人的部位一一列出,比方說眉毛稍稍偏濃呀,指甲的形狀難看呀,諸如此類。我記得總共列到了二十七項。這時,我感到膩了,于是中止了檢視,還想,僅僅是查一查軀體上肉眼可及的各個部位,就發現這么多劣于常人的地方,倘如再涉及其他領域,比如說人格呀頭腦呀運動能力呀,那可要沒完沒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了形形色色的失誤,該拾起來的拾起來,該拋棄掉的拋棄掉,才會有這樣的認識:“缺點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數,勢將沒完沒了??墒莾烖c肯定也有一些。我們只能憑著手頭現有的東西去面對世界?!?/b>
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論也好,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于我這樣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下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終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具體地——如何瑣細都沒關系——不斷汲取教訓。并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到達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相近的所在。嗯,這個表達恐怕更為貼切。
我的感想:每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和缺陷,不能老是把眼光投射在自己的不足之處,如何利用現有的東西,來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才是更應該關注的問題。
? 6.村上春樹談主次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堅持體育運動,“調整、增強體力,以寫好小說”才是第一目的,假如因為比賽和練習而削減了寫東西的時間,那便是本末倒置,要感到為難了。
我的感想: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如愿地了解了有關寫作的方法,還學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不單單是我列舉的這些,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我覺得這本書值得反復挖掘,不僅僅適合想要寫作的人或正在寫作的人的看,里面的很多人生體驗很真實一點也不浮夸,其實適合我們所有的人。在看的過程中,或許就有一些文字,突然就撞擊到了你的心靈,然后你的人生豁然開朗,從而走向不一樣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