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有好些思考,都想訴諸文字,但實在抽不出時間,只能且暫放一放。
一來,在準備一場非常難的資格證書考試,我答應了朋友,必須考過;二來,在寫一篇名為《不想縱容自己,就這樣老去》的長篇小說,每天都需花費“雷打不動”的時間;最后,為了身體健康,嚴格要求自己11點前休息,不敢熬夜奮戰。
于是,時間于我,就真成了海綿里的水,得使命兒去擠了。
因而,這篇文章,也不打算展開,計劃11月考試結束,再去續寫。
不過,對我來言,寫文字,只是一種自我對話與交流,有無讀者,早已不甚在意。只希望,這些文字,如雪泥鴻爪,能成為我生命的一種見證。
文章題為《每天,都該有一些有意義的“雷打不動”》。本來,想旁征博引,洋洋灑灑兩三千字,以表達我的觀點,但因半小時后得出門運動,因而,今天就只想分享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先生的故事,勉勵自己,也勉勵可能讀到我文字的你。
任何事,若想見到成效,就非得為它設定“雷打不動”的時間。
集作家、哲學家、思想家為一身的伊曼努爾?康德,他的非凡成就,歸功于他的自律,歸功于他每天那些有意義的“雷打不動”。
大學文學課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老師介紹名人作家軼聞趣事兒的部分。記得當時談康德,老師用了一個詞,“瑞士鐘表”。
康德先生一生,有著非常規律的作息時間。比如說,每天上午9:00-12:45是康德的寫作時間,他的三大思想著作,就完成于這個時間段。每天下午16:00-17:00,先生出門散步,定時定點,廣大柯城的居民一看見他就對表。有次,康德看盧梭的《愛彌兒》走火入魔,忘了出門散步,廣大市民一片混亂,一致認為教堂敲錯了鐘。
康德先生的作息時間,早已不是秘密,分享如下:
4:45 仆人叫醒康德。康德命令:無論他怎么賴床,仆人都必須想方設法把他拖起來。
5:00 喝兩杯茶,抽一斗煙,備課。先生嚴格規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煙,終生不變。
7:00-9:00 授課。
9:00-12:45 寫作。
12:45 待客。
13:00-16:00 與點名邀請的友人共進午餐,交流思想。
16:00-17:00 出門散步。
17:00-22:00 看書
22:00-4:45 睡覺。傳聞,一到22點,康大師立馬上床睡覺,而且是一沾枕頭就入夢鄉。
你會說,哎,算了吧,咱們是凡人,沒法與偉人比。但我想說,凡人、偉人,都是人。英語中有一句諺語,the sky is the limit,借用唐代一句禪語,可翻譯成“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云飛”。天空無限高,不要為自己設限,你若都覺得自己只能是只燕雀,別人更不會相信你是一只鴻鵠,對不對?
或許,你又會說,康德先生生活在什么年代啊?18世紀啊!沒手機,沒WIFI,沒微信,沒QQ,當然能做到。而我,沒有手機就活不了,沒上微信就心頭癢啊。
若是說,很多方面,我都對自己非常不滿意的話,但單從絕舍不得浪費時間在手機上這一點上論,我會給自己100分。我要做的事情就太多,因而實在沒功夫去刷微信,刷微博,關心別人又吃了什么,又去哪里玩了,又買了個什么樣的包。因為我深知,時間都是我自己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實在應該拿它去做點有意義的事。
好了,若是想要活得有點不一樣,那就為自己的每天都設定些“雷打不動”吧。
設定好了,最重要的是“雷打不動“去堅持。
縱使,最后,我們成不了康德,但至少,我們真正活出了我們自己。
你我都還年輕,實在不要過早步入老年狀態,過上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當然,若
你對邁完前腳邁后腳的日子,真地滿意,那就算了。
反正,我是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