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國見聞錄

疫情前經常去日本,幾乎每年都至少一兩次,最多的年份去了三趟,受簽證和假期的限制,一般頂多待個兩三周。日本國土面積小,這樣多年閑閑散散的逛下來,也就從南到北的把大半個日本逛了個遍。從東京、大阪、名古屋這樣的國際化都市,到沼津、小樽、白馬這樣的特色小城。如今疫情之下,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閉關鎖國,日本也不例外,短期內看不到開放的跡象,記憶開始逐漸模糊,但尤其懷念那份旅游的閑適,記錄一篇隨筆權當回憶錄。

初次見面

2008年的時候第一次去日本,當時我在一家日企工作,老牌日本國企富士通,相當于那個年代日本的IBM,凡是日本國內重要的樞紐部門,采購的小型機、陣列,基本都產自這家公司,尤其記得第一次持商務簽入關的時候,日本海關人員只是問了一句“ふじつ(日語富士通)”,我回答“哈衣”就過了關,老牌日本國企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可見一斑。這趟行程持續了幾個月,我的第一次出國就從這次公派開始,臨行前親戚朋友特別關照要注意安全,“國外治安差,小偷騙子多”。只是沒想到,資本主義的水深火熱倒是沒看見,日本小城靜岡縣沼津市的路不拾遺門不閉戶卻讓我大開了眼界。

沼津是個港口,靜岡縣的第二大城市,順道說一句,靜岡縣就是大雄和機器貓生活的地方,日本的縣相當于中國的省,大唐遺風,很多命名定義其實都來自我國古代。沼津這個城市沒有新干線,因此需要在靜岡第一大城市三島轉JR線,坐上慢悠悠的電車前往。這個城市是原汁原味的非旅游城市,整個地區能見到外國人的幾率很低,更沒有免稅店之類的專門針對外國人的店。我的幸運是第一次到日本,就通過這個小城見識到了本土的原住民的生活,這就好比我出生的那個四五線的國內小城,通過這樣的非旅游城市,才能見識到當地人的真實狀態,而大多數旅游城市的櫥窗味太重,遮蔽了真實的樣子。

沼津的日枝神社

沼津坐落于富士山和太平洋之間,在富士山的腳下,還有一些不算太高的山,而我當時要去的辦公室就在其中一座名叫愛鷹山的半山腰,坐在公司的餐廳,可以俯覽腳下的沼津市區和遠處湛藍色的太平洋,宛如動漫里的場景,經常讓我在這個餐廳里流連忘返。除此之外,淳樸的本地土著,也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受。因為經常自己要在公寓做飯,所以需在四周的幾個大超市采購食材,大多數情況下,下班后,把放有筆記本電腦的公文包就放在超市門外的桌子上,然后幾個同事一起進去采購,無論過了多久,買完出門公文包都依然待在原處,不會有任何變化。在這樣的小城,人會變的更簡單,似乎也“更傻”了。買東西不用討價還價,一些私營小店的主人有時候會多塞一些食材給我,大大咧咧的像個街坊鄰居。

市井街坊

那時候的每個周末,都要出趟遠門,要么步行,要么JR,后來在小河邊撿到一輛功能完好的自行車,更擴大了我們出行的范圍。從愛鷹山到太平洋,湍湍而過的溪水流遍了整個小城,路邊的每一條水溝都是清澈見底的,大鯉魚和野鴨子在溝里成群的游弋,到了郊區點的地方,農田和整齊有序的房屋靠在一塊,現代化與原生態就這么自然的融合到了一起。有時候我會去海邊,遙望廣闊的太平洋,在那里吹一下午的海風,旁邊還有一個“千本浜公園”,里面有一棵號稱活了一千多歲的大樹“千本太郎”。有時候我會在城市里面閑逛,走到哪兒是哪兒,偶然間遇到的神社或者一些山林都會讓我感到新奇,有一次去了香貫山,山雖然規模很小,但讓我驚喜的是在山腳遇到了一戶人家,在巨大的樹木遮蔽下,一幢古樸的木屋突然出現在眼前,屋檐上由于濕度很大在滴水,但情景就像來到了《龍貓》里的世界,神奇而又美妙。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生活,無比的輕松愜意,一時之間讓我對這個國家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即使是到了現在,我也還在想有生之年一定要來沼津再生活一段時間,回味一下曾經的美好時光。

