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句話說: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在這個社會里,我們每個人好像每天都很忙的樣子,是不是每個人的付出與收獲都是成正比的呢?對比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認真地去思考過呢?如果一個人清楚自己只是在忙著做戰術上的事情。那么他還會只是在做戰術,而不去思考戰略上的事嗎?
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清楚戰略是什么?戰術又是什么?更不用說給自己制定戰略與戰術了。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先來探討一下什么是戰略。
戰略(strategy)一詞最早是軍事方面的概念。戰略的特征是發現智謀的綱領。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戰術只是實現戰略的手段之一。爭一時之長短,用戰術就可以達到!如果是“爭一世之雌雄”,就需要從全局出發去規劃,這就是戰略!
美國顧問業霸主蘭德公司分析: 世界上1000家倒閉的大企業中,85%是因企業管理者戰略決策不慎造成的。戰略有國家戰略,企業戰略,個人戰略,我們討論的主要是個人戰略。
個人戰略必須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你的目標是什么?”,“你想如何實現你的目標?”
一 .? 個人內部情況分析和外部社會情況分析,既對個人的性格及相關技能情況做具體的分析,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分析社會發展的趨勢,外部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倚重于科技水平的提升,結合社會發展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很重要!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戰略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的結果如下:
25年后再來看被調查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有清晰但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有較模糊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無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二.? 個人長遠發展戰略分析,你個人的愿景,使命目標是什么,既你要成為什么人,你想達到什么樣的長期目標?
五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1976年的冬天,19歲的邁克爾在休斯頓一家實驗室里工作,他希望自己將來從事音樂創作。寫歌詞不是邁克爾的專長,他找到善寫歌詞的凡內芮同她一起創作。凡內芮了解到邁克爾對音樂的執著以及目前不知從何入手的迷茫,她決定幫助他實現夢想。她問邁克爾:
“想象你五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邁克爾沉思了幾分鐘告訴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張很受歡迎的唱片在市場上。第二,我能住在一個很有音樂氛圍的地方,能天天與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凡內芮接著他的話說:“我們現在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么第四年你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約。”
“第三年你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唱片公司聽。”
“第二年你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第一年你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好。”
“第六個月你就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改好,然后讓自己可以逐一篩選。”
“第一個月你就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
“現在的第一個禮拜你就要先列出一張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現在我們不就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嗎?”凡內芮一口氣說完。
“你說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個很有音樂氛圍的地方,然后與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對嗎?”她補充說,“如果,第五年你已經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第四年你應該有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第三年,你可能得先跟這個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第二年,你應該搬到紐約或是洛杉磯去住了。”
凡內芮的五年規劃體系讓邁克爾很受益。次年(1977年)他便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了休斯頓,搬到洛杉磯。大約在第六個年頭的1983年,一位當紅歌手誕生了——邁克爾的唱片專輯在北美年暢銷幾千萬張,他一天24小時都與頂尖的音樂高手在一起工作。
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自己是什么樣子?在你的生命中,上帝已經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在你自己手上了。五年后的結果取決于五年前的選擇。
三 .? 個人職業規劃,就像每個人都要在整個社會環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一樣,要預測出未來5年自己行業的發展趨勢,找到自己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擅長,什么事不擅長;什么事有利,什么事不利,找到自己的戰略方向,才能改變自己未來發展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