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班:愛才如命……《在不安的世界里,給自己安全感》
6班:行將就木……《人類群星閃耀時》
一去教室,就看見黑板上寫的成語和書名等出處,這是“成語積累”和“每課一讀”(過兩天,要換個時尚點的名字)兩個活動開始的第三天。5班要分享書的R同學,已經站在講臺上了,我頓時默念了N個“好乖”(這才幾天,就這么省心),一邊“痛斥”自己“控制欲”(算了,無條件放過自己)。
不過,這樣的成語和書名,好像還挺搭的。
鑒于自己的東拉西扯病嚴重,在5班請了一位助教,提醒我一下。每課一讀的環節,果然在10分鐘搞定。5班分享書的R君,在黑板上寫下了所讀文段里的生字詞,朗讀文段。我請聽眾們讀一下自己記下的內容,要記自己真正有所感的。較之第一次聽記的寥寥,站起來的三位學生,不僅記下了好幾句,而且不是隨便逮住句子就記。學生的能力總是超出想象,這一點是在意料之中的。
當有人讀出自己記下的是:不想傾聽,不是罪過;偽裝傾聽,那是愚蠢。
引來一片點頭頷首。
全班都是贊同。也許還不習慣當眾站起來,發表不同看法。不過,贊同也好,反對也罷,有反饋,是對分享者最好的支持。讀完后,R君還談了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在大家再次的掌聲中退場,臉紅微紅,煞是好看。
6班的W君推薦的書段取自《人類群星閃耀時》。他整體概括了這本書十個章節的內容,簡單介紹了自己要讀的兩個片段前后的情節(兩位人物亨德爾和尼采)。我順勢補充了作者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等小說和回憶錄《昨日的世界》,提及了50年前和茨威格夫婦作出相似的最后選擇的傅雷夫婦(9月3日)。凄美的故事,總是能抓住人心。
讀完外面的,讀教材。我們從第三單元讀起。先帶著他們讀,等下一個單元時,要請他們為主力,拿教材課文進行優劣排序了。
昨天提到《朝花夕拾》的“夕”,結合寫作時間來看,魯迅先生45時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猜測,先生“當時心理年齡太老了”(心情灰暗)。
大家翻出《朝花夕拾》的《小引》,“飛機在頭頂盤旋”、“離奇”、“蕪雜”時,“拾”“朝花”。又簡單講了魯迅的年譜和小說集《彷徨》的創作同期。大概算“大膽猜測,小心求證”。
于是學生說,“百草園”“三味書屋”兩段時光都是快樂的。三味書屋是否快樂,這節課就先不討論了。
找百草園時光是否快樂的證據。
學生能找到概括性的詞句(比如“樂園”),也有人找標點“!”(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甚至有人找“們”、“我的”,個別學生的細讀能力,令我默嘆:細節里站著魔鬼。
就著這個“們”“我的”,我請他們回憶了自己小時候的soulmate(枕頭、毯子、毛絨玩具等),在成人眼里,枕頭可能就是枕頭,小時候,那可能是寶寶的貼心寶寶。
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里做過的事,你最有共鳴的是什么?最先回答的學生說:聽美女蛇的故事。
自己就不敢聽這種刺激的故事,小魯迅不僅聽,還想得到故事里的寶盒和飛蜈蚣,簡直有一顆大心臟。
有同學不同意,說:小時候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有共鳴的是小時候天真無比,比如小魯迅挖何首烏根,幻想成仙,自己也喝過山泉想飛天。
這下引爆了。稀奇古怪的事情,一樁接一樁,很天真很仙氣,又調皮又可愛。如此自爆的勇氣,令現場唯一一個成年人汗顏。
但是,還是羨慕小魯迅,因為去過的人知道百草園就那么回事,羨慕的是自由自在。順勢進行未來父母講座:將來你們當爸媽時,孩子在地上爬,衣服臟了破了,你會不會說他?
有人翻轉:我們小時候被阻止,是因為爺爺奶奶帶得多。實際上,我們的父母一代已經開明多了。
這么體諒,我又汗顏。
再去讀里面的景物描寫——
“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蟲鳥,也是那么自由自在。
野性的小男孩,卻安安靜靜地在觀察、在傾聽。
能動能靜、淘氣又好奇。跟昨天分享的魯迅的“好玩”,接通了。跟自己的童年記憶,好像也接通了。自爆童趣未盡興的,請寫進日記去。
我說:如果你們在諸如《童年趣事》的命題作文里,寫這些,改卷老師肯定不會睡著了。
中午去教室看他們自修。簡單指導了一下書信的格式。教師節來臨前,寫一張明信片給幼兒園或者小學的老師。雖然我自己不喜歡過這個節,不等于別人不喜歡過。
但是要不要統一做這個事情,之前很猶豫,因為叫人感恩,這是流氓行為。
后來覺得,就當寫幾個字給從前老師,就當是一次手工浪漫。不想寫的,也可以。
有人問:我可以寫“蠟炬成灰淚始干”嗎?
我答:如果你想表達“老師,我愛死你了”,在前面加一個我,我蠟炬成灰淚始干,就可以的。
又有問:要是不加“我”呢?
我答:你叫老師做“燃燒”彈,你會不會是恐怖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