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清晨的《離騷》聲中我們開始了一天的課程。
“今天我們帶大家學習的是以為偉大的文豪的作品——《離騷》。”語文老師打開課本說到“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上講臺來為我們朗讀一下這篇文章。”很不幸,坐在后排的我中了槍。于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我這個“死刑犯”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了“法場”。猶豫事先沒有查生字是怎么讀,結果可想而知——我在他們的哄堂的笑聲中結束了我這場“精彩絕倫”的“法場秀”。
在我下臺之后老師帶著我們將課文又朗誦了一遍便開始了今天講課的主題,我們的語文老師是個禿了頂的焦瘦老頭兒,不過雖然形象是有點不堪,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的課的,因為在除了講課堂知識點以外他還會為我們講述一些有趣的人物故事,以此緩解課堂的氣氛,“這個屈原呢,在多次被貶以后就開始發牢騷了,哎,就開始心里可能在罵那些個人:你們這些個短命鬼喲,等我復職了恁死你們幾個。”“結果自己成了個短命鬼。”這樣的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其實這里有些人又會說不尊重別人,我只想說這是一種教學上的方法并沒有曲解歷史沒有不尊重他人)快下課的時候老師有和我們來了一句“今天是端午節,別忘了吃粽子,但是節日快樂我就不祝福你們了,因為在歷史上來講,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點你們要記住了。”
傍晚放學之后,我順著粽子的清香找到了回家的路,因為我們家一直吃的都是桂城華記的裹蒸棕,那種香味是別人家的粽子所沒有的。在飯桌上我一邊向媽媽講述今天課堂上的有趣故事,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仿佛耳邊又傳來了屈原的的哀嘆和悲憤聲——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