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能力
一日,開著小號到王者峽谷做一做放松運動,我一般自己玩游戲的時候會開啟語音。嘿,我們隊正好有兩個小姑娘(別問我怎么知道是小姑娘,聽聲音),還是兩個話癆子的小姑娘,聲音也挺好聽,我也就光明正大地旁聽了起來。
“啊啊啊,對面刺客在追我,快來救我!”小姑娘A笑叫道。
“來了來了!”小姑娘B及時應答。
然后,兩個人都被對面的刺客殺掉了。
“哈哈,對面的刺客好厲害呀!”小姑娘A繼續道。
“對啊對啊!把我們都殺掉了!哈哈!”小姑娘B也是樂呵呵的隨口接道。
女孩總是有優勢的,估計另外兩個隊友也是男生,什么都沒有說。我們都靜靜聽著兩個小姑娘一邊夸著對面的刺客厲害,一邊在無限地死亡復活,一邊還不停地在樂,在笑。
玩著小號的我一身輕松,這種場景下不禁莞爾,同時發現了自己境界的差距,兩個小姑娘,她們竟可以如此輕松地去快樂!在我們為可能的失敗結果而焦慮的時候,她們,在快樂!在幸福!
好像: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
現在與未來
從現在和未來的角度來評估幸福,人大約可以被分為四種類型:無助型、忍辱負重型、及時行樂型、幸福型。
無助-甘心被束縛的象
“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快樂”,“我就是操勞的命”……這些是無助型的人們會發出的類似的吶喊。他們像從小被一根木樁所束縛的大象一樣,即便長大了,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可以掙脫束縛它的木樁的力量),但想也沒有想過掙脫束縛自己的木樁去獲得自由。如果你感覺自己屬于這類人,你需要的只有嘗試改變。你習慣與告訴自己不行,但為何不have a try,因為,其實,你可以的!
忍辱負重-苦盡甘來?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但流傳下來的東西,未必全都是應該遵照不宣的真理。我們的家人、老師、長輩常常教育我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中國,有太多的人相信,甘自苦來,苦盡甘來。然而這不是真的,幸福不會因狀態的改變而獲得,忍辱負重的人亦永遠不會幸福……這么說來,我們從小到大的“忍辱”都是錯的?我們就不要讀書,不要工作,不要努力了么?親愛的,誰說讀書、工作、努力一定是件痛苦的事情呢?
及時行樂-“樂”在當下
不停地刷微信,打游戲,看小說……(暈,怎么感覺在說自己[捂臉]),明知道自己在浪費青春,卻仍想要享受那幾個小時的“輕松愜意”。結果呢,沒攢下什么錢,買房子還要靠家里人的支持……這邊有些玩笑了,我個人認為只要不讓一些瑣碎的娛樂占據所有的工作生活,一些日常的放松還是無可厚非的。我們要說的及時行樂是更嚴重些的,比如:日日酒吧,日日大保健,甚至吸毒……這些人只要受過基本的教育,一定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會消磨自己的健康、財富,未來一定不會幸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聰明的我們還是不要去選擇這種方式了。
當下的幸福
所以,分析下來,我們應當選擇的生活方式只有:從此刻開始,一直幸福!
那么,問題出現了,如果想要現在幸福,我們就要能自由,能玩耍,能不工作,放飛自我。這樣下去,我們未來沒有積蓄,能力,又怎能幸福呢?而如果現在使勁兒工作,賺錢,現在就已經沒辦法幸福啊!
有一本叫做《心流》的書,它介紹了“心流”這一概念,說我們人在某些場景,可能是聽一首歌的時候,可能是吃美食的時候,可能是與愛人僅僅是默默地對視,可能是心里想著坐在客廳的家人的同時準備著一桌愛的晚餐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的情緒在某些層面上可能達到高潮,它就是“心流”,是幸福的感覺。
研究發現,人在獲得心流感覺的大多數場景,不是休閑的時候,而是工作的時候。所以回到我們在“忍辱負重-苦盡甘來”一節的問題:誰說讀書、工作、努力一定是件痛苦的事情呢?
心流,幸福的感覺,如何獲得?大自然為我們設計了一條捷徑,即不斷地進行挑戰!定一個不是那么容易,亦不是無法實現的小目標吧!無論是完成一個工作的目標,唱一首喜歡的歌,畫一幅精致的畫,寫一篇走心的文章,又或跑一段產長的路……然后,專注于它,完成它!
要么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呢!它是需要我們去鍛煉的么!
后記
這日,和朋友去了上海交大的校園,我掏出手機,打開唱吧,接上自拍桿就開始戶外錄歌。朋友用自己的手機幫我拍下了我自嗨的場景——一看,哇靠,2愣子,慘不忍睹!
然而,我自己知道,帶著音量開到最大的耳機,舉著自拍桿,放情高歌的我在體驗者那持續不斷的高潮!
那個幫我錄歌的朋友呢,后來好像也陷入了外景錄歌的魔咒,再也無法逃脫——同道中人啊哈哈!
幸福……她,就在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