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滴滴,可能年輕人都知道是什么東西,一種常用的打車軟件,一種讓利于消費者,同時讓最普通的駕車者獲利的互聯網產物。
我本是個老土,之前沒坐過滴滴,沒用過淘寶,后來因為去濟南看小陳,在她的安排下,使用了這個叫做滴滴的玩意,沒想到,一用便一發不可收拾,感覺比普通出租車便宜太多,便從此過上了滴滴一般的生活。
相比于出租的傳統商業化,滴滴更加互聯網氣息一些,不僅如此,出租司機總是冷冰冰的,交談甚少,尤其是遇到外地人,跟發現一個寶似的,能宰多少是多少,據說,在某市,一對外地夫婦下火車準備去一個地方,這個時候出租大哥熱情招呼,一聽講的是普通話,便不打表式的出價170元,中途換了另一輛車再加170元,按照同等路程的滴滴價格卻只有30元,直接10倍,于是,這外地人很愉快的付了340,緊跟著就打了投訴電話,后果可想而知嘍。
我寫過關于出租的各種欺行霸市,盛氣凌人,真是讓人感到氣憤,過年過節漲價且不打標,刮風下雨各種拒載,一聽外地口音各種繞路,這已經是出租大哥們的慣用伎倆,我有時候想,是誰賦予他們漲價的權利的,據說出租價格漲跌是要開聽證會的,況且沒聽說過年過節的電價、油價上漲的,出租卻率先漲價,刮風下雨打車人較多,但你也不是大爺啊,外地人被宰的多了,你所在城市的臉面將會被全面抹黑,還有誰敢來此地投資興業。
滴滴呢,比較親民,每次乘坐滴滴,總會跟司機聊聊天什么的,感覺滴滴沒有那種很濃厚的商業氣息,大家都是獲益者嘛,所以是平等的,不僅如此,滴滴的評價機制、獎勵機制特別完備,完全是一種能者多得,優者多得的局面。
某日,我乘車去醫院看望一位親戚,遇到一位東北大哥,同為外地人,東北大哥便跟我聊起來,原來,東北大哥曾經也是個上班族,由于找了個本地老婆,便從某一線城市來到此地,初來乍到,東北大哥也不知道做什么好,由于房貸以及養家糊口的壓力,東北大哥便開始了滴滴生活,每天上班一樣駕車出門,下午就打道回府,不加夜班,據說每月穩定5k-6K的進賬,還不錯,主要是時間自由,無約束,還能認識各種朋友,東北大哥也曾經飽受普通話之苦,被出租各種宰,于是狠下心來自己買輛車跑滴滴,人很豪爽,一路從本地飲食、醫院性價比聊到霧霾,再聊到老婆孩子,以及大哥的弟弟,一個小時車程,我得到了跨界,感覺很愉快。
滴滴未來的方向,可以打造交友平臺,通過滴滴路聊讓滴友們分享自己的路聊故事,從而激發更廣大人群對滴滴的認可,進一步樹立滴滴的品牌形象,在互聯網加時代,滴滴還可以走的更快一些,建立自己的線下實體滴滴車,網絡除年輕人外的中老年人群,讓更多人從滴滴的便捷服務中獲益。
傳統的出租車,應該放下身段,要么變對抗為合作,改變目前與滴滴水火不容的情形,加入滴滴體系,要么就是建立自己的線上呼車體系,同時降低牌照和乘車價格,進行股份化改造,與滴滴實現公平化競爭,想盡各種辦法限制對方,這絕不是一條好辦法。
那次去天津,大晚上的,在南站乘了一輛滴滴,這哥們原本是開大卡的,因為運營不佳,也開始玩滴滴,哥們跟我說,因為滴滴的出現,本市的出租牌照價格已經降低了50%,烏鎮的互聯網大會后,他更加對滴滴有信心,對天津地界不了解,這哥們一路從五大道、瓷房子聊到航母主題公園、古文化街,天津的吃喝玩樂在2小時之內被簡要普及了。
滴滴,本是互聯網的產物,源自互聯網卻服務實體,滴滴快滴本不是一家,但最終也聯姻成功,給廣大客戶帶來了很大的便捷, 滴滴的評價獎勵體系本就是一種規則和標準,有了規則的約束,滴滴便更加規范化。
那么有人問了,滴滴打車如何確保安全,我想說,安全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出租也會有安全問題,如果一味的考慮不安全因素,那么任何動作和行為均有安全隱患,只是我們如何去防范罷了,況且目前滴滴也承諾了出了安全問題100%賠償。
此文一出,肯定有人質疑為滴滴打廣告之嫌疑,本人只是就是論事,沒有任何其他因素,況且,我曾經也投訴過滴滴車主,那次在濟南,因為霧霾原因高速封路了,只能走二級公路去機場,某司機太不專業,滴滴導航本指引他直行,他卻不聽指引,最后帶著我們黃河灘一日游,導致誤機,不僅如此還加收路費,那次不愉快的經歷,我當然不客氣了,嚴厲投訴加差評,以便滴滴在運營中甄選出好司機來。
互聯網呼車的好處就是人人都是司機,優勝劣汰的很明顯,市場本就是人建立的,那么就應該讓最普通的人獲得市場紅利,滴滴的模式真的可以被傳統出租好好學習,體系的建立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但走出第一步,相信一定會走的更遠,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