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
大師課《梁寧·產品思維30講》主講人
著名產品人? 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
曾任聯想、騰訊高管、天使投資人
20歲,世界太大,自己知道的、擁有的太少,覺得自己處于弱勢;
30歲,努力了,拼過了,大家差距拉開了,還是時常感到不甘心;
40歲,人到中年,職場半坡,想爬卻爬不過去……
如果你希望自己不要茫然、被動地生活下去,這場直播值得一看。
直播講什么
一、教你讓個人價值最大化
1.如何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2.優化自己給他人的體驗
3.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與板塊紅利
二、教你運營重要關系
1.關系的刻度
2.保持長效溝通的要點清單
3.用戶體驗與價值兌現
三、職場的四個層級,教你如何更上一級
1.解析職場動作層、任務層、戰略層、愿景層
2.你處于哪個位置?如何升級打怪、步步跨越?
教你讓個人價值最大化
教你運營重要關系
職場人生的四個層級,如何再上一層
羅胖:得到用戶實在是不會給老板面子,你說我們平時工作直播,內部揭秘、工作揭秘基本13000人預約,今天一說女神梁寧來了瞬間20000多人預約。今天梁寧自大師課之后今天晚上第一次給我們講課,主題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好產品,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好產品。什么叫產品?產品就是少廢話,只有一個界面和整個世界交流,這不是跟爸媽或跟同學交流。而是我能解釋,我本心是不錯的,我其實是這么想的。沒那么多廢話,這個世界人和人、組織和組織界面變得越來越稀薄,給人形成的印象看你一眼就完了。事業有成必須要有一個思維方式,你給人看到最簡單的界面就是你的產品。作為產品并不是要融資、創業、上市,而是如何從第一個陌生人,不是咱倆關系好、我有求于你,沒有,就是一個陌生人,你怎么覺得讓他覺得我愿意跟你形成一個協作系統,裹脅第一個人、第二個人、第三個人,最后像馬化騰一樣,把10億人裹脅進一個商業系統。這個話題超越了時代基本生存方法論的意義。今天下午跟梁寧老師聊時,中國互聯網圈子里,跟騰訊系、阿里系,雷軍、包括劉強東,所有各方勢力都有一點掛鉤,各方都能接受她的存在,都還跟她很密切的智力往來,可能全中國互聯網就這么一個人。一會兒你們看到的哪是美女這么簡單,她就是中國互聯網的結構洞,什么叫結構洞?就是最有價值的那個人。最后我再羅嗦一句,為什么我對這個產品這么興奮,因為《梁寧·產品思維30講》不止是一個課,它標定的知識在這個時代演化的一個狀態。這個話稍微多說兩句,人類的很多知識,你別覺得有人會干成一件事就可以作為知識來傳遞,不是這樣。大量的知識,它處于晦暗不明的狀態,有人能把它干出來,但說咋干出來的他真不知道。不信你問一只青蛙,說你咋成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它真不知道。過去的經驗覺得成功者就是就是最好的知識傳授者,其實不是,大量知識處于晦暗的狀態,成功者也不能表述。什么時候叫一個行業的成熟?這個行業的知識處于從混沌到凝結態,這個過程是特別有魅力的一個行業成長過程。當然你可以給專業名詞叫“知識的模塊化”過程。比如麥當勞,麥當勞把商店一家一家開出來不叫真本事,是麥當勞面對任何一個陌生求職的人說,發一個offer進來,我可以把麥當勞的員工怎么當麥當勞的員工,用一套培訓體系告訴你時,這家企業才成熟,至少在知識上才成熟。產品經理到底怎么干沒人知道。這時每個行業特別有趣味的時刻就出現了,一個叫梁寧的人,這個時代互聯網結構關系的結構洞,一個資深女神,一個有本事把產品經理模塊化的人出現了。《梁寧·產品思維30講》是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推動的,這就是這個大師課的意義。