千本太郎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大多是美好的一面,這種情感就像初戀的情人,見到的都是完美無瑕的面貌。

就在我公派出國的那年的5月12日,國內發生了汶川大地震,當時在沼津軟件工場的日本同事聽聞我們是從中國來的,紛紛前來慰問,得知我們的家鄉在江蘇,距離四川很遠,才放下心,隨后在公司內還看到了自發的募捐,這種情形也是很讓人感動的。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國度的陌生人,關心著在幾千公里外的受災之地,這種胸懷地球的感悟,恐怕在中國是很少見的,然而在這里卻是一種基本的素養。

但是,人生也真的若只如初見就好了,隨著后來一趟趟的到日本深入旅游,加上通過各種資料去了解日本,心中的那種美好便開始逐漸蒙塵。但沼津這種美妙的朦朧的感受,卻是這些感悟中唯一無法被替代的,無論過了多久,那最初的幾個月都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代表著一個年輕人開始跳出那口巨大的水井,開始去觀察所處的這個宇宙中唯一的家園,而這個家園剛對他打開心扉,就展現了美好的品德,這是一種巨大的幸運,他讓我更加勇敢的去面對各種挑戰,相信可以通過努力去看到更美的景色。

都市見聞

日本的都市圈有兩個,一個是東京一個是大阪,因此,每次來日本,大多是以這兩個城市作為起點。東京是首都,城市規模龐大到令人無法想象,這種無法想象是在東京塔以及后來才有的世界第二高建筑晴空塔上才能感悟到的,當你站在這個城市的高度頂端上俯覽,依然無法看見城市的邊界,便會對這種無法想象的城市規模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城市規模到了這種地步,自然也不會缺乏藏污納垢的場所,所以雖然經常來,但我卻并不喜歡這樣的都市。然而,東京邊上的鐮倉和距離大阪不遠的京都,則是個例外,這里陳列的歷史,保護的文化是讓人愿意反復涉足的。

晴空塔俯覽東京

雖然不喜東京和大阪的擁擠嘈雜,但這里卻也是我逛的最多的地方,上野的博物館,秋葉原的cosplay,新宿一番街的美食,臺場東京灣的夜景,皇居和淺草寺的歷史悠久,這些有標志性的地段都還是值得一去的。而為了購物,大阪從心齋橋到道頓崛則逛了不下十次。次數多了,自然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美好的一面了,天橋下流浪漢搭建的草屋,六本木便利店親眼目睹對著色情雜志擼管的壯漢,還有男扮女裝打扮的讓人嘔吐的老頭,再到半夜躺在街邊酣睡的醉漢和醉女。角落里的垃圾遍地,墻壁上的涂鴉和嘔吐物,政治人物為了競選舉著喇叭在十字路口的宣講,無一不在向我展示著這個國家骯臟的一面。人情的冷漠,在去的次數多了之后,自然也就體會到了,國內的熱情在這里會被視為異類,人與人之間有時候看起來好像熱情無比,但可能轉身就會變成形同陌路。

巨大的都市圈,將一切骯臟的和丑陋的事務也一并包容了進來,這里是日本,一個色情業和黑社會都異常發達的菊與刀并存的矛盾體,因此就和中國一樣,如果無法忍耐小城的寂寞,羨慕大城市的紙醉金迷,或者懷揣著暴富的夢想的年輕人,也一樣會投奔到這兩個巨大的攪碎機里,等待著都市圈張開巨口,將無數的生命吞沒在其中,直到暗無天日。

