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此文內有干貨,就怕太干了難以下咽,請謹慎服用,自備雞湯。
本文數據來源:
1、友盟
算是國內做app分析監測的少數靠譜的第三方,有比較實在的數據來源。如果你相信什么易觀、艾媒之類的報告,請不必往下看。
2、Baidu MOTA
相對靠譜的app分析工具,數據來源于百度手機助手、百度統計等渠道。
3、應用雷達
查看ios上app的排名變化。
4、百度指數
PC時代的曝光測量的王者,移動互聯網時代入口分散后,百度指數的意義已經減弱,而且可刷量作弊。即便如此,百度指數仍有較強參考意義。
5、微指數
微博推出來的指數,測量微博曝光還不錯。雖然微博活躍度有所下滑,但依然是第一梯隊的社交平臺。
6、微播易
目前微博、微信大號的廣告交易平臺,有大號們的數據和價格。經驗證,比較靠譜。
一、前戲完畢,進入正題
相信大家昨天被Papi醬拍賣刷屏。不過,這篇文章倒不是針對papi醬個人,而是針對以她為代表的網紅大號群體(擁有內容原創能力)。
我試圖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這些網紅大號這么受廣告主青睞?投放效果究竟何如?這是不是一種虛假繁榮?
鑒于papi醬還未開始廣告投放,無法測量,我將以薛之謙和咪蒙為分析對象,他們是目前頂級的網紅大號(papi醬經邏輯思維操盤后,已成為大號界神級的存在),廣告投放已成規模。
按說,投放效果如何,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那些進行投放的甲方們(廣告主)。或者,網紅大號現身說法。可惜,這方面的公開資料極少。外界的分析大都是圍繞網紅為什么紅,很少有真正靠譜的行業分析。
之所以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甲方的一員,有意投放,一度因為資料太少而頗感棘手。咪蒙單篇價格從幾萬元上漲到十幾萬元,再到現在的三十萬,讓人咋舌,但幾乎無人解釋這是為什么?今年這種內容創業這種勢頭下,仍然還有不少人唱衰自媒體,認為難以變現。
作為一名能干的甲方,我只能自己上馬分析。(呵呵呵,不然還能讓誰上?)
二、我的投放經歷
經過一番分析,我也實際操盤了一次,投放了更為新銳,還未紅透的大號「王左中右」,產出的就是上周末引起爭議的《昨天在北京坐專車的恐怖經歷》。
這周二,我搜集了各個渠道的數據和反應,做了一份總結。因為是內部材料,不適合全部公開,我引用部分觀點:為什么要投大號?我是這樣寫的:
1、大號軟文投放有利于突破微信的孤島效應。微信營銷難以突破,目前只靠朋友圈廣告和微信大號投放,后者日益受到各大品牌商的重視,價格也水漲船高。
2、網紅效應,人格化的IP,特定的粉絲群體,內容和廣告的有機結合,有情感,有態度,使得感染力很高,超越了傳統的曝光。他們的粉絲對這種植入式廣告接受度很高,甚至樂于傳播。
……
而這次王左中右投放,我的大致結論是:
創意夠酷,充分傳遞了品牌信息,但黑色幽默的題材(被部分人誤認為為恐怖)限制了傳播,評論兩極分化: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很不喜歡。
其實,如果要做投放效果分析,王左中右我更熟悉,因為合作關系,拿到了他們不少數據。但也正因為合作關系,這些數據不適宜未經授權公開。
三、網紅一月能賺多少錢?
