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能活一百歲,那么再過一年我即將走完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至今日,我對自己的反思有兩點:
1.沒有好好學習;
2.沒有好好玩。
我出生在一個望子成龍的傳統家庭,所有的玩耍都是有條件的。我父母說過,寫好作業,就可以出來玩。我有寫好老師布置的作業,雖然不算認真。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寫完作業還要看課外書,還有額外獎勵的習題冊,萬幸的是家里經濟條件不算好,沒有給我報名任何課外輔導班。
唯一的一次課外輔導班還是我主動要求報名的學校興趣班,去學習下象棋。每次上完課,我爸總會第一時間把我拽到棋盤上,檢查我學習的如何,他會讓一半的棋子不動,把我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嘲諷我花錢到底學了什么。因為他覺得我在課上是在玩,實在浪費錢。可是那個時候我小學一年級,才剛剛學會象棋規則“馬走日、象走田、小卒子能過河”,后來我再也不想下象棋了。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父母雖然管的嚴格,但是并不能阻止我偷偷的玩,我發現只要我坐在書桌前,他們就默認我在學習了。畢竟按照他們的想法,學習就是學習,玩耍就是玩耍,沒有必要欺騙別人。我很是認同他們的想法,不過我是不能執行。
不錯,學習確實是為了自己的學習,但是我想為了父母的面子去學習,每當學習的時候,我總是聽見內在的狂呼,我想去玩,我不想學習,我想痛痛快快的打籃球,我想通宵達旦的打游戲,我不會搓麻和殼牌,也是因為父母嚴格管制。我想發狂的撕掉所有的習題冊,我不想明天去上課,但是父母管教孩子的手法是一流的,所有的問題夠可以通過打一頓解決。我害怕被打,所有的玩耍的想法,統統放在腦子里面。
我想了一切的辦法去玩,在看書的時候,買個MP4,下載幾部電影,偷偷的夾雜在書本里面;既然不能離開書桌,那么看什么書會心情好,就看什么書,漫畫,意林,故事會等等。
等到成績下來,父母發現成績如此之差,又覺得每日學習很久,想必是笨的可以,索性不去管我了。
就這樣,在別人玩的時候,我在玩;在別人學習的時候,我在玩;在別人吃飯,睡覺的時候,我還在玩。我想到一句不是很恰當的話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雖然不是合適,但是能夠講明白,在父母威嚴之下,偷偷的玩耍,是多么有趣的事情,盡讓我樂此不疲。
因為總是偷偷的去玩,玩的不盡興,也玩不出什么成績,玩累了就去學習,學習一小會又去玩,所以我的成績總是時好時壞,父母對待我的學習雖然嚴格,但是畢竟不懂,不懂我在學什么,也不懂我究竟想如何。我曾經試探給他們,表達我想玩,但是最終發現,他們并不接受我想玩的想法。
我必須變得聰明一點,我不能直接說我要去玩耍,我只能說,我去學校,我去圖書館,我去一切聽上去是可以學習或者不是能夠玩的地方。
喜歡玩耍的孩子總會被貼上沒出息的標簽,我爸一直和我說,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待在一起,才會有進步。我想這也許是他每天雷打不動,跑去樓下洗車鋪打牌的原因吧!
中國的父母喜歡把對生活的無力感,轉化成對子女的壓力,我媽是優秀的代表。我媽常常和我念叨:別看你媽我沒有什么,但是我心高,我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你身上了。你看你小時候,電視上出現個什么知識,我都會講給你聽,希望你能贏在起跑線。
我:哎,我的起跑線不是你們嘛!
我媽:“雖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我努力讓你吃得飽穿得暖,操持家務,讓你安心學習,你可要好好學習,你要知道,學習是為你自己,我是不求你回報的”
我:我知道學習是為了我自己,我覺得我擅長文科課程
我媽:學文科的將來沒出息
我:那我選理科吧
我媽:你理科這么差能行嗎
我:總要選一個吧
我媽:你爸還有你大舅的意思是,學好數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
我:。。。。。。我知道了。
我后來算是明白了,玩是不要想,學習也不能按照自己想學的學習,有人會說,你真的想做什么,誰能阻止呢。錯,我其實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我非常害怕會讓父母失望,我有被嚴重壓縮的童年,所以我覺得我從未長大,我從未真正的去做些什么,因為遠離了父母的期待,是我做不到的。
很無語,也很糾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境。我就是那頭從小便被小樹枝拴住的大象,即使成年了,也未曾覺得我能突破那個小樹枝,即使成年了,也未曾走出父母的陰影。
?
我曾經很想做個有出息的好孩子,但是我做不到,因為我一直想玩耍;我曾經很想實現所有人對我的期待,但是我做不到,因為他們期待的,并不是我期待的,他們不是我。
現在我不想偷偷的玩耍了,我想光明正大的玩,但是我想偷偷地做自己,不是為了父母的面子,不是為了別人不切實際的期待。我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出息,我不想成龍成鳳,我想成為我自己,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自己。我想看看我究竟有幾分本事,我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不笨,我很聰明。
我現在不知道要怎么做,但是我會不斷的學習,聽自己的話,感受自己的感受,走自己的路,雖然這條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