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周一,收到了女兒班主任一條長長的語音信息。大意是學校4月底要開展運動會,入場儀式上需要一對家長帶著一個小朋友走在前面。老師希望瑤瑤作為學生代表,和家長走在入場式的前面。
我聽著有些糊涂,因為那天我正好出差,是不能參加入場式的。 老師發信息繼續解釋說,瑤瑤各方面表現都很好,所以想了一個辦法,邀請了一對別的家長。現在是希望這對家長領著瑤瑤入場。
上午太忙亂,沒多想。
中午吃飯的時候詳細聽了語音,這樣的請求,讓我高興,也稍微有些困惑。第一反應時,這是多好的榮譽啊。想象著孩子穿著小白紗裙穿著小白鞋子,走在入場式的最前面,多么自豪風光,怎么能不抓住這個機會呢。稍微困惑的是,這對父母為什么不能自己帶孩子呢?她們為啥會同意帶別人的孩子呢?
想了一會,還是自作主張的給老師回信息說可以。
沒想到的是,晚上回來和孩子、老公溝通這件事,得到的反應都是拒絕。瑤瑤非常堅持說如果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堅決不要被領著。即便我告訴她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是因為老師覺得她各方面表現都好,才讓別人帶著她走。這個七歲的孩子也堅決不同意。 她最大的疑問是說為什么不是我的爸爸媽媽呢?如果媽媽出差,爸爸領著我也可以呀。那對家長為什么不帶著自己的孩子呢?當我認真的告訴瑤瑤,如果她不愿意的話,她可能就沒有機會走在方陣前面了。瑤瑤很確定的說讓我可以做觀眾觀看呀。
老公也批評我答應的唐突,我們一直在教育孩子,做事要真實不虛榮。如果答應這個請求強迫孩子被陌生的家長領著入場,倡導的到底是什么?所謂的榮譽,體現在哪?對他的問話,我無言以對。或許是我內心里一直認為只要是出類拔萃的機會統統是好的,但并沒有仔細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我慢慢明白,孩子沒有把走在儀式前面當成什么榮耀,那種榮譽感不過是我自己的虛榮罷了。
記得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談到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多時候,并沒有自己認為的那樣無私。都是曾經自己有遺憾,所以要求孩子去做很多他們本來不喜歡的事情。 比如我,小得時候就從來沒有那樣萬眾矚目的機會,想當然的會覺得這是一份榮耀啊。可孩子的真實感受是和自己的父母走在前面才是真實的榮譽,但被其他家長領著假裝是一家人,就是表演了。為什么要這樣表演,不過是大人的一些心思吧。而且還有一個事實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領著瑤瑤,那位小朋友感受又會如何?
晚上給老師回短信,謝絕了這個機會。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小題大做,也辜負了老師的好意。不過走個形式罷了,犯不著提升到這么嚴重的成程度。
但我知道,為人父母,我還是希望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只是滿足自己虛榮心的事情,還是不要的好!
如果你是我,會這么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