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可以不管學什么技能知識,你都能學會,那你的世界一定是明白的,而非迷思的,這種感覺一定很棒吧!我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習者,即便我一直都有顆學習的心,卻從未好好了解過學習到底是什么?學會如何學習,才能更好地學習。
1 .學習是拼圖,不是爬山
有些人的知識體系像大樹,根實葉茂;有些人的知識像散沙,風一吹散了一地。一個人終身學習的東西很多,沒有邊界;即便是學習一個學科,也很難劃出某一學科完整的風貌。但一項技能,既然它可以稱之為技能,那它一定是經過發展得來的,也會有個大致的成型邊框。有了邊框,一個人的學習就逐漸自己能把握,知道自己到底要學習多少東西。
就像拼圖,全圖已經有了,你需要做的,是要把每一小塊放到正確的位置,每放正確一塊,你離全圖的面貌越接近,離目標也越近。每一塊你都上癮,想不學好都難。學習的過程,也是完成目標的過程。比如半年讀7本英文原著,這就像你拼七色花,一本書就是一個顏色,沉迷其中確實讀完了,你的七色花拼圖也就完成了。
要想學得更好、更有效,我們就不得不了解一些其他事實。理論說的再好,還是要自己的大腦自己真的接受,并且是順著它的運行原理來執行可以。逆它而行,只好自作自受。大腦的運行原理是什么呢?
2. 大腦的運作原理是什么?
大腦并不善于思考,多數的思考并不是真的思考,而是調用過去的記憶所組成的結果。人是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理解”其實就是“記憶”。給你一道計算題156×278,你的大腦算6×8=48這一步驟很快,但計算150×270就困難了。即便是思考6×8=48這一步驟,你也是快速的調動了自己之前記憶的結果。
沒有重復的練習,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直覺”其實是深焊在肌肉里面的長期記憶。一萬個小時理論告訴我們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要用5年的時間。專家這五年會做很多事,其中一件事是他遇見了這個領域會出現的各種情況,該走的彎跳的坑都經歷過,跳的坑通過正確重復訓練總會跳出來,形成長期記憶。一旦再遇到某種情況,想不知道解決辦法都難,長期記憶直接跳出來,怪不得預測都比普通人準呢!
3.對美好的事物——沉迷,上癮
知道了學習是什么?知道了人體大腦運行的原理,二者結合可能會產生完美的學習效果,但為什么還只是“可能”,這其中原因不僅僅只有一個。每個人的身體里都住著兩個“小人兒”你以為你天生愛學習,其實你也天生愛玩,你是個矛盾有機體。
你有顆愛學習的心,但控制不住自己愛玩的手和腳。學習某一技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累了,明天對它不敢興趣了,后天就和它say goodbye了,下一年新年目標,繼續出現它,難以持續啊!持續學習,真的很難啊!
好在掌握某一技能不需要學習一輩子才能掌握,只要你對它持續上癮一定的時間,掌握它之后不用結婚證就跟你一輩子了。人真的很聰明,于是就想:如何讓學習也能上癮?類比調用與上癮相關的記憶——玩游戲。接著一群人研究了玩游戲的機制,將玩游戲的機制運用于學習,是不是就可以取得類似的效果。研究玩游戲機制的結果出來了,一句話概括:游戲過程中你可以獲得各種獎勵,未知變化的獎勵品,讓你在游戲世界獲得真實世界難以獲得的價值成就感。
如何將這種上癮機制遷移到學習技能中?幫助別人,獲得獎勵成就感。你用自己所取得技能制作小作品,在網上分享獲得別人的點贊或贊賞,對別人產生了用處,你的成就感由此而來,進而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東西,深入學習。很多人初學某種技能時很容易放棄,他們不是從入門走向了精通,而是從入門走向了放棄,這其中就是缺少了技能帶給他們的成就感,要先取得技能再深入學習技能,才能不斷形成正循環。
試著先畫出自己學習技能的全圖邊框,結合著自己的大腦運行原理,接著一塊塊填充進去,拼好的一塊,分享出來些自己的作品,給自己不同的獎勵,進而遇見更好地自己。世上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你嘗試過后會為它沉迷;那當你變成更好地自己時,你本身散發出來的美好,終究也會有人為你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