如今中國經歷的內卷,在日本也同樣經歷過,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一旦增速放緩就會陷入內卷的沒落之中。特別對于那些經歷了增長之后才陷入內卷的人們,再進行持續的拼搏卻會發現要么是無意義的,要么是產生的價值很小。對于日本來說,那些精細耕耘的產業,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內卷的產物,工匠精神是當一個領域無法再產生創新之后,只能在細節上不斷修補不斷完善所產生的。在日本,自從日元被逼大幅升值,引發了后來十年的經濟低增長,但是因此而帶來的內卷的好處也還是可以看見一些的,無數產品的細節都被雕琢的異常精密,所謂人性化的設計,一定是一群絞盡腦汁卻無法在大規模創新上取得突破的人所創造的,而在日本,這些細節的鍛造隨處可見。甚至連一個馬桶,都會設計上鳥叫聲,來掩蓋放屁的聲音,如果你跟我講這是人性化,這是創新,這是新的生產力,反正我是不信的。

在東京在大阪,我所熱愛的還是在大街小巷里亂竄,那些犄角旮旯里面隱藏的秘密,那些微不足道的平凡之處突然展現的一些匠心,都會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總有一些日本人,即使生活在最吵鬧的街市之中,依然會精心的打扮自己的屋子,讓鮮花開滿房屋的每個角落,這些屋子里面一定住著熱愛生活的人們。而這個國度的青少年,依然被教育的很好,有一年我前往位于東京都市圈川崎市的藤子F不二雄(機器貓之父)博物館,在距離博物館不遠的地方迷路了,看到一群少年在踢足球,便咨詢了其中一位,沒想到這個小朋友先是回到球場向其他伙伴們道歉,然后就毅然帶著我們一路走到了至少一公里以外的博物館,讓我當時甚為感動。這個國家應該還是非常有希望的,因為他們沒有放棄孩子,沒有讓孩子們陷入無窮無盡的奧數題之中,而是依然注重道德、禮貌這樣的素質教育,這樣的國度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

女兒在機器貓博物館

大阪的城市規模雖然不及東京,但要想深入群眾也要往市郊走出很遠,位于城市東北角京橋站的永旺超市附近就是一個比較方便體驗民情的地方。這里可以觀察到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和學生黨,看著他們如何為生活而奔波忙碌。而在日本橋的南邊則呈現另外一種景象,這里的人們大多是來娛樂放松的,手辦店、錄像廳、卡拉OK店云集,不時會遇到cosplay裝扮的人們,奇裝異服的殺馬特,遇到你還會禮貌的讓路道歉。密集的各種居酒屋,連鎖飯店,街頭小吃,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都市里面攪合在一起,讓你似乎看到了未來的中國社會的影子,也許若干年后,發達的中國一線城市也會看到同樣的景象吧。

機器貓博物館

人文歷史

都市圈之外,日本各種形態迥異的人文風情還是令人向往的,真正美好的,大多藏在景區之中,但又不在已經完全商業化開發的地段。京都、奈良和鐮倉,是屬于聚集了大量古跡的一類景觀城市,精致的猶如一個盆栽,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

日本的城市密布形形色色的神社和寺廟,民眾信奉的是泛神論,萬物皆可為神靈,這是佛教傳承演變后的結果。即使被大量現代化產業充斥滿了整個社會,皇權、神靈依然是日本民眾的精神寄托。因此,每個城市中,都保留了很多神社用來供奉神靈。有些地方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已經建設成了高樓大廈,但原址上的神社依然會保留。例如東京的都廳,是東京市政府辦公的地方,剛建成的時候也是日本的最高建筑,在這座樓的一樓大廳的墻壁上,赫然陳列著一個神社,雖然占地很小,但也意味著對這種傳統的尊重。神社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以至于數量越來越多,而最密集的當屬前面所說的三座城市,京都、奈良和鐮倉。尤其以京都最密,大大小小的神社和寺廟多達1800多座,進而覆蓋的郊區以及鄰近的城市,例如宇治和甲賀,也都隱藏了大量的寺廟。

