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佛佳
01/
這段時間,有好些思考,都想訴諸文字,但實在抽不出時間,只能且暫放一放。
一來,參加了三個線上社群學習課程,為期半年,涉及形象管理、職業規劃和心理學,每天都需緊跟隊伍,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二來,2018年1月1日到5月20日,開設了一個100多人的線上英語學習社群,期望帶領大家一道,通過堅持不懈的行動,獲得知識層面和自我認知的提升。
100多天,每天推送的音頻課程,都需自己花時間用心設計;而同時,取得二級翻譯證書的我,準備迎戰國家人事部一級筆譯證書考試;所以,100多天,自己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得樹立榜樣,努力備考;
三來,每周四晚上,跟一位美國老先生約好,去星巴克練習英語口語,老先生很嚴格,每天都留有作業;
四來,每周六上午,還需要去給學生上4小時的英文課。
這些時間,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而自己每天又還有運動、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實際上目前正在寫一部構思了好久的小說,這些,也都需要花費時間。
最困難的是,我是上班族,白天需要上班。
上面例出來的事項,基本只能靠下班后和周末去完成的。
這兩天,在做規劃時,心頭突然一緊,要在2018年上半年,有條不紊而又出色地將上述所有事項完成,那真是對自己的極大挑戰。
于是,時間于我,就真成了海綿里的水,得使命兒去擠了。
因而,這篇文章,也不打算展開。
不過,對我來言,寫文字,只是一種自我對話與交流,有無讀者,早已不甚在意。只希望,這些文字,如雪泥鴻爪,能成為我生命的一種見證。
文章題為《每天,都該有一些有意義的“雷打不動”》。本來,想旁征博引,洋洋灑灑兩三千字,以表達我的觀點,但因時間已經接近晚上10點30分,規定自己睡前冥想靜坐,11點前休息,以保證早上5點起床。
02/
因而,今天就只想分享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先生的故事,勉勵自己,也勉勵可能讀到我文字的你。
任何事,若想見到成效,就非得為它設定“雷打不動”的時間。
集作家、哲學家、思想家為一身的伊曼努爾?康德,他的非凡成就,歸功于他的自律,歸功于他每天那些有意義的“雷打不動”。
大學文學課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老師介紹名人作家軼聞趣事兒的部分。記得當時談康德,老師用了一個詞,“瑞士鐘表”。
康德先生一生,有著非常規律的作息時間。
比如說,每天上午9:00-12:45是康德的寫作時間,他的三大思想著作,就完成于這個時間段。
每天下午16:00-17:00,先生出門散步,定時定點,廣大柯城的居民一看見他就對表。有次,康德看盧梭的《愛彌兒》走火入魔,忘了出門散步,廣大市民一片混亂,一致認為教堂敲錯了鐘。
康德先生的作息時間,早已不是秘密,分享如下:
4:45 仆人叫醒康德。康德命令:無論他怎么賴床,仆人都必須想方設法把他拖起來。
5:00 喝兩杯茶,抽一斗煙,備課。先生嚴格規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煙,終生不變。
7:00-9:00 授課。
9:00-12:45寫作。
12:45 待客。
13:00-16:00 與點名邀請的友人共進午餐,交流思想。
16:00-17:00 出門散步。
17:00-22:00 看書
22:00-4:45 睡覺。傳聞,一到22點,康大師立馬上床睡覺,而且是一沾枕頭就入夢鄉。
你會說,哎,算了吧,咱們是凡人,沒法與偉人比。但我想說,凡人、偉人,都是人。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the sky is the limit,借用唐代一句禪語,可翻譯成“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云飛”。
天空無限高,不要為自己設限,你若都覺得自己只能是只燕雀,別人更不會相信你是一只鴻鵠,對不對?
或許,你又會說,康德先生生活在什么年代啊?18世紀啊!沒手機,沒WIFI,沒微信,沒QQ,當然能做到。而我,沒有手機就活不了,沒上微信就心頭癢啊。
若是說,很多方面,我都對自己非常不滿意的話,但單從絕舍不得浪費時間在手機上這一點上論,我會給自己100分。
我要做的事情就太多,因而實在沒功夫去刷微信,刷微博,關心別人又吃了什么,又去哪里玩了,又買了個什么樣的包。
因為我深知,時間都是我自己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實在應該拿它去做點有意義的事。
好了,若是想要活得有點不一樣,那就為自己的每天都設定些“雷打不動”吧。
設定好了,最重要的是“雷打不動“去堅持。
縱使,最后,我們成不了康德,但至少,我們真正活出了我們自己。
你我都還年輕,實在不要過早步入老年狀態,過上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
當然,若你對邁完前腳邁后腳的日子,真地滿意,那就算了。
反正,我是不滿意。
最后,很想分享我很喜愛的一段話給大家,出自尼采的《成為你自己》:
誰也不能為你建造一座你必須踏著它渡過生命之河的橋,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這么做。盡管有無數肯載你渡河的馬、橋和半神,但必須以你自己為代價,你將抵押和喪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
是的,朋友們,不要問,去走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