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來看看才上高一的自己寫的日記。
仿佛一頭栽進了回憶里。
真的是載進去。
“2008-10-31的日記2008-10-31 20:33
我何嘗喜歡帶著傷,
成長,成就他人對我期望.
這樣平緩,靜默,毫無偏離軌道的日子
我過得很艱辛,但我必須快樂
我要向理想靠近,再靠近
所以我必須損失,得失各一半
我在做之前,我比誰都了解”
“2008-11-28的日記2008-11-28 17:55
黑夜的過渡期,別人眼中太嬌氣.緩慢的深呼吸,換一聲嘆息.
__Lemon
彼此好忙別投最愛.
這種方式是不是成熟得比較快?
我跳過了我的青澀時期.
其實我也還不太懂事,
可是我覺得自己更堅強了,
在生活中,我學會了活在當下.
我不怕忙碌,我怕閑適.
我,循規蹈矩,忙忙碌碌.”
“2009-08-28的日記2009-08-28 20:12
誠然于我,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作為新起點.
為了人生,所做得更多的應該是承擔.
時光惶惶的走,我希望我做的都是有責任感的事情.
享受的是,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
我在進入高中之前,大概也是廢柴了整整一個暑假來調整自己吧。
看看來德國以后的成績單,寫的論文。
甚至回首看看自己在上海這一年半的生活。
我整個人的感覺是混亂。
我總是拿食物問題作為我生活的核心。
其實,我只是不愿意面對更多其他的問題。
我漸漸封閉著自己,不再去努力,不想去聽其他的聲音。
甚至不再去尋求向上的道路。
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自己了。
不知道來德國到底對不對。
但是我知道,從研二我開始想要尋求用讀博士的方式來被動的安排自己的未來的時候,我已經在自我放棄了。
所以,盡管來德國以后我依然很痛苦。
很開心的是,我有機會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沒有任何目標,沒有任何peer pressure,現在,我不得不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了。
我的問題在于,逃避。
以前那個自己很有生活的目標,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就算受到挫折也不害怕。
后來,一步一步達到自己預期以后,開始尋求安穩。
然而,原來道理沒有說錯。人生,是相反的。
越想要求功名的人越得不到,越想要安穩的人,越不得安穩。
在我開始尋求安穩的第一步,就是保研。去一個差不多的學校就可以了吧。然后是生活,拿一個差不多的成績就可以了。再然后是實習、工作,找一個差不多的就行了。最后,反而到了一個自己只有拿體重和食物較勁的境地。
懶惰和放棄,是沒有底線的。
向上雖然很困難,知乎上很多人問,23歲了,身邊看到太多人生贏家,再努力還來得及嗎?
即使99歲也來得及。因為人必須和自己比。
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就是一件好事情。
不要羞于面對自己昨天的失敗,而且仔細想想,人生所謂的“失敗”,并不全然是失敗不是嗎?
所有對未來的勇氣,現在的努力和經驗,都來自于昨天的自己。
所以,沒有什么無法面對和愧疚。
但是,一開始就aiming high肯定是不對的。
尤其是multi-aiming。
如果一個人在爬起來的那瞬間有太多目標,于我而言,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我目前對于我的下學期只有一個目標。
開心一點,學習商學院社交和學習的norm,成績考好一點,上課performance更積極一點,嘗試去了解同學一點,有壓力的時候能夠控制情緒一點,不要用食物和購物來發泄,以及,對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再付出多一點,不要困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
至于德語怎么樣,找工作怎么樣,論文怎么樣。
這些任務又太多了。
不是一瞬間可以解決的事情。
如果說從過去我學到了什么。
那么就是該放松的時候盡情放松,該努力的時候好好努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