梁寧:不好意思我是人生第一次做直播,剛才羅胖介紹我,我覺得想一想自己真的資格夠老的。我印象特深,大概十年前,我當時忘了百度、阿里高管介紹我是中關村骨灰級、化石級的存在,那是十年前,到現在。另外一點,我個性比較情緒化比較感性,現在大家能夠看到的“產品30講”顯得比較有理性、有條例,那真是得到的編輯、得到的團隊給了特別大的幫助。我自己今天緊張得要死,剛才坐在這已經不知道說什么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不知道圈外的人是什么,我自己生活在相當閉塞的互聯網產品的圈子里。在我們這個圈子里,今天有一個大事,有一個非常年輕的創業者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今天整個一天時間整個朋友圈都在刷屏,這件事情對我情緒沖擊特別大,一直到開場前很難情緒很正常的進入到課程。
說句真心話,如果我能夠和他說句話,我和這位離世的創業者說句話,我特別想和他分享,也是我自己在2017年突然之間,人生豁然開朗的一個體會,就是所有的榮譽、成功、光榮都是暫時的,是局部的,是小范圍,是很少的人會真心的祝賀你。然后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永恒的呢?就是鄙視是永恒的,鄙視,別的人覺得你不配,覺得你憑什么,這個其實才是永恒的。真的考驗一個人的時候,永遠覺得你做得不夠好或怎么樣,比如我今天講產品的課覺得不太好。比如馮小剛拍《芳華》也會有人說,他當年當兵時軍銜不高、也不是軍隊的核心,他有什么資格拍我們的電影?人生只有鄙視是永恒的,我們其實真的是在別人一定會覺得你不行,一定會鄙視你,覺得你沒資格的情況下,然后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就是說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或者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其實我在這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非常感性的、支離破碎的想法,我想主要是兩部分的內容。
第一個,成功不成功真的是天知道,對吧?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成功是偶然的、是短暫的、是瞬間的、是片面的、是少數人的。更多的是人生的至暗時刻,至暗時刻不要崩潰,整個世界對你的鄙視這個才是永恒的。你如何種子在黑暗里發芽,沒有任何外力,就靠自己種子原生力量,穿過黑暗證明自己的存在,在這樣至暗的時刻相信自己、不放棄自己,這個種子就是你的原點。
在這還是我最早說的,我的“產品30講”里,在最早的課程里講人的幾個層次,最外層像剛剛羅胖說的一眼之下打一個標簽,這人是什么人,比如我今天這個樣子,坐在這,打了一個標簽是講產品課的老師。所以你看到的是我的感知層和我今天坐在這里的一個角色層。但是在我的感知層和角色層之內是我的資源結構層,我的資源結構可能包括我這20年,在IT互聯網圈工作的經驗。
說到這的時候,應該是2004年我一開始學習寫公眾號,這時有一個編輯找到我,說梁寧我覺得你有寫作天分。我當時大吃一驚,我怎么可能有寫作天分呢?因為一個人如果有天分他應該自己知道,我如果知道自己有天分,上高中就應該選文科或大學應該選寫作有關的職業,或大學畢業選寫作有關的職業。一系列選擇都沒有,文理我選理,工作選擇寫程序語言。我是這樣選擇我的職業的,20年后突然有一天說我有寫作天分。他說并不是,十幾歲的孩子看上去寫作能力強,也許感受力強,十幾歲感受力描述力確實不如同班學文的同學,但這20年的工作經歷和20年的持續思考,使你得到獨特的知識結構和精神級別。當你寫東西時,并不是個人簡單的好惡,而是你所說的話、你所建立的觀察、你表達的觀點,代表的是你整個的知識結構、精神結構。因此你并沒有先天的寫作天分,后天20年的工作積累、工作的經歷、認識的人形成后天的天分。后天的天分也得認,這是上天給的,太好了,我這么大歲數居然又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天分。這是什么?人的資源精神結構。我在40歲以前沒有寫過東西、沒有講過課。但是現在因為我擁有這樣的精神結構、人脈結構等,所以我可以更新知識,有系統印證,所以可以放出《梁寧·產品思維30講》這樣的課程,你看到的感知其實來自于你背后的資源結構。
