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顏料如果吸收光譜內的所有可見光,不反射任何顏色的光,人眼的感覺就是黑色的。如果將三原色的顏料以恰當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會感覺為黑色。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如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如黑色的瞳孔)。
以上是必應網典關于黑色的定義。有趣的是,黑天鵝的出現跟黑色的產生異曲同工:
- 缺少光:認知斯坦是黃粱美夢,人類是認知自大的。你所知道的與你以為你知道的完全不同。
- 所有的色光被吸收:沉默的證據,事件的隨機性被掩蓋;證實謬誤,人類總是依靠過去經驗來做判斷。然而我們通過觀察或經驗獲得的知識具有嚴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什么是黑天鵝
- 稀有性:通常在預期之外,我們看不到它產生的任何證據。
- 極大的沖擊性:極端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如08年金融危機,911事件等
- 事后的可預測性:我們的本能促使我們在事件發生后去尋找原因,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
黑天鵝無法預測的原因
我們傾向于活平均斯坦里【事件是符合理性的、有邏輯的、事件分布服從高斯“鐘形曲線”】,然而歷史從來都不是遵循平均斯坦的平滑緩慢前行邏輯,歷史是跳躍式發展的,歷史的存在于極端斯坦,是由一個個大事件(黑天鵝)推動的。
黑天鵝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使用現成的方法引起的,然后基于偽造的結果確立錯誤的信心。黑天鵝是無法預測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證實謬誤。我們只關注從已觀察到的事物中預先挑選出來的那部分。你不能根據一個農夫連續給火雞喂食了1000天的經驗而判斷第1001天農夫會繼續喂食而不是殺掉火雞,你也不能憑著以往戰爭中經驗來修建法德邊界的圍墻,其結果必定是失敗。
2、敘述謬誤。我們喜歡簡單而非復雜、具體而非抽象、有因果關系的東西。所以人們會對一件事情加入自己的思想來簡化、具體化、因果化。我們喜歡故事,喜歡總結,喜歡簡化。我們偏好明顯模式,我們用符合這個模式的故事欺騙自己這便是敘述謬誤。
3、活在希望的小屋。我們假裝黑天鵝現象不存在,我們的本性不習慣黑天鵝現象。這些都是妨礙我們邏輯思維的情緒。
4、沉默的證據。沉默的證據掩蓋了事件的隨機性,使我們對事件發生的概率產生錯誤的觀念。功者為什么會成功?和失敗者有什么區別?那僅僅是因為運氣而已,是因為歷史選擇了他。
5、過濾性錯誤。我們“犯過濾性錯誤”:我們只關注一些有明確定義的不確定性現象,一些特定的黑天鵝現象(而不關注那些不太容易想到的)。
如何從黑天鵝現象中全身而退
1.不企圖預測。黑天鵝的發生無法預測,我們總是高徒自己的知識,低估不確定性。對于不可預測的事情作出錯誤的預測而采取錯誤的行動,只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2.學會區分正面意外和負面意外。抓住一切機會,或者任何像機會的東西。要記住,機會很少。
3.不尋找精確和局部的東西,不要狹隘,要有大局觀。
4.保持充足的冗余,冗余意味著保險,冗余的對立面是天真的優化。
5. 在思維中避免從眾,這種態度受制于一種行為方式,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并從中找出那些有價值的只是。
6. 藐視命運。拒絕追趕時間表,體會“優雅”的真正價值和行為重點美學。不能達到比人對你期望的成功,只有在它也是你所追求的東西時才是痛苦的。
黑天鵝哲學
1. 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很多黑天鵝事件正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我們專注于反知識,也就是專注于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會有很多事情可做。
2. 永遠不可能知道未知,因為從定義上講,它是未知的。但是,我總是可以猜測它會怎么樣影響我,并且我應該基于這一點作出自己的決策。
3. 認知斯坦:所有人都是認知者的社會,一個認知者能當選的社會。是一個以承認無知而不是承認有知為基礎的社會。
4. 長尾是極端斯坦的產物,它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不公平。
5. 即使我們取得了知識上的進步和成長,未來仍會越來越不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