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且多災難,這樣的土地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然而隱忍的民族依然在這樣狹窄的島國生存了下來,并繁榮昌盛,這些神社的精神寄托是必不可少的。祭神、膜拜成為日常的一種習慣,哪怕是唯物主義的科學大拿,在這個國度出生成年,也都依然會保留這樣的傳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傳承了千年,連土地都在震動和火山噴發中不斷毀滅,但精神寄托依然維持大體不變。

在京都的寺廟中穿行,清水寺、金閣寺、東福寺、二條城、京都御所、龍安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看到一些樸素的僧人,一邊行走一邊化緣,頗有古風。二年坂三年坂的商業街上,向這樣的僧人花幾百日元求得一紙祈愿符文,也毫無做作感。寺廟庭院里大多有枯山水布置,荒蕪的砂石,靜靜的訴說著性冷的風俗,讓游人在其中感受孤寂,禪意直接傳達到了每個人的心田。而伏見稻荷大社給我帶來的驚嘆最為強烈,循著無數鳥居堆砌而成的山路,直到頂端,俯覽整個京都,尤其在游人散去之后,安靜的山道上涼風習習,兩旁的神像似乎在對著你頷首,這寂靜的山林,歲月的刻痕物化成了實體,在每一個過客的腦海中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二年坂三年坂的僧人

在奈良,最出名的當屬散養的麋鹿群,東大寺、奈良公園、若草山,買幾捆鹿仙貝,就可以讓鹿群跟隨著作揖。然而這些都不如春日大社給我帶來的震撼。無數石頭獻燈,不知被時光風化了多少歲月,層層疊疊的通向密林深處,千與千尋中的神靈仿佛就藏身在此處,似乎到了夜里,這些獻燈也會一盞接著一盞的點亮,用來迎接往生的未來佛。到了夜晚,游人散盡,大多返回大阪住宿,整個城市瞬間就安靜了下來,太陽一落山街道上就幾乎看不到行人。有一年春節的大年夜,我在這個城市度過,尋找當地的一家以鰻魚飯出名的餐館,幾乎也沒有幾桌食客,用完晚餐回酒店的路途中,沒有遇到任何行人,寂靜的山林之中,麋鹿在安睡,也許壯著膽子再去探訪春日大社,說不定就能遇到神靈圍著篝火聚會跳舞。

春日大社

在京都和奈良之間,還有古城宇治,這里除了抹茶還有平等院,遵循著佛教傳統,始于嵯峨天皇,同樣出名的還有位于京都西北郊的嵯峨嵐山和渡月橋。無論是春秋還是寒冬,這里的風景都美的如同在畫里,撒上薄薄的積雪,萬物俱寂,唯有桂川河在靜靜的流淌,穿過整個京都,與市區的鴨川匯合。在祇園旁有些小路可以直達鴨川河心的孤島上,像我這樣的隨心而行的游客,晃蕩著走上去,在異國他鄉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東京都市圈旁的鐮倉,是日本傳說中鬼怪精靈聚集的城市,這里更出名的是灌籃高手中的陵南原型鐮倉高中,海邊的晴子在揮手,美好的豆蔻年華和懵懂的愛情,在這個溫柔的海濱古城里蕩漾。坐上電車,從古老的民居里穿行到海岸線,直到抵達終點江之島,遙望富士山和太平洋,仿佛可以在海風中忘卻所有煩惱。

櫻木花道和晴子遇見的閘道口(閨女飾演小晴子)

古老的人文,撲面而來的歷史,這里不過是大唐的一個縮影,當我們把傳統丟棄殆盡的時候,有一個狹長的彈丸之地在默默的守護。無論戰亂和天災掃蕩過多少次,復古的建筑依然在原地以原貌回歸,這是日本,這是我們所鄙夷的曾經的侵略者,但每一個到訪者都不得不嘆服他們的執著與頑強。當我們飛速發展的時候,為什么不能慢下來看一看我們的鄰居,那個標榜自己曾經為道德典范的大國,何時才能半生出走,歸來仍是謙謙君子?

