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情緒
知識是外在的,就像是手機上的 APPs
情緒是內在的,就像是手機上的Android 或 iOS
了解和掌握知識,只能影響情緒,并不能決定情緒。
成功的標簽
成功的標簽是 短暫的、少數人的、小概率的、片面的。
認識自己
自己快樂源泉在何處?人生的原點?
你的長處?微觀體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共同體
孤單的個體與共同體
風險與收益
阿里的組織觀
- 共同規則,角色確定,資源
- 共同利益,短期,暫時的對錯,公平
- 共同信仰,至情至性的人
職場的層級
動作層:一線,完成動作,優化效率。
任務層:主管,協調動作,完成指標 。
執行力:樹葉,清晰,干干凈凈。
戰略層:副總裁,執行戰略,配置有限資源。
心力: 強大,勉強自己,勉強別人,就對他人不公平,仍舊這樣要求。
愿景層:CEO,制定戰略,搞定資源。
意力:象樹根,哪里有水,就往哪里長;沒有干干凈凈,只有生存的愿望。
其它
創業者:成功人士與騙子之間。
不同層級的苦樂是完成不同,
首先,知道原點,認識自己的層級與期望。其次,受不同層級的苦,長年受這份罪,且不能崩潰。孫子兵法說,「勝與不勝在于彼,輸也不輸在于已」。
找到行業,努力方向:點、線、面、體
點狀收益,線性收益,面狀
對于自己指責多的人,也會指責別人多。
鄙視是永恒的。
2018-03-11
產品能力
每天面對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正面、負面)沖擊著自己的情緒,卻不知如何處置?每天茫然無措,焦慮地面對明天和未來。
產品能力:訓練一個人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 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外部世界交付,并且獲得回報。
- 抗打擊能力:產品人的人生就是天天被打擊,成功只是短暫的。這種狀態是生活的常態,在數不清的推倒重來后,變得更加強健。你要學習抗挫折、抗打擊。
- 用戶驅動的能力: 只認用戶,全心全意為用戶的合理需求服務。例如,華為任正非的用戶理念。
- 觀察用戶的能力:觀察用戶行為,傾聽用戶。
人與產品的關系: 從產品的視角來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人與人關系的感知來講如何做產品。
產品是用來服務用戶的介質。
產品人的三個東西:
- 敏銳的眼睛,發現痛點、找到破局的點。
- 靈巧的雙手,動手優化,著手改變的行動。
- 心,洞察人性的同理心。同理心與同情心不同。同情心是從上往下看的,同理心是平等的心態。
用戶體驗要素五層次
這五個層次依次是:
- 表象感知層(淺層關系)。一個產品設計得美不美。一個人的相貌,身材,口音、舉止等。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由下面角色框架層影響的。
- 角色框架層(淺層關系)。人們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如職業類:軍人、公務員、學生、工程師、農民、教師。又如人際關系類:父親、兒子、丈夫、妻子、朋友。
人們在交往中,受到角色框架的影響。之所以是框架,也是指限制、制約。如果你知道了對方的角色,會對對方有角色的預期。如果你是在角色扮演,或對方把自己始終限定在某一角色中,你們就無法達到深層的關系。 - 資源結構層(深層關系)。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每個人都不一樣。如婚戀市場中的有房嗎,有車嗎?是富二代嗎?注意,資源層的表面數據只提供分析的入口。
資源結構層是一個人表面與內部的分界層。
- 人的能力圈。
- 人的內核。
人的內核是對自己存在感的定義:我為什么而存在?我如何感知我的存在?我如何被滿足?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動物一樣,是觸發情緒,推動行動的開關。
你觀察一個動物,它的狀態、情緒受制于它的生存需求是否被滿足。例如,獅子去咬長頸鹿,打得非常吃力,甚至狼狽不堪。根因在于餓。
每個人所需要的存在感或滿足感不同。例如,有的女孩在一個家庭中,與自己愛人關系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就能夠滿足。而有的人,譬如說,她的丈夫在家庭中的存在感還不夠,需要在職場上、行業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當看到一個人焦慮、 痛苦、不滿、上下折騰,別給他講道理、灌雞湯,要探究他為何不滿足。這是他持續變化的動力源泉。
注意,公共的存在感的衡量尺度,如金錢、權力、名聲,與每個人自身的衡量尺度不盡相同。
注:梁寧的原文思路比較凌亂,類似與人聊天的談話記錄。與吳軍等作家相較而言,不是一個層級的作家。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