還是說薛之謙和咪蒙吧,他們更有代表性,而且他們的數據都是來自于公開渠道,不存在授權問題。正好很多人在討論,papi醬2200w到底貴不貴。先看我做的兩份統計,他們3月以來所接的廣告:
薛之謙目前微博粉絲920w+,咪蒙微信粉絲是250w+,僅從粉絲數來看,咪蒙的廣告投放價值遠高于薛之謙,毫無疑問,微信粉絲值錢太多。
不過,由于明星效應和搞笑技能雙重加持,薛之謙微博粉絲活躍度遠超過其他千萬粉絲的微博大號,廣告類長圖文微博的轉評贊總和經常能突破20w,閱讀量高達千萬。(當然,不能排除刷量的可能,部分。)
而咪蒙,根據其在傻逼甲方一文中的自曝,其廣告文的閱讀量經常能破100w。即便少的,也能有50w閱讀。根據徐達內的新榜統計,雖然少數公號能夠在閱讀總量上擊敗咪蒙,但平均單條閱讀量能超過咪蒙的少之又少。
在報價上,在薛之謙和咪蒙價格幾乎持平,目前都是30w/條。這個價格應該沒什么折扣,兩人的檔期都非常滿,態度也較為強勢。(想想那篇傻逼甲方)
從3月以來,薛之謙已經發了15個廣告,預計收入達400w。其中3月單月為9個廣告,大致頻率為一周2-3個廣告。
我不大清楚目前藝人的真實收入,但我相信,微博廣告收入已成為薛之謙的重要收入,甚至有可能超過其他來源。作為一名二線歌手,薛之謙原來收入應該不多,主要靠商演,沒什么代言、片酬,不然也不會倒騰什么火鍋店、淘寶店了。
今年3月底,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薛之謙承認,寫段子紅了后,「稍微賺了點錢吧,算是一份保底的收入」。
咪蒙類似,3月以來發了13個,預計收入也接近400w。
還記得去年咪蒙創業一年燒掉了400w融資的故事嗎?嗯,她現在一個多月就賺回來了,而且還都是自己的錢。
咪蒙正常一周是5篇長文,周末兩個圖,屬于非常勤奮的大號。5篇文章大概2篇為廣告,像3月廣告總共為8個。可以看出來,她還是盡量避免騷擾讀者。
關于內容質量,咪蒙要高于薛之謙,咪蒙應該是花了較多時間來寫作,而薛之謙「以前手生的時候,基本要寫兩個小時,現在熟了后一個小時就夠了」。
四、效果?效果!
看的好累吧,終于開始說重點了。蕭老師帶你進入案例分析環節。
1、天貓calibio潤膚乳
這是天貓一個新晉品牌商家,3月1日在薛之謙微博投的廣告,也是今年薛之謙第一個廣告,轉1.1w,評3.4w,贊18.3w,曝光效果應該是千萬級。不過薛之謙并未直接放網店鏈接。
這是我昨天查看calibio嘉莉比奧旗艦店的銷售記錄,該店銷量排行第一的產品,也就是薛之謙廣告款,總銷量也只有500多(月銷量87),評價2百多。當然,薛之謙帶來的粉絲,可能不只是買薛之謙廣告款,也有可能買別的。
所以看看全店情況。
該店目前一共35件商品,總銷量不超過1500件(人工數的,不準,肯定沒有1500)。再看買家評論,從3月1日至今新增了400多條評論,提及薛之謙的有一兩百條(沒細數,人工數有點頭大)。
大致能推算,薛之謙帶來的全店銷量有可能在500件之內,撐死了也不會超過1000件。按照200元一件,薛之謙帶來的銷售額也就10w元(按500件算),遠不夠他的廣告費。3月初廣告費即便沒有現在的30w,也有20多w。
所以,結論是,淘系電商,薛之謙直接帶來的轉化率偏低,并不劃算。
其實薛之謙自己開了淘寶店dangerouspeople,微博推了好幾次,銷量也就一般般,賣的最好是叫「薛之謙」的帽子,148元,售出502件。
2、洋碼頭app
洋碼頭app3月16日在薛之謙微博投放,效果有點嚇人,轉6.3w,評10.7w,贊47w,總計超過60w。
百度指數反應很明顯,3月17日出現了高峰:
微指數拉升也很明顯:
不僅是曝光,也拉動了app的下載,獲取了新用戶,這是Baidu MOTA的數據:
這是應用雷達上的App Store里洋碼頭排名,3月17日沖到了總榜免費第一名。
看起來薛之謙這次對洋碼頭app拉動很大,但問題在于,洋碼頭并非孤立投放薛之謙,而是利用薛之謙為「洋貨大爆炸」做宣傳,這個活動啟動于3月17日,提供很多特價產品。
究竟是薛之謙帶來了用戶大量增長,還是活動優惠帶來了增長,有點難以判斷…
