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瀛Neptune
近期看到一個有趣的職場問題:“為何老板認為最不可能離職的員工往往會提出辭職?
這個問題乍一看好像有一點矛盾,在老板眼中是最穩的員工反而有可能提出辭職,那為何老板之前會覺得這個人不可能辭職的呢?這個人之前表現那么好又是為什么?這就是一個職場心理方面的問題了。
我們先看看老板覺得最不可能辭職的幾種員工是什么樣子的:
首先是和老板關系還不錯的員工。馬云不是說員工辭職的原因,一個是心里委屈,另一個就是錢不到位。一般和老板關系特別好的,如果老板什么好事都會想著這名員工,錢也都可以給的到位,比如加班加點的都有一定的補助,那么員工的心里面絕對不會委屈,說不定還是很喜愛這項工作的,基本上不會提出辭職。
或者說這個員工是老板的關系戶。這種尤其是家族企業就更不可能會離開,因為老板都會特殊照顧這樣的員工,一般來說他們的工作也不會太辛苦。所以誰會守著一份安穩舒服的工作不去做,而選擇到外面去吃苦呢?這樣他們就更不可能會提出辭職,除非是公司倒閉解散,老板和員工一樣都要走人的極端情況下。
另外一種就是能力有限的老實人。這種人說起來也是比較可憐的,一方面可能他們自己并不滿意當前的工作,甚至還有可能被老板壓榨心里面有委屈,可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一般,離開以后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只能委曲求全,忍氣吞聲的工作。這種人的狀態老板是可以看出來,覺得他也沒有膽量離開。
最后一種就是低調做事還不愛張揚的人。這種人和老實人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他們自身有一定的能力,做事情還是很踏實給老板感覺他還是非常穩的,甚至覺得他有一定的前途或者打算重點培養。老板會覺得這樣的員工未來可期,還發展的前景怎么會離職呢?其實這樣的人反而最后可能突然提出離職。
從我的觀察來看,在企業中大部分提出離職的都是以上最后的那種人,他們在沒有發生事情的時候給人感覺就是安安靜靜,而一旦爆發出來是誰也想不到的。這就是為什么老板也會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辭職沒有任何征兆,之前的工作也是任勞任怨,似乎也沒有對工作有任何不滿的地方,怎么會突然就走了呢?
相比之下有些員工對工作不滿也會抱怨,但往往這樣的人倒沒有辭職,也許人家只是想要發泄一下,外面又找不到更合適的工作,只能在目前的公司做著。那些低調的人有可能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把這份工作做長久,打算就先這樣做著然后背地里面提升自己,然后找到更好的工作。
這種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居多,他們覺得這就是一個過渡期,也不想在公司表現太高調或者抱怨惹事情,就想利用一段時間考取證書或者讓自己了解行業現狀。畢竟年輕還有試錯的機會,那為什么不讓自己找到更好的呢?這樣的員工等時機到了自然會離職,前期老板和同事基本上是看不出任何征兆。
這樣的人也是有潛力的,只是大家之前都沒有看出來,結果他們突然哪一天就走了,也就是找到更合適、福利待遇更好的工作了。說到這里我想到了一個金融圈里的朋友,她原來就在一家小金融公司做前臺,因為那時候剛畢業也還年輕,她打算找一個工作先做著再說。
于是在這兩年期間她考下了證券、基金和銀行從業資格證,好像順便還把英語學習了一下,后來聽說她跳槽到一家大型的金融國企,之后我們就沒怎么再聯系,因為我回家鄉以后做的是教育培訓方面的,和她已經不在一個圈子幾乎沒有任何交集了。
因此她一開始就知道這個小公司的前臺只是一個流水的工作,畢竟這個職位都是年輕漂亮的畢業生,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還沒有任何能力或者調崗的機會,那么真的要面臨危機了。所以她這兩年也是比較低調的,平時上班工作回家以后準備考證學外語。
由于是前臺薪水一般,但是正常朝九晚五,這也給她創造了不少可以回家提升自己的機會。兩年以后等她需要的證書都拿下來以后,自然也就提出離職了。她平時也是安安靜靜的工作,也許她的老板也覺得她不可能會離職,可她最后不也還是走了嗎?
當然這個也不能全怪員工,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誰都是普通人也想過的更好一點,這是無可厚非的。一般從公司離職的人很少是重要的骨干成員,如果他們離職了老板再招一個代替可以了,畢竟好多工作都是重復性的,技術含量也并不是那么高。
比如還有一些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喜歡雇傭實習生,他們的工作期也就是三個月到半年,這樣的流動性和員工離職有什么不同呢?其實對于一些公司來說,員工的只是一個螺絲釘,缺少一個兩個不會對公司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是整個團隊離職,那就是公司的管理方面出現了重大的問題。
正常來講公司的員工在快離職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征兆的,比如平時很勤快的人經常請假,認真的人出現了消極怠工的態度,同時對新的任務和公司未來發展漠不關心的反常行為。這樣的話,老板也會看出來他們離辭職就不遠了,估計最多可能再工作兩個月左右就會離開公司。
雖然很多工作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重復性的,誰做熟悉了都一樣,他們的離職對公司也沒有什么損失,但人員流動太頻繁還是不太利于公司的整體發展。怎么樣能夠留住好的員工還是目前企業應該重視的問題之一,畢竟哪個老板也不想要一個未雨綢繆,等著后續待發利用自己的平臺給未來當跳板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