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奮斗的目標。不需要定“五年計劃”這樣的宏大目標。然后你可以網上,書上,論壇上找相關的攻略——適合自己的攻略,一一記錄下來。這個目標也以一個月為期限。你會發現,我們自己的目標,總是記錄在本子上,卻沒有開始行動。是的,這樣的事,我重復很多次,但沒有一件事是善終的。或者說,沒有一件目標是完成的。
的確,曾經我是一個“理論”派,說得多做得少。把一切目標都信誓旦旦的寫下,卻是個實踐的弱者,即使有的事情,堅持了幾個月。
我是那么相信“10000小時”,相信“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卻沒有懂得這些概念背后的道理。
當我把這一萬小時一直重復用在“簡單的工作上”。比起進步,自己獲得是一種沒有成長的習慣。就像自己天天按照一個頻率在一個道上開車,熟悉了周圍的環境,自我感覺還不錯。然而去了復雜多變的道路上,自己和新手也沒有啥區別。甚至還會犯更低級的錯。如同天天與比自己水平更低的棋手下棋,時間久了,自己都成了“臭棋簍子”。
另外一種,“習慣性失敗”。就像自己跑步減肥,年年提,年年跑,就是年年長肉。其實,跑的初期還是有點效果,但是到后面,沒有效果了,自己也不去總結,咨詢,請教。自我感覺是,自己“就這樣”了。最終,不了了之。
另一個,“猴子掰苞谷”。總是認為自己這件事干好了,下件事肯定能干好。也不去為下一件事準備,一直用老思維解決新問題。也不求自己變通,往往盯住鎖頭,而不去其他地方找鑰匙。
簡單重復;習慣性失敗;猴子掰玉米
自己在這些坑里不斷的挖,越挖越深——即使多用10000小時,目標仍然沒有達成。
那有什么好方法嗎?
自己看不不少概念,現在實踐有效果的,還是,是“定目標”。
不過,需要更多的去踐行,定期(最好是以周為單位)要詢問“這段時間”踐行的結果,結果思維。比如跑步,每周后除了在電子秤上的數字,還有問自己,那個時段自己跑起最舒服?跑后的輔助,那些最重要而且效果好?這周有三天沒有跑的原因?……記錄下來,三五天看看,問題解決了,劃掉。新問題出現了,記錄……自己現在不再為“耽誤”沒跑成步懊惱,也懂得怎么保護自己良好狀態。
另一種,給自己定的目標要“困難而具體”。自己17年開始,5:30起床的天數已經超過去年一年。其實,最初定這個目標,頭兩天很難受,甚至有一天,被鬧鐘鬧醒,繼續睡。然而,一次早醒的“快樂”體驗,讓自己一下子找到了這里面的樂趣,現在早起已經是一種“剛需”。
當然這次早起是得益于早睡。所以自己記錄了
早睡一個小時,早起兩個小時>晚睡兩個小時,早起一個小時。
實踐后,自己的狀態,效率,還是執行力上,都是積極的結果。原來困難的目標,尋找到了完成它的樂趣,你會發現這是一件有趣的事,停不下來。
“困難而具體”的目標對自己而言是可行的,可操作的。避免“眼高手低”也是重要的保證。記住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步子邁大了扯蛋,務實努力的上兩個臺階,這個是可以有的。
總結自己踐行路,困難而具體、尊重事實、檢查結果、結果糾偏、記錄下來(劃掉解決的,記錄新增的)。
踐行還在持續,這篇文章也是記錄近期踐行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