因此你并沒有先天的寫作天分,后天20年的工作積累、工作的經歷、認識的人形成后天的天分。后天的天分也得認,這是上天給的,太好了,我這么大歲數居然又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天分。這是什么?人的資源精神結構。我在40歲以前沒有寫過東西、沒有講過課。但是現在因為我擁有這樣的精神結構、人脈結構等,所以我可以更新知識,有系統印證,所以可以放出《梁寧·產品思維30講》這樣的課程,你看到的感知其實來自于你背后的資源結構。接著再往里講能力圈,能力圈是“斜杠青年”,最早是成程序員,接著做網站,接著做投資,接著做編劇,接著做制片人等等。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我不斷“斜杠”自己,明明可以按照相對平穩正常的往前走,但是我總是中途放棄/崩潰/重啟/斜杠,這來自于我內心真正的存在感。
我在《梁寧·產品思維30講》最早時要講,作為一個人要洞察自己的情緒,要真正的知道我自己的愉悅、自己的恐懼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呢?有一句話說,知道很多知識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所有知識比成一個手機,這些知識、這些外部的東西,相當于手機上裝的一個一個APP,我今天學了一門創業、今天學了一門產品,今天學了心理學……可以學很多,但是你的情緒就是你的(精神)結構系統。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大型很有名的公司的男士因為裁員棄世,也被大家刷屏,包括發出了一篇文章“人到青年……”該有的知識不知道,用所有的理論、所有的思考、所有的判斷做這樣的選擇。但是人為什么說所有道理我都清楚不應該這樣做,但還是這樣做了。就算你的操作系統崩潰了,上面再裝APP也幫不了你。這個是什么?你人生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就是你的原點,就是你的情緒,就是你能真實的在生活里能夠感覺愉悅的東西。去年一年我在做得到的課的時候,有幾個月的時間回顧過去,我原來特別喜歡交朋友,張羅每天吃飯。突然有一段時間不吃飯了、不見面了、不玩了,我要整理東西,干這個活。當時有一種感受叫做“沉入生活的水底”,深深地沉入水底。曾經的繁華,曾經的社交,課還沒有播出來,不知道別人喜不喜歡、肯不肯定,什么支撐你做這件事?來源于你對這件事真實的好奇心、探索心,真實地寫下每一行字。
我真是的原點,沒有社交、生活很簡單,但凡我拿起筆依然會快樂。在這樣的一個點里,就是人生的原點。你有原點,然后你知道你在做、你存在,這樣的日子可以日復一日過,而且你能從生活中得到持續養分的時候,這個就是你的原點,這就是你的存在感。之后,你的能力圈、你的資源結構,然后你對外,比如我的角色切換得太多我都不好意思說了。你的角色、你的感知不停在變。對內這些信息都沒有,今天發這個信息給我的人,是當年他們幾個人一起包裝的80后創業者,創出了“京城四少”的概念,接著也是這樣一個人發給我。我拿到信息以后我一路在想和這篇報道有關的東西,這十年來他們每個人變成什么樣,有的改了名,現在在老家鄉下過著長休的生活,他當時寫了報導推出80后的概念。
感知會變、一個人相貌會變,角色、身份也會變,甚至角色、身份是為了別人方便給你打的標簽,角色、身份是工業社會的產物,工業為了效率給人打標簽,效率最高把人分類便于交接,為社會分類人打了標簽。在里面是資源結構,資源結構在里面,而里面是最真實的是原點。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真實的原點,你會在生活的泥土里,沉浸在人生的戰士,最重要的事還是要找到自己真實的原點,什么樣的事情讓你快樂。
