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 0121 箏小錢
01 為什么只找一件事就夠了
你是否跟曾經的我一樣,投入了太多領域,學的太多太雜,不知道聚焦在哪里,以我最近的探索經驗,問你三個問題:
你的生命數字是否是3,這種人偏糾結,看到什么新鮮的都想試試,很難決斷
你是否是一個職場寶媽,工作、帶娃、個人成長三個領域的學習你都想兼顧
你是否比較好強,總想做的更好一些,更努力一些,期待也非常多
我們也知道要找到一件事聚焦下去,然而就是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是什么,我們焦慮,對自己不滿意,我們感覺自己就是“低水平的勤奮”,看著自己月回顧滿滿當當,但生說自己是懶惰的人,只有自己知道這是為什么。
那我們為啥會攬那么多活兒做,為什么報很多課程,寧可囤著不看也得接著買,到底是為什么?
永澄老師剖析出三個原因:
a.囤知識跟囤貨一個道理,你可以反過來看看自己家里,是不是囤了很多將來有可能有用的東西;
b.自以為自己能完成,比如以為自己時間掌控力很好,自律性很強, 協調家人和工作能力很棒,掌控情緒的能力很到位,就給自己定了很多任務;
c.看到一些成績就飄了,真以為自己是這塊料而沒有思考為啥這次成績好,是不是恰好有那么一個檔口讓你趕上了,是不是借用了誰/什么渠道的外力,單靠自己有沒有這種可能?
也就是永澄老師總結的這句話:對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認識不足。
02 如何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如果說永澄老師提到的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理解不了,那就回顧課程1里面秋葉大叔留的作業:
你要挖掘什么潛能
為什么要做
這樣做到底是為什么?
一直追問下去,慢慢就找到答案了。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已經投入了那么多領域,難道時間都浪費了嗎?有什么方法可以既找到自己的潛能點又能兼容已經投入的領域呢?
回顧第二課,一刀老師給我們的“興趣盤點表”,第一列寫上所有你感興趣的點,盡量寫細致一點,不要寫讀書、畫畫、育兒這么寬泛,比如畫畫,你是喜歡水彩畫里的什么類型,自己能看懂就行。
等所有的興趣點都列完,再根據市場需求、自身能力分別選擇,最后九宮格位置會自動顯示出來
你可以根據內心的期待略微調整下剛才選擇的,最終判斷下你的1、2、3項潛能是什么。至于怎么去選擇,尤其是市場需求,你可以自己調研或者詢問專家老師的意見,或者干脆在群里跟大家聊一聊這個領域的市場需求量。
當九宮格位置確定,再用“天賦評分表”判斷哪個是高潛。這個確定之后,再把自己之前投入的領域拿出來看看,結合下面永澄老師這張圖:
這張圖可能很多人都見過,我理解就是一堆現實中的東西,投影組合成為一個理想中的東西,
投影中理想中的東西=你的高潛
現實中的多件東西=你已經投入的領域
按照這個等式看看,你是否有所啟發,我舉個例子。
我的高潛=講書人
現實中的東西,我學過PPT、手繪,開過讀書訓練營,做過三十次左右的線上分享,我的聲音非常有特點,辨識度很高,聽起來很舒服,我的邏輯思考能力比較好,我有專業的客服經驗,能提前思考用戶想知道的……
看起來我現實中的東西特別雜亂,以前想破頭也不可能想到能拼出來一個什么,但是投影效果就是講書人。
那么,誰給了我們投影的能力?潛能發掘營以及各位老師們。
03 怎么去做這件重要的事
秋葉大叔給了明確的路徑規劃圖,如何卡位和上位,重新回顧課程1,再去體會一遍,然后結合永澄老師提到的這張圖
以前我們遇到一個方向時,大概思考路徑就是這事該咋辦?但是永澄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我到底想干到什么程度?
按照問題導向,我想成為講書人,可能就想著我得準備什么書,去什么平臺寫文章、做直播、做微課,然后怎樣怎樣,但是我何年何月可以超越成甲老師呢?
反過來,如果我把講書人的期待想清楚,倒推“我要做到這樣,我該做什么”的思考方法。
接下來按照永澄老師的引導思路思考:
這事對別人有沒有價值
這事對我的認知深度提升有沒有幫助
這事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別逼自己
這事是否會產生復利,邊際成本是否會持續遞減(如果成長是個指數函數,你的底數必須大于1才行,此句可以百度指數函數圖像)
這事是否有更多的正向黑天鵝事件
思考完這幾個問題,便可以確認這個期待到底是怎樣的。(我的講書人期待細節不太方便公開)
把這個期待寫在紙上,用Port 模型梳理
永澄老師還提到了RSQC 模型,這個模型主要用于當你手里一堆事情要做讓你焦慮,趕緊拿出來用,如果質量必須是這么高那么時間務必多給自己一些,具體去搜“永澄老師”公眾號關鍵字回復。
最后易仁永澄老師的分享,非常受用。
圖片歸易仁永澄老師所有
=====================================
END
講書人箏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