風景如畫

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征,富士山是無論如何也要前往游覽的地方。周邊除了忍野八海這樣極清澈的水池(其實沒多大意思),就數河口湖了。仲夏的河口湖是避暑圣地,并不太熱,隔湖觀賞富士山,遇到風平浪靜的日子,湖水倒映之下的活火山,如同身在夢境之中。我在游覽河口湖的那個夏季,住宿了一家頂樓有無邊溫泉池的酒店,趴在池沿上,遠眺與湖面融為一體的完美圓錐形山體,靜享獨有的心靈秘境。有時候到了夜晚,還會遇到學校組織學生在湖邊燃放煙花,映襯著湖水的倒影,看星野在天地之間綻放,唯獨可惜的是沒有遇上過更加壯觀的花火大會,作為一種遺憾,希望能在將來疫情之后可以前往彌補。

河口湖觀富士山
河口湖夜景

富士山周遭基本上都是日本獨有的風景小城,甲府、強羅、箱根、御殿場,藝術與商業在這里碰撞,依然和諧的融為一體。強羅是個特殊的小城,整個城市的街道都是大坡度傾斜的,攀山小火車帶著我在這個小城中穿行,如果不慎掉下一個圓形的物件,就要追著滾動的物品順坡而下很遠。這里的溫泉和住宿都是比較便宜的,而氣溫卻在炎熱的夏季尤為清涼。提前算好了時間,坐上公交車,就可以在一個個景點里切換。日本人最擅長將景色修整至精致,每個細節都務求完美到位,因此強羅的鐵軌邊,即使人跡罕至,大團的繡球花也會整齊有序的擁滿眼簾,在這樣的小火車上前行,每個人都會掏出相機不停的拍照攝影。

強羅小火車

日本人在園藝上非常講究,河口湖畔、甲府和強羅的道路旁都布滿了精心修剪的花卉,松樹也被修整成獨特的造型,而且看起來就不像是最近一兩年設計的,這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藝術品,而這些植物藝術品的集大成者,就要數北海道的中心富良野了。這里有著名的薰衣草花田和五顏六色的四季彩之丘,置身其中,幾乎以為來到了童話世界。

四季彩之丘

在美瑛租上一輛自行車,騎行于超廣角之路和拼布之路,七月中下旬的陽光雖然強烈,但氣溫依然是涼爽宜人的,把三歲的閨女放在車后的兒童座椅上,騎行在廣闊無垠的一望無際的丘陵草原上,路過親子之樹,仿若整個世界只剩下了父女倆,我是那棵大樹,來守護女兒美妙的夢。

親子之樹

北海道的風景當然不僅僅是這些遼闊的草原和花海,在札幌到小樽之間,海上電車宛如《千與千尋》中的場景,晃悠悠的一路,除了羨慕當地人可以每天乘這輛車通行之外,別無他想。透過車窗遙看太平洋的廣闊無垠,仿佛自己身處在畫中行走,白先生可能隨時化龍伴隨旅途,這么一想,千尋陶醉其中連自己的名字都忘記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呢。

小樽的運河

從札幌到函館,途徑大沼公園,這里也可以租一輛自行車,環湖而行,幾乎每轉過一個彎都會見到不同的風景,女兒在車后大聲歡呼,喊著“加油”給做父親的鼓勁,讓我更充滿了力量,在美麗的風景畫中奮力前行。大沼公園、小樽的運河、登別地獄谷,別樣的異國風景,溫柔與熱烈并存,讓我期待可以再次歸來,與北海道相約在春夏秋冬。