梁寧:下一個關鍵詞是“共同體”,共同體是羅胖經常在講的,為什么再說一下呢?兩個原因,前兩天有一篇刷屏的文章,“女兒我寧愿你不結婚,爸爸……”,現代人說到婚姻、說到愛情,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會怎么樣。我只說問一個問題,在社會上你是一個孤單個體,你一個人享受你的收獲。另外一個,我要和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形成一個共同體,我要和他們分享我所有的收獲。當然,我可能也需要為此承擔彼此的風險。我想,這個世界上應該很少的人會選擇說,我要作為一個孤單個體來對我自己的人生。這個時候,如果你不想作為一個孤單個體來渡過自己的人生的話,勢必你要知道與什么樣的人形成什么樣的共同體,這一定是需要人生需要做的事情,一定是有智慧、有付出以及有技巧去做的事情。第二個,越來越多的我們發現,作為企業也好,組織問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大家知道我在湖畔大學講課和阿里的人接觸非常多,他們就問我,比如騰訊最有名的是做產品,阿里最厲害的No.1做組織,No.2做運營。我問過馬云組織觀是什么?也就是馬云怎么看待不同層級的共同體,他談了。第三流的組織叫共同規則,所有人按照共同規則做事,你是什么角色、我是什么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角色的交互,比如管學生、管軍人、管犯人、管生產線的工人,沒有規則做角色就好了,這是一流組織。二流組織共同利益,邁左腿邁右腿,有共同進程要實現共同獎勵。比共同利益的還好的叫什么?共同信仰。我們看到很多可歌可泣革命的故事,我們有共同利益是為信仰做很多事情。
比如我現在講的是馬云的組織觀,什么是他眼中的典型組織呢?“至情至信”四個字。今天講如何有成功的團體、如何有成功的人生?要成功的前提是在成功的路上不要崩潰,創業的人,在這個過程怎么不崩潰?第一,有沒有自己的原點,第二,有沒有人和你互信。漫漫長路你和你的共同點是什么?如果是大家彼此利很一致可以合作,如果時間很長利益沒有實現,大家對利益貢獻評價不一致,這個利益共同體可能瞬間瓦解。還有一種老百姓的就是至情至信。跟前幾個區別是什么?你和一個人締結的關系是基于角色或資源,這只能是共同利益簡單的共同體。接著在這里,起碼當馬云提出,我要的頂級組織,也許他對我面臨什么價值觀或怎么樣,但是他跟我之間是按照至情至信相處的,不按照暫時的對錯,不按照暫時的利益的有沒有、公平不公平,瞬間改變對彼此的看法。如果能這樣形成共同體,也許也是一個讓你走過人生至暗時期非常重要的保護、屏障,并且我們應該花很大的力氣來獲得智慧、去學習,讓自己的人生能夠擁有這樣的共同體,這是第二個。下一部分是自我的進化層級。聽梁老師講課時,想有多少個你,別人轉發大佬們的朋友圈截圖,梁寧是直接跟大佬喝酒,電話一聊聊四五個小時。她從跟大佬聊的過程中汲取到的智慧。作為一個企業職場的層級分幾層,因為不知道現在收聽我的朋友、訂我課的朋友大概在哪個地方,實際上具有不同層級的特性。我們在看,作為一個公司最一線的叫“動作層”。動作層是做什么的呢?完成一個具體動作,他的任務是什么?完成動作、優化效率。接著比動作層再往前一層是做什么?是任務層。任務層是做什么?就是說任務層要負責協調完成所有的動作,并且通過協調完成所有的動作來完成一個任務,實現任務的指標,這個是任務層。
我們可能會發現很多的員工,其實他所做的事情是動作層的事情,他一直反復磨煉做動作。我習得的能力是怎么把動作完成得更好、效率越高。完成動作層的人不必為動作結果負責,士兵往前沖就開槍,仗是不是能打贏不是任何一個士兵能定的事情。接下來任務層是協調動作完成指標,這有可能是一個部門經理或者是一個總監,我來協調幾個人,把動作進行拆解,你做這個環節,你做這個環節,你負責往前跑,你負責拉槍栓,你負責開炮,所有任務完成完成一個任務,實現最初設定的任務指標。也可能是一個人,我一個人完成所有動作實現最初的任務指標。這兩層,動作層和任務層,在公司體現了什么?就是一個公司的執行力。你會發現最強的公司,他對動作層的脫離度完成得都很好。
再往前一層是什么?是戰略層。戰略層比如在一個公司到副總裁的級別,或者副總經理等等的職位。他們主要工作是做什么?叫做執行戰略、配置資源。你很明白,所有的公司資源都不夠,再大的公司資源都不夠。我印象特別深,2012年還是2013年,當時問馬化騰會不會買某公司,大概是10億美金的交易,馬化騰直接說了一句“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他都會表現出資源不夠,不管多大的企業都會表現資源不夠。
