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回家吃飯吃的都是什么?煎餃(也有叫鍋貼的吧)。
圖片來自網絡
自從去年還是前年老爸掌握了這項烹飪技巧,每次我們幾個回去就都會做,而且執著到什么地步:飯可以不燒或燒的少一些,但煎餃不能少。差不多已經變成我們家聚會的主食了(咱和咱祖先都生活在南方)。
最近一次回去,我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以前回去的早,餃子都是我和我姐還有媽包(我媽包的差些)。那一次我們去的晚,正好趕上吃飯。我看到包好的餃子,心想,喲,包的不錯,看來媽包餃子的技術進步了。結果發現,這些都是我爸包的,我都驚呆了。
煎餃子的鐵質平底鍋是我爸花十塊錢買來的,因為鍋不給力,所以煎的時候特別考驗功力。老爸通過一次次失敗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經驗,當然只適用于他那個十塊錢的鍋。我們每次吃都要對這一鍋煎得好壞評價一番(就你們話多):這幾個黑了,煎過頭了·····老爸就會找幾個好的說,這兩個好,你們吃,那幾個留著我吃。當然,老爸已經很少給我們這樣的吐槽機會了。最近幾次回去都是啥也不說,悶頭吃,下手晚了就沒了(表姐表弟也加入了)。
我是不是該攢錢給他買個鍋啊。
前段時間,我媽也掌握了一項新技能:糯米肉丸子。它們以后將和煎餃一起并頓頓出現在我們團聚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