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你說話的溫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日]齋藤孝)一書,其中作者主要觀點是說話方式影響思維,而思維決定成敗。的確,說話、寫作、肢體行為都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各有各自的特點,其中,說話是最能立即表達思維敏捷度的方式之一。凡事都有方法技巧,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說話的三種有效方法。
馬上能用的說話法
001先總后分
就是要先整體后具體的進行闡述,如參加某某項目論證會,你作為一名專家進行發言,可以說:“我詳細瀏覽了一遍可研報告,整體上該項目符合節能環保總的原則,設計內容規范合理,操作性可行......,針對技術工程方面我想具體講三點意見,與大家共同探討......”,此種方法,是在對項目有了全面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對具體細節進行有效溝通,在為大家吃了定心丸之后,再讓大家知道不足改進之處,起到引起大家注意,表達自己觀點的目的。
002直擊需求
時間寶貴,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將最重要的事情優先表達出來。如你作為一名樓房設計師,在給大BOSS匯報PPT時,一開始你就把放在最后一頁的圖紙成果展示出來,然后說:“各位領導,這是今天設計的最終圖紙成果,今天的設計主要是參照哥特式建筑形式,兼具實用性與采光度為主,以客戶需求為第一要素,這次設計我們采用了12345項最新的區別以往的特點,下面讓我來給大家匯報設計思路與創意......。原則就是節省時間,讓對方看到你的誠意。
003高級詞匯
對于職場來說,由于同事之間經常匯報溝通,彼此相互了解,也都知道彼此想法,如果在討論或匯報中,冷不防提出一句“高級詞匯”,會讓人有刮目相看的效果。如有一次,某位CEO召集大家開會,讓大家針對團隊建設和工作效率相互交流一下彼此看法,這時有位同事,就在發言中提出了“飛輪效應”、“杠桿解”等新穎的概念,CEO也不住的頻頻點頭,最后在出會議紀要時,CEO就用他理解的方式對這些概念進行了提升提煉,更好的指導了今后的工作。
(注: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達到某一臨界點后,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杠桿解,是指遇到棘手的問題,找到了一種能四兩撥千斤的解決方法,或者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只用關鍵的一招,就解決了該問題。)高級詞匯就是將學到的新知識與自己的工作生活相結合,達到融匯貫通,不斷迭代的效果。
隨手可用的繪圖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所聽所想用筆繪制下來,再將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填充,這樣當要發言或演說時,就可以比別人更能全面的準確的進行表述。隨手繪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過一段時間如果忘記的話,可以再次起到提醒的作用,而且還能繼續延伸擴展,將當初考慮不全面的事項進行修改補充,這是一種不斷精進的過程。當然繪圖的方法沒有固定格式,可以依據自己興趣愛好,只要能夠快速準確的給予反饋就OK了。
書中提出的辦法是將所記的關鍵詞羅列在紙的左側,在紙的右側寫出對策。最后在下面對決策進行綜合考慮,寫出最終方案。我的記錄是將在重點前方用“*”號表示,起到特別注意的作用。再將不懂的,需要與別人或自己了解的問題用圓圈套住,以示提醒。無論用什么方法,關鍵是要讓思維能跟得上大家的思路,更好的將問題深入探討解決下去。
像寫一樣去說
寫與說很不一樣,寫是能夠邏輯嚴謹,有時間思考,可以隨時更改。說是與思維幾乎同步,靈敏性高,即時反饋強。如果將說話與寫作相結合,即能反應迅速,又能邏輯嚴謹,那么對外溝通能力就會大大增強,想不優秀都很難。為了達到理想說話狀態,我們就要刻意練習,首先就要注意避免使用助動詞"啊”,“嗯”,“哦”,有意識的去控制。其次,經常鍛煉自己針對一個主題的闡述能力,用手機記錄你簡潔的表達,反復聽反復修正。最后還是要多聽多看多說,尋找TED有名的演講,先學習,再自己寫下或在腦海中簡潔復述,用手機錄像功能將自己的表情和聲音記錄,多加鍛煉相互比對,相信你也會成為說話高手。
心得體會
說話是思維的外在表現,也是自我向外界溝通的武器。說話要講究方式方法,可以先整體再具體的說,也可以先重點再細分的說,又可以引經據典創新的說,還可以繪圖寫下重點再去說。總之,方法萬萬千千,但是,即使是知道了所有方法,不去刻意鍛煉,刻意培養,刻意總結,效果依然不會顯現,為了做最好的自己,為了跨越面前的鴻溝,為了挑戰自我實現價值,請你我勇敢的去做,全力去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