大沼公園

在另一處,富士山麓的箱根,這里是一個活火山的現實博物館,第一次來的時候有幸可以走進火山口觀賞里面的風景,第二次來的時候,這里卻因為火山活動而封閉了多年。但是黑色的溫泉蛋還是可以買到的,而且因為火山口被封閉,因此游客也少了很多,在熱氣騰騰的火山余燼之中行走,頗能感受到地球發怒的威力。箱根和登別的地獄谷,硫磺的色彩,冒煙的表面,雖然氣勢上不如美國的黃石公園,但對于一個長期生活在穩定地殼上的平凡人來說,還是非常震撼的。而箱根底下就是蘆之湖,又是一片靚麗湖景,日本降雨量充足,水資源豐富,因此飲用水也都是軟水為主,可以直飲,這給旅途增加了不少便利,任何一個水龍頭,只要看見就可以上去擰開解渴,不用關心飲水問題的旅途還是非常愜意的。

溫泉煮出來的黑雞蛋

在霓虹國,見得最多的還是那片海,藍色的一塵不染的深邃的海洋,她會出現在北海道某條道路的盡頭,也會出現在疾馳的新干線一邊,出現在鐮倉江之島和沖繩的四周,出現在淡路島的跨海大橋下,出現在名古屋、大阪和高松的國際機場飛機下,圍繞著伊豆半島在相模灣和東京灣,也會不經意的在你俯覽夜景的時候成為黑色的背景。而夜景,除了東京和大阪,就數函館了,隨著夜幕的降臨,地面的路燈亮起,和星空交相輝映,仲夏夜,習習海風伴隨著星海與燈海,充滿了一切浪漫的元素。

函館夜景

還有雪景,長野白馬舉辦過冬季奧運會,二月的時候這里的雪一直不停的下,而氣溫又比較高,所以一邊融化一邊積雪,使得在這里的雪積的很厚很柔軟,有粉雪之稱,一旦天氣放晴,白茫茫一片美到令人窒息。我在這里學會了滑雪,但這里顯然起點太高,以至于后來凡是雪場都不由自主的跟白馬的作對比,進而嫌棄其他地方的滑雪場。

長野白馬

一年四季,歲月如梭,在這片狹窄的土地上,匯集了太多美景,也難怪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有甜美的飲水,溫和的海洋氣候,融入自然的城市,再加上不爭和樸素的人生觀。也許有人說適合老人,是的,也許缺乏太多競爭,墨守成規的社會的確會缺乏一些活力,但我們回過頭再想一想,瘋狂的內卷,只要競爭過其他人就可以讓自己過上好日子的行為,在百年之后,在世界遁入洪荒末世之后,都算得上什么呢?也許內心的樸素才能匹配這樣的自然界,也許不爭才是真正的大道至簡。

唯有美食

日本的飲食是包容萬象的,但萬物皆可刺身的確屬于他們的獨創。食物的新鮮度是刺身的關鍵要素,因此食材要鮮活,刀工要快,上了桌子,讓鮮味在舌頭的味蕾上爆裂,配上芥末和醬油,別有一番風味。大阪和札幌各有一家做蟹的店,蟹本家和蟹道樂,兩家店的生意都非常好,日式榻榻米的包間,身著和服的服務員,帝王蟹在水池里張牙舞爪,等待著食客的挑選。除了價格貴了點,其他沒毛病,兩家體驗下來,我個人感覺北海道的蟹本家似乎口味更好些,當然蟹肉的刺身,感覺口味還是重了點。

蟹肉的一百種吃法

日本料理以品種繁多,但分量奇少著稱,一頓飯下來,桌上可以擺出幾十個小碟,但我依然沒吃飽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的料理比較貴,為了省錢我也很少去品嘗,那么路邊的家常菜館就是我在旅途中常去的地方了。そば,就是面條,是日本人飯桌上的常客,不過我無法理解的是,日本家常菜大多是一份面一份飯的混搭,后來看資料說是二戰后日本糧食匱乏,西方援助的大多是面粉,因此改變了這個民族的飲食習慣,變成了一份飯一份面條的搭配。除了面條,還有大阪燒、鰻魚蓋飯、燒鳥之類家常菜館,大阪燒口味很接近中國人的口味,而在名古屋品嘗了百年老字號蓬萊軒的鰻魚蓋飯,則是我吃過的最棒的。還有一次在新宿的一家館子品嘗了一次全豆腐宴,基本上我以后是不會去嘗試這種單一食材折騰出來的花樣了。