不過,上面四個渠道的數據,在3月24日也出現了小高峰。經查,當日洋碼頭并沒有特別的活動,而是在大張偉投放了微博廣告(也是長圖文),薛之謙轉發。大張偉這條微博轉評贊有10w,而且帶蘋果商店下載鏈接,薛之謙轉發微博的轉評贊也有近18w。
通過這樣反復比較,基本可以確認,薛之謙微博廣告對洋碼頭app作用較大。
雖然無法確定具體刺激增長了多少,但性價比應該不錯,因為目前購物app的新客獲得成本極高。相比各家應用商店的推廣費,薛之謙的30w算不了什么。
結論:對于燒錢求推廣的購物app來說,薛之謙較為劃算。
3、小紅書app
洋碼頭在薛之謙投,同是海淘的小紅書則在咪蒙投。3月8日在咪蒙投了一次,有110w閱讀,2868贊。4月8日又投了一次,閱讀不詳(10w+),2880贊。
小紅書愿意投第二次投,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確定,咪蒙對他們來說,肯定是帶來了增長,比較劃算的。
不過,可能由于小紅書本身下載量較大,3月8日的咪蒙投放,對Baidu MOTA和應用雷達制造了小波峰,但沒有形成高峰。
從友盟統計可以看到,安卓端的小紅書4月下載量有明顯增長。當然,這無法直接證明咪蒙4月8日廣告的效果。
其實關于海淘的app,去年底已有蜜惠全球購app投過軟文。來自于甲方的牛文怡曾在老金扯談微信上寫過文章,估算咪蒙帶來的訂單可能超過3000單(并未統計完全),注冊用戶增加超過8000人。
牛文怡總結說:
就咪蒙的這個case而言,相對注冊用戶的數據,訂單量的數據可能更讓人滿意。
因為據說,去年中,海淘app新客首單獲取成本(投放費用+價格補貼)已高達500元。
所以,結論是,海淘類app投咪蒙應該比較值。
4、一兜糖app
在同行的帶動下,來咪蒙微信投放的app越來越多,幾乎扎堆。同是做家居的,美家投了一周后,一兜糖就跟投。
不過,是不是每個app的投放效果都很好?作為外人,不大好下結論。
以4月21日的一兜糖app為例,咪蒙是9點38分推送的軟文《喜歡你就睡你,愛你就想睡你一輩子》,我是10點36分才注意到,以間隔一小時,咪蒙閱讀已破10w+,估計到20w-30w之間,當時看騰訊應用寶的一兜糖app為4717人下載(包含咪蒙之前的下載)。
到4月23日0:40,咪蒙文章已有3933贊,估計閱讀量有100w+,但騰訊應用寶內的一兜糖下載量只增長到5151人。按比例推測,咪蒙軟文可能帶來了五六百個下載,在應用寶內。
因為咪蒙微信給的鏈接就是應用寶下載,所以一兜糖安卓版的增長以應用寶為主。我也看了其他,變化不大,如百度手機助手下載量21日為146,22日為76;小米和華為手機應用商店,各自增加了1條評論。
當然,考慮到咪蒙粉絲大都是中產階級女性,蘋果手機用戶比例較高,應同時看App Store的情況。可惜我們無法獲取直接下載量數據,只能看排行榜,這是來自應用雷達的數據,一兜糖4月22日分時排名變化:
可以看出,咪蒙軟文還是帶來了下載,下載量隨著時間推移而遞減。因為我對App Store沖榜不熟悉(從排名943到1347,差距多少下載量?),無法做出有效判斷,只能蒙眼瞎猜。
同時人肉看完了App Store里一兜糖151條評論,無一提及咪蒙,4月21日之后(含)的評論只有10條左右。
要不App Store也算五六百吧,按照應用寶來?
這樣算,一兜糖通過咪蒙軟文,花30w獲得了1000-1500個下載量(新增注冊用戶?),一個下載200-300元,作為一個家居類app,會不會太貴?
5、純品牌曝光
除了app外,在薛之謙和咪蒙的廣告主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品牌,比如華為榮耀、三星、方太、馬爹利、吉列等。
這些大品牌在投放時,甚至都不掛產品的鏈接,只是做純品牌曝光,更多像是在嘗試一些新渠道、新玩法,沒有作為重點,更沒指望轉化率。我在做王左中右投放也是如此。
這種投放效果如何,只能自家評估啦,主觀性太強。
——————結束分割線——————
好了,大概就是這些,看都看累了吧,真是抱歉….
那寫肯定更累啦,嘿,點個贊唄。
如果有需要,我把整理的一些網紅大號公開報價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