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那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讀過那么多育兒經,依然養不好小孩。
這兩天恬妞生病了。
發燒、咳嗽、流鼻涕把這個小人兒折磨的不輕,她淚眼婆娑,食欲全無。實在難受了就哭的稀里嘩啦,讓人聽了特別揪心。
作為孩子媽,我自然也是特別心疼與難過。但是陪著孩子走過一年半光陰,遇到孩子的一些大大小小狀況,也漸漸少了一份兵荒馬亂,多了一份淡定平和。
通過不斷的體會與反省,讓我深感育兒的路上,明白一些道理,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一、為什么要用別人大眾的理論里來養育你家獨一無二的娃?
記得恬妞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和周同學就像迎接一場大考一樣,育兒大咖的書是挨本讀過,各平臺育兒的相關文章,還有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理論著述,是能讀多少讀多少,所以到娃出生的時候,我和恬爸覺得,至少心里是有點數了吧,起碼理論儲備還挺深厚的。
恬妞出生后,才知道她就是徹徹底底的高需求寶寶。她睡覺屬于比較折騰人的,就是要抱睡,一放下就秒醒秒哭。這時候我看的育兒理念里就告訴,小孩子堅決不能養成抱睡的習慣,而且不能是哭了就抱,要不哭了才抱。
我承認,我們過了一段極度擰巴和痛苦的階段。現實的情形和書中理論差距太大,不抱,恬妞就一直躺那哭,直到臉紅脖子粗、上氣不接下氣要窒息的感覺……
好吧,母愛的荷爾蒙讓我再也受不了各種無情的理論裁斷。抱著睡、哭了哄,晚睡不強迫等等,只要寶寶舒服了,其他愛咋咋地吧!
后面六個月過后,寶寶好像一下子開竅一般,慢慢向天使寶寶邁進,睡覺什么的都比較乖了。我才發現,有些小孩可能天生就比較乖巧省心,但也有那么一些寶寶,她天生安全感不強,需要你全身心的去愛護她,她才會慢慢習慣這個新世界。
所以,有些道理要吸收,有些道理請辨別,有些道理該拋棄,不殘酷的愛才是終極真理。
因為再有名的育兒理論,都不一定適用你家那個獨一無二的娃。
二、你見過一個從沒有生過病就長大了的孩子嗎?
恬妞十三個月大的時候,得了一場感冒。現在還記得,夜里我抱著難受的寶寶坐了一夜,心情糟透了,覺得怎么就讓孩子生病呢?真是太失敗了。第二天早上我去上班特別沒精神,寫東西狀況百出,給客戶的策劃質量慘不忍睹。
領導問我原因,我說寶寶生病了,自己特別難過和痛苦。
當時領導對我說,“別太自責和憂傷了,沒有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會伴隨著生病,不是嗎?”
是啊,不管我們再怎么細心怎么呵護,總有一些主觀或客觀的、自身或外在的因素導致了寶寶不可避免的要生一些病。就像我這樣吃飯、喝水、呼吸空氣一般,生病也是每個寶寶成長的必修課。
這倒不是給了你不細心帶孩子的理由,只是想告訴大家,做好我們能做好的一切,其他的,交給生活。如果寶寶真的生病了,那么請樂觀的、鎮定的、不那么憂傷、不那么沉重的面對,畢竟輕松積極的氛圍,也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和恢復呢。
而且,你會發現,你態度樂觀、輕松起來了,小孩子的病也真的好的快了呢。
三、慢慢來,你又著急了是嗎?
恬妞十一個月還沒有出牙,家人和我自己都有些著急。再看看周圍的一些同齡的小寶寶,人家都六個月就長牙,一歲了就六七顆牙了呢。
我們家寶貝會不會有什么問題啊?
后面憂心忡忡地和媽媽說起來,她說,你給寶寶好的營養,好的鍛煉了嗎?如果做到了,那你見過一個沒有長牙的人嗎?
和領導的話一樣,說的我啞口無言。
那好吧,寶寶不會坐,再等等吧,不會爬,再等等吧,不會說話,再等等把……上帝讓你牽著一只小蝸牛散步,除了陪她一起努力,你就多些耐心慢慢來吧!
四、誰說寶寶就是你希望的那個性格樣子呢?
自己是個有點內向靦腆的性格,但是打心眼里希望恬妞能外向開朗一些。所以從一歲起我就有意無意的想多多訓練一下。
很可惜,在兒童樂園里,我發現她也不喜歡和同齡寶寶玩鬧,而是自己呆在一邊玩自己的小小玩具。平日里也不喜歡集體的游戲,不喜歡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總之,她很喜歡一個人玩,不怎么合群。
我和恬爸說,哎呀,這小妞不會就這樣定型了吧,這性格長大了會不會吃不開啊?
恬爸說,你怎么非要按照你希望的性格來呢,我閨女是怎樣的性格就怎樣,吃不開我養她一輩子!
后面又接一句,“話又說回來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就等她以后有福有有財養我們吧,哈哈!
我不指望她以后一定要養我們,她從來沒有要求我們比別的父母優秀,我又為什么一定要要求她比別的孩子更強呢?
愛與自由,才是真正的育兒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