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這條,覺得挺有意思的。
評論當中,“會”與“不會”的大概各占一半。當然,我是站在“不會”的那個陣營,起碼現在是持這個態度的。
總在埋怨為什么還是單身,大抵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喜歡你的人你又看不上。你不愿意將就自己去給喜歡你的人一個機會,但也不見得你為了喜歡的人做過多少努力,來讓自己能匹配得上他,然后你們才能真正勢均力敵。
但其實,換做你是異性,你都未必會喜歡你自己,那憑什么埋怨那些拒絕過你的人對你不屑一顧呢?這本來就矛盾著。
是啊,我們總是對別人高要求,卻對自己低標準。
認識一位友人Y,我們都認為,他大概是因為太有錢身邊不缺朋友吧,說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做事唯我霸道,總以為自己很有能耐,其實是自作聰明,覺得蠻討厭的吧。
吃飯喝酒的朋友一大堆,但很想知道,有多少個是真心的呢?在他需要幫助時,有幾個會為他兩肋插刀呢?
他稱呼一位女生H為法棍面包,說是覺得她的臉很長,很像法式長棍,但其實他根本不了解H,也沒和她接觸共事過。僅憑一面之緣,便取下如此帶有攻擊性的外號。
其實H特別的獨立,不僅會照顧自己,還很會照顧別人,長得文藝清新,琴棋書畫都略知一二。這么優秀的女孩,卻無辜被扣了一頂帽子。
這樣的評價被H的一位好朋友L聽到了,L和Y也算是能聊得來的朋友吧。但是L特別受不了別人取笑詆毀她的朋友,她覺得Y這樣做有點過分了,于是便和Y撕了一番。
該說的狠話都說盡了,L卻根本感受不到,Y有絲毫的愧疚,或是覺得自己有稍微做得不妥的地方。
用Y的話說就是,我都沒有做錯,為什么要道歉。
挺惋惜的,大家慢慢發現Y這樣待人處事的方式后,都漸漸疏遠了他。
因為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成為他口中的下一個法式長棍,或者是巨無霸。
挺寒心的,挺害怕的。
聽過一個關于“強迫癥”的評價,覺得挺值得思考的。
自律的強迫癥患者,是強迫自己做得更好,減輕別人的負擔,讓人覺得舒服。
讓人詬病的強迫癥,是不見得自己做得有多好,卻去強迫別人做好來適應他。
現在的我們越來越“自私”了,逐漸忘了設身處地,懶得換位思考。
我們所需要的“自私”,是當自己的利益名譽受損,或者尊嚴被踐踏時,我們極力維護自己的名聲,捍衛自己的權利。
但是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從來不去考慮別人感受,只顧自己開心舒服而不顧別人彎腰勞累,我們是不標榜不提倡的。
當你想心直口快時,不妨換位思考下,如果你從別人口中聽到這樣的話,自己心里會不會不舒服?會不會難過?當意識到自己做錯時,能不能真心道歉?
有人說,說話前先思考三秒,稍微停頓一下,再發表自己的想法,不僅顯得特別有氣勢,特別有說服力,還可能免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別到頭來傷到了別人,自己還不知道。
從前,我也是個說話不經思考的人,初中畢業時,我們都流行讓同學幫自己寫留言。當時我的好朋友三爺,洋洋灑灑幫我寫了13頁,甚是感動,句句用心,里面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
“大嘴巴,就是先傷到別人,然后傷到自己。”
印象深刻,影響至今。
“問你一個問題。”
“?”
“之前你能感覺到我喜歡你的嗎?”
“能。”
“好的可以了,問完了。”
“唉。”
我知道這做法是對的,100%正確的。但理性就是敵不過感性,覺得你這樣有點殘忍。
或許你不覺得殘忍吧,畢竟你沒有像我喜歡你一樣,喜歡過我。
我也無法像你一樣這么殘忍,根本做不出來。
畢竟我喜歡過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