壽司也是我喜歡的日料,可惜每次吃不了多少就飽腹了,經常不盡興。還有神戶的生前做過馬殺雞的牛排,一千多元一份,大多數就是看廚師的表演了,看他們怎么在幾根手指大的牛肉上發揮演技,吃完除了牙縫被填滿,回憶一下似乎只剩下廚師的演出了。有時候會遇上住宿的酒店包了自助餐,或者去品嘗一些放題(自助餐)店,大多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飲食上,日本料理其實也是挺重口味的,尤其是北方,鹽放的很多,但大多數是沒有辣味的,即使日本人說的超級辣,往往放到中國也只是小兒科。燒烤和油炸食物,在國內都認為是不健康的,但在日本也非常常見,天婦羅不就是基本上做到了萬物皆可炸的程度么,不管葷的素的,裹上面包糠,兩面炸至金黃,就可以讓食客大贊“美味しい”。

此外,電車站往往也是各種當地美食聚集的地方,甚至在新干線上兜售的飯團和定食都別有一番風味。而旅途中匆匆解決飽腹問題的時候,也經常是在便利店,日式的小點心小零食,不但和外包裝上幾乎保持一致,而且口味往往也是令人滿意的,很少會遇到莫名其妙無法下咽的食物。為了趕行程或者沒有中意的小店,便利店就會成為我的首選,點一份炒面,在名古屋,大阪和東京的街頭巷尾,跟著當地的打工人坐在便利店里的同一張餐桌上,體驗他們的辛苦和匆忙。

閨女在等北海道美食

對于用餐的環境,札幌的拉面橫町真是別有特色了,一人多寬的小巷子里面,兩邊皆是拉面店,往往店里只有一個經營者,投幣自助購買用餐券后,交給唯一的老板,看他嫻熟的一頓操作猛如虎,幾碗面條就端了上來,當然座位也是沿街而設的,擁擠的后背都會被橫町里面的路人碰到。雖然店很多且都是做拉面,但口味風格也都做出了差別,看來他們也是注重差異化競爭的。在東京上野,也有這樣的一處小巷子,經營者在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只有3,4個平方的面積就做起了生意,還可以照顧到每一位食客,口味也都不差,雖然擁擠,但給人一種溫馨感,《深夜食堂》的既視感似乎在身邊實景上演。

這樣的情景國內也在出現,杭州西湖邊的龍翔橋地鐵站旁也有這樣的一條地下美食街,也是在狹窄的走廊兩邊設立大量的美食小店,每次去那個地方,都會讓我想起拉面橫町、上野、道頓崛和新宿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店。也許像家一樣的環境才是普通一餐家常菜所該有的體驗吧。

旅途故事

去日本的次數多了,自然會有一些或平淡或感動或驚奇的故事。

在京都,有一次等候公交車的時候,一位看起來很干凈且精神抖擻的白發老人走過來熱情的和我聊天,那會我的日語很蹩腳,只能在手勢比劃下略微進行溝通,但老人依然滔滔不絕的給我介紹著京都的景點,好像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熱情。大多數的日本老人,都有著這樣的一種熱情洋溢的心態,喜歡幫助別人。有一次在郊區的電車上,女兒有些不舒服,哭著個臉,立即就有兩位老太太前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在異國他鄉,遇到這樣的熱情的老人,是讓人分外感動的。但在幾個大都市,很少能遇到這樣的情景,日本的年輕人大多數保持著對外人的戒備,雖然如果你真的有求于他們,也會得到熱情的回應。

