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真的是守恒的。怎么說呢?每每有一段時間很認真很賣力的話,那么認真賣力到一定程度那人就會有種動憚不得的感覺(當然可能只是我個人啦哈)。生理上來說,就是整個人很疲軟,嚴重的話甚至會生病,好像身體在抱怨、投訴,需要放假;而在心理層面上,就是整個狀態比較喪比較慵懶,不想動腦。
今天就是這樣的一個日子。其實明、后天有一大堆功夫等著我去做,所以今天本應該用來做好相關準備的,但我就硬是沒有辦法進入狀態,一整天下來到現在為止人都是渾渾噩噩的。不過這也讓我突然想到,我們人除了身體健康以外,其實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心是互相影響的,所以今天剩下的時間就來碼一下字,跟大家談談關于關注自己心理狀態的一些事。
一、當突發情況打破生活規律時,要關顧好我們的心
其實疫情爆發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影響,應該是由于被迫大幅度地減少外出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因為平時除了工作通勤,我還要一周外出兩到三次去健身房,然后一個月兩到三次去看看老人家,以及每個月不定時地看醫生調理身體、逛書店、逛公園、逛街以及和朋友聚會等等,而所有這些外出活動都是我身心自我調節的途徑。突發疫情導致我們長期被困在家,因為沒有辦法出門,少了很多真實的面對面的溝通,一方面是當信息不夠流暢了,人就很容易迷茫或者焦慮;另外一方面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還可以使用微信或者視頻交流,但其實人和人之間如果長期沒有現實的溝通和肢體的接觸,單純依賴機器,整個脾氣和情緒其實也是很容易爆炸的。
所以在過去這段居家的日子里我真的非常關注自己的心理情況,并且會在出現狀況的時候及時疏導。比如說覺得心口很悶、透不過氣,就會讓自己做好防護然后出去走走。再比如說,覺得很壓抑很想哭就會放過自己,想哭就哭,哭完就好好休息。還有就是像今天,如果是平時這樣浪費了一整天,我估計會焦慮到睡不著覺,但是現在個人感覺還好。因為今天當我感覺我狀態不對的時候我就讓自己看書,通過閱讀平復心情,然后把注意力轉移到書的內容里去而不是去糾結自己在這幾個小時里什么產出都沒有,徒增焦慮。
二、一些切實可行的關愛內心的方法
首先,一定要三餐吃好,保證營養的攝入。我們都知道很多疾病或者不良的身體狀況是因為營養匱乏或者不均導致的,但其實營養匱乏或不均也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這個視頻就是談論飲食營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開看一下:飲食營養與心理健康(全英)),所以一日三餐均衡營養搭配這點非常重要。
其次,規律運動必不可少。疫情之后因為無法去健身房所以我選擇了在家運動,其實現在有很多運動軟件都非常智能,就算說家里地方很小,它也可以給你提供多種運動方案。
再次,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實話實說,熬夜真的是一件非常誘人的事。試想一下,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里處理完所有家務,洗漱完畢我們終于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玩手機了!但是!搜索“熬夜的危害”網上彈出來的那些信息估計都有夠嚇人的了,而因為休息不夠導致的精神萎靡則十分容易誘發負面情緒。所以,從現在開始,保護身心,勞逸結合,杜絕熬夜(希望我自己也能做到)。
然后,培養起我們的興趣愛好,因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極大程度地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像我的話就喜歡讀書和碼字,雖然不見得說寫得很好寫的東西很有營養,但起碼當我閱讀和寫作的時候我人是可以靜下心來,而焦慮感和不安全感都會得到緩解,大家自我療愈要是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非常不錯了。
(“618”我的推薦書單:《鼠疫(作者:加繆)》,《法蘭西浪漫史:野心與愛情(作者:西奧多·澤爾丁)》,《法蘭西浪漫史:焦慮與偽善(作者:西奧多·澤爾丁)》以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有興趣小伙伴不妨了解一下~)
最后,當出現心理狀況而自愈收效甚微時,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才是正道。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其實很多人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已經處于亞健康的狀態。當生活把我們壓到喘不過氣,而我們又無法自愈的時候,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才是對自己愛護與負責的表現。心理咨詢或者精神治療是一種自尊自愛的方式,并不可恥!我自己就有定期去進行心理咨詢的習慣,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能讓我更了解自己,更體貼自己,讓我擁有更穩定的情緒,擁有更健康的狀態。
碼了半天終于寫完,如果對大家有所裨益,希望大家可以積極點贊評論。也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熱愛自己,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