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雖然過年時放假在家,但我卻忙得不可開交。這么忙,卻沒有得到太多,反而使自己更焦慮。這兩天抄道德經時,看到老子說的一句話:少則得,多得惑。讓我有了警醒。
想想過年那段時間每天的安排:運動、學習營養知識、定投知識、芳療知識、寫稿子拍視頻、團隊運營、海報設計、陪孩子、買菜做飯,送孩子彈琴等等,使自己沒有一點思考的時間。
是不是有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樣,學很多,卻收獲甚少。這就是做得太多,而導致的困惑。
面對這么多想做的事情,想學的東西,我們該如何取舍,才能做到少則得呢?
認真思考,應該從自身的需要出發。比如我,應該這樣思考:
1. 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健康。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運動,保持好心情最重要。每天的運動必不可少。并且能引起吵架的話題我也會盡量避免。除了運動、心情,影響健康的還有飲食。在我學習健康知識之前,我做飯很隨便,特別是早餐,往往蒸個豆包,煮個雞蛋就完了。現在,我會每天三餐做營養均衡又美味的飯菜。早上也會有菜有飯有肉,讓全家人都健康生活,也讓家里的氣氛更融洽,一舉兩得。
?2. 第二個需要什么?理財。
掙錢有很多種途徑,上班、做副業、理財。其中理財是睡后收入。是在我休息時,用我手上的錢自己賺錢。在我看來,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讓錢生錢,才能讓自己手上的錢不貶值。我的理財之路才剛剛開始,之前理財只是每個月多1000元的零花錢。現在要認真學習理財,先讓手上的錢自己賺錢,我再去做其他的事。
3. 第三個是什么?學習。
社會在進步,如果不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我現在有一份滿意的工作,但10年后,如果我不進步,我能否繼續做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學習是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也可以報班和老師學習。但學習的前提是,我們想做什么。比如我現在想做健康方面的事情,那么我就要去學習健康知識,芳療知識。但我的精力管理能力差,我就要先學精力管理。所有的學習和讀書,都要放在有用的基礎上。這樣才會為我所用。有人說,那喜歡畫畫,沒啥用,是不是就不能學了。當然不是,畫畫會讓你快樂,所以也是有用。但學習有個先后次序,不能一下子學太多,要一個一個來。如果能把學到的知識,喜歡的東西變成賺錢的工具,那就更棒了。
人生很長,我們每個人都要做長期主義者。看淡眼前的利益,放眼未來,這樣,才會擁有真正自己說了算的美好人生。
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