在非旅游城市的沼津,冷漠的感覺就削弱了很多,凡是登山的途中遇到的人,都會對你說“こんにちは(您好)”,到了山頂,還會看到給野貓帶來口糧的當地人,他會跟你講每一只貓咪身上發生的故事,雖然聽不懂,但坐在他的身旁聽著溫柔的日語娓娓道來,就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陽光西斜,照耀在身上懶洋洋的,讓人錯以為回到了80年代甚至更早時期淳樸的中國。在小河邊閑逛,還曾經看到過一位正在打掃屋頂的房主,勤勞的人看到了我,向我揮手致意,仿佛在等待我前去做客。這就是矛盾的日本,城市的冷漠,鄉村的熱情,交雜捏揉在一塊,也許這就是日本的冰與火之歌吧。

閨女和鹿

在日本最多的感受還是“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潛規則,每個人都守好自己的本分,即使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也不輕易求助他人。很多行為也會因此被認為是失禮的,例如在大街上一邊吃東西一邊走路,往往就會吸引來大量驚訝的目光,以至于剛開始不知道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身上衣服穿錯了,或者臉上有什么異物。很多情況下,到處都沒有垃圾箱,必須自己隨身把垃圾帶走,這也是一種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思想在起作用。我們中國人如果不能體會這種規則,去打擾到他人,往往也會迎來異樣的目光。大陸國家來的人,往往不會有這樣的行為束縛,更加隨心所欲,而島國物資匱乏年代養成的習慣卻一代代相傳,哪怕當今的日本其實早就物質豐腴。

獨特的溫泉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在選擇酒店的時候,也會很看重這家酒店的溫泉是否有特色。在寒冷的冬季,或者徒步了一天后,讓疲憊的身體浸泡在溫暖的熱湯之中,治愈的感覺遍布身體內外。白馬的民宿,有幸住宿的酒店溫泉更是直接坐落在冰雪之中,旁邊厚厚的積雪,湯池中有點燙手的泉水,堪稱冰火兩重天。據說日本有混浴的溫泉,我是沒有遇到過,因為日式溫泉都是要裸浴的,所以還沒見到過男女不分家的情況。但讓人驚異的是,女性服務員卻可以隨意進出男性湯池,若無其事的做著打掃的工作。第一次遇到是在北海道的函館,一個年輕的看起來不到30歲的妹子,就這么淡然的在一群裸男之間收拾著更衣室,最初我以為是北海道習俗比較奔放,后來在大阪和東京也都遇到了這種情況,甚至有一次和幾個臺灣游客一邊泡湯一邊討論了一會原因。臺灣人認為這是日本女性地位比較低的問題,我倒是覺得是日本社會的包容性比較強的體現吧。

國內還會有很多人好奇日本的黑社會和紅燈區,東京和大阪,甚至是沖繩都有這樣的地段,紅燈區都是黑社會主導和管理的,因此如果不小心預訂的酒店恰好距離紅燈區很近,那么就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些街頭混混了,這些酒店的價格也會比其他正常地區的要便宜一些。但井水不犯河水,黑社會管轄下的街區治安往往是很不錯的,而紅燈區只接待日本人,外國游客在外面看看牛郎和藝妓飽飽眼福也就可以了。據說色情業是日本的支柱產業之一,看到飛田新地、池袋等等著名紅燈區的繁華,的確是讓人相信這一點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

對于日本,國內的輿論一直是很緊張的,但大多只是井底之蛙的言論,缺乏真正理性的思考。

很多對日本社會的一些感受,并不能通過這篇短短的隨筆來描述。而但凡不能說透的東西,都需要時間來釋懷。疫情之下,歲月如梭,不能預見到底什么時候還可以再去日本旅游。我還想在鴨川上遙望嵐山,還想攀爬征服富士山,還想去一趟北海道的阿寒町,站在亞洲的東北角,對著太平洋呼喊。還想帶著女兒,穿梭在人潮洶涌之中,感受日本的文化和優秀的人文素養。

但愿疫情之后,歲月依然靜好,因為災難從來就沒有對任何一個頑強且堅守的民族會產生真正的影響。但愿再歸來時,那個熟悉的日本也依然保持著大唐遺風,在等待我去發掘傳統和歷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43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3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555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00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29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7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76評論 3 44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3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86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1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4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2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20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6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6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04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