永遠有欲望、有野心、有威脅,你需要應戰,各種情況夾雜在一起。不管什么樣的企業永遠是在資源不夠的情況下,并且需要兄弟們往前沖。干壞了,比如大家沖半天浴血奮戰,最后不好意思這不是我們的戰略方向退回來,換一條賽道再往上沖,可能戰略又調整了,等于副總是做這個的,這叫戰略層的工作。這層它需要的東西是什么呢?“心力”。我還是給互聯網貢獻了很多熱詞,比如“心力”、“all in”這類的詞,我還提過幾個都不好意思說了。“心力”是一種什么呢?我們知道對你不公平,但我們就要求你這樣做。并且我明知道對你不公平,但我就會要求,而且反復要求,只有執行戰略,戰略完成是最有價值的。
心力層再往上是愿景層,這一層是CEO要干的事,他干什么事?制定戰略、搞定資源。比如我們看《亮劍》里的李云龍,他干的就是CEO的事,他是愿景層的事,他無數次打到所有人死光只剩他一個人,只要大哥要干,誰跟我打?他總是能找到錢、找到人招兵買馬再開始。這個很震撼,創業你募到的是別人的人、別人的時間,就是如此。李云龍帶大家打仗,募到別人的命,一仗打完所有兄弟死得一個不剩,還要打,再拉一堆人,還是打得一個不剩,接著只要我還干,還能夠拉到人跟我一起干,還能拉到資源支持我往前走。
從動作層、任務層、戰略層、愿景層等等,聽上去人應該成為人生贏家,在任務層不太行,我想當CEO。
接著,你知道他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嗎?你發現做副總裁要的能力和做總裁、總監要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做經理、做總監可能是對業務動作的熟練能力,或者是對業務資源的掌控能力,這事我能辦,這個客戶我能拿下,這個代碼我寫得出來,可以干這件事。
但要做到副總裁,是我剛才說的心力強大,我能勉強自己,盛下愧疚,可以一次一次資源不夠的情況下繼續做,這是做到戰略層心力強大的做到策略層。接著,之前有一篇文章《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要憋個大的,中途敗了成了騙子。
創業者基本上每天在說,我也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也許會成為一個騙子,在這個之間,你要承受的就是這些。
比如動作層我們看大自然,覺得羊、兔子來個狼、老虎能把它吃了,覺得當狼、老虎威風風光一點。但換個角度想,食草動物到處都是食物,我做動作層的人,我的動作隨時一低頭滿街草,隨時可以吃,心態輕松,沒有對不起別人,管好自己就好;相反看上去風光的食肉動物,吃一頓飯打半天,見過哪只老虎、哪只豹子身上沒有傷,它不容易。一方面是生物鏈的上游,另一方面你要承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把小PPT展示一下,這半邊畫了一棵樹,我是拿這棵樹表現職場的幾個層級,就是動作層。員工就是樹葉,樹葉是什么特點?你會發現每片樹葉都很規則,所有樹葉長得都一樣,所有樹葉享受陽光雨露都干干凈凈的。再往里面愿景層是樹根,你見過哪個樹根是干干凈凈的?你見過哪個樹根是規則的?沒有。我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外籍高級經理人加入創業的企業,呆過一段時間又回到外企,寫了一篇文章吐槽創業企業管理差、亂糟糟。當時我看完了以后我心里在想幾點。第一個,有人問過這個問題,為什么外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沒有一家成功的?當然有很多員工,我們可以認為政策,但那個真的不重要。
因為外企在中國的機構,你可以認為是一個樹枝上的樹葉,在外企呆慣非常享受在外企干干凈凈清晰陽光的,決策清晰、結構化交付,他認為人生就如此。但人生不如此、商業也不如此。今天我說了好幾遍同樣的詞,混沌不分這個才是生活的本質。
活下來才是一切,哪兒誰水草豐美,就去哪。
那位所謂在外企當到管理者的位置,坦言講他從來沒有進入這家公司的根系,如果你進入這家美國公司的根系,跟所有公司一樣,根永遠是亂糟糟的,哪兒有水往哪兒找,活下來才是一切,這就是我剛才所講的第三部分,也就是說所謂職場進階的四個臺階,動作層、任務層、戰略層、愿景層。從樹葉到樹根,從清晰得罪人規則干干凈凈的存在,到深入底下不分你我,不分你我是不分泥土還是自己,哪兒有水往哪兒去,是這樣的存在。這個才是你看到的光明的真相或者是成功的感知。
