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種理性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大家都知道,實驗的結論是那些不能等的孩子往往比能等的孩子,也就是可以延遲享樂的孩子更有出息。我們往往把原因歸結為孩子的天性。然后Douglas T.K.在《The Rational Animal: How Evolution Made Us Smarter Than We Think》一書中告訴我們真正的原因是和孩子成長的環境相關。
進化心理學的“生命史”理論“認為,每個動物的一生簡單來說就是積累和花費。積累就是補充營養,鍛煉身體,而花費就是傳播后代。動物們積累和花費的策略又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慢策略,像大象,沒有天敵所以可以慢慢的積累,不用大量繁殖。而大部分動物都是快策略,因為生命的短暫所以必須很早就性成熟然后大量繁殖,否則就無法傳遞自己的基因。
對人而言,那些家庭環境穩定的孩子,通常青春期來的較晚,結婚生子也晚,壽命更長。而那些父母離異,然后又頻繁換伴侶的孩子則更可能早熟早育。試想當你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有很多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時,今天你得到了一塊糖,你會把它留到明天么?當孩子可以穩定的得到食物,就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若食物來源不穩定,長大也會缺乏自控力。
所以孩子能不能延遲享樂跟Ta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系,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Ta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有好東西不要一次吃完,要分幾次慢慢吃。高興了也不要連玩好幾天,不高興了也不要連續好幾天不讓玩。
很多看似荒唐的行為,背后都基因和環境共同制造的枷鎖在控制著我們的“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