下面想說一下,剛才在講怎么能夠成功?首先一定不要崩潰,要有原點,要找到至情至信的人做成共同體。接下去看到在職場的幾個層級,你是在動作層、還是在任務層、還是在戰略層,還是在愿景層。打算在哪層發力,這層的苦吃不下,能不能常年受這份罪不崩潰?你能不能成那真的是時也命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崩不崩潰是自己的事。
我在“30講里”講孫子兵法勝與不勝在于彼,敗與不敗在于己。勝與不勝在于彼,但崩不崩潰在于我自己。之前講如何不崩潰,最后我在講怎么能贏。抽象的圖叫“點線面體”,這個我在“30講”花了2講講的,因為太重要了。比如兩個雙胞胎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進了騰訊,一個進了雜志社。幾年之后,拿到騰訊股票的人穩定的有了幾百萬的身價,被獵頭找,如果創業有一堆VC。在雜志社我們了解,過去幾年紙媒全行業崩潰,我面臨轉崗,面臨接受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知識領域、人脈圈,一切需要重啟、重新開始。回顧這兩個人他們的原點是一樣的,為什么幾年之后誰都沒有不努力,都得到收益不一樣。如果成為中產,2013年以前買騰訊的股票,或2013年之前任何一個時點買北上廣任何一個房子,收益大于在大公司工作。一個是點狀收益一個是線狀收益。
面是什么?誰給你賦能?過去幾年,很快的從一個人開始做一個產品。為什么?因為它非常有效地找到了賦能的點,使用了在面之間相爭的時候成為自己的體。點線面體是選擇,上升找到競爭的面,中間獲得穩定投入,獲得穩定的收益,這是還不錯的人生。接著最后一個框架,我想說,我們有的時候對一個點過于關注或過于苛求。實際上你接著會發現,你一生幸福來自于自我接納,否則天天都生活在自我譴責、自我責備,而且一個自我指責的人也往往容易指責別人。自我接納,我知道我的原點是什么,我知道我即使什么都沒有了,外界榮譽、評價都沒有了,但依然有我的原點、我的共同體。接著清楚我在組織我的位置,做動作層、愿景層等是可以勝任的,這個苦是日復一日吃下去不崩潰的。接著一件事情,在大國崛起時代,互聯網崛起的時代產業升級的時代,中國消費升級并引領世界的時代。這樣點線面體各個地方發力時,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組織的位置,找到共同體的位置。這樣我們會借勢乘勢而起,順勢而為。并且在波峰波谷反復確定不顛簸中,保證自己不崩潰,最后與你心愛與你組成共同體的人享受片刻的歡樂。
梁寧:說起來有點抽象,這不是得到喜歡的風格,得到喜歡交付感極其明確、答案極其確定的,對我來講是找到你真正擅長的東西。你因為愉悅也好、還是因為恐懼的壓力也好,你真的可以在其中投入1萬小時,建立細致的微觀體感。比如達芬奇為什么畫雞蛋?很難建立觀察的,雞蛋和雞蛋長得很像,如果天天畫花,一朵花差別太大,很難細致觀察。但是我細致觀察,從中看出區別,并描繪出區別,這讓他成為巨匠的微觀體感。原點建立你的微觀體感。為什么泡一萬個小時?因為感覺長在你身上,你陌生的事情會心里咯噔一下會發出未知的判斷,來自于微觀體感不用腦子里仔細思考。什么是你的原點?原點是你越早的時間,你的身體還在感知力很強的時候,你投入一萬個小時,然后在這件事情上建立你的微觀體感,你真實地知道你可以掌握它的東西,那個就是你的原點。
感謝脫不花張樂意的邀請。還有全互聯網的大佬們都貢獻自己的想法。可以說他們在給我賦能。
本期直播中獎的用戶:
盛達寵物用品-唐昕文:授課幫我捋清了思路,試著重新塑造自己。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胡曉:師講的一句話又一次點醒夢中人:整個世界對你的鄙視這個才是永恒的!
何學強
長知識,產品經理居然能講出文科生所不能
longchan
就是初心,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就想想自己懂事以來,最想成為什么人
JH云舞
接納自己,認可自己,安放靈魂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