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原因,促使我覺得有必要再一次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
一.從一個寫作微信群的退出,讓我反思,我的寫作問題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二.最近終于又看到一個寫作教父級別的人,面對13萬多的付費用戶,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專欄上探討《為什么要學會寫作》這個話題。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1.從那個寫作群退出,拋開別人的問題不說(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對吧),來說說自己有什么問題。——至于我為什么不說別人的問題,因為我寫過一篇文章是《寫作是尋找最大公約數的過程》。
第2016年10月5日開始,自己公開寫作(也就是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每天有一個題目,然后公開發表,吸引別人關注閱讀),前120天里自己保持著近日更的節奏,即使到今天(2017年3月15日),寫作了139篇公眾號,如果用時間來作分母的話,那寫作頻率也是85.8%;以每篇2000字的數量,達到了27.8萬字。從時間的維度與數量的維度,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對于一個從未持續時間做一件事的人來說,這份答卷應該是中等偏上的成績。
從收獲的數據結果來看,目前有93個讀者關注,這個數字肯定是極少的。一方面是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確實已經過去了,已經進入了視覺疲憊期,積累用戶是一件需要用心運營的事;另一方面跟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目標方向有一定關系。
還是回到我寫作的初心是什么?
這個問題,我也寫過一些文章,諸如:《寫作是為了什么》,《如何不讓寫作焦慮》等等。那今天再一次問一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我希望,我的寫作是首先遵循“我以我手寫我心”的原則,通過文字來梳理自己的思考,撫平自己的情緒,磨煉自己的心智,讓文字記錄自己的成長,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從而找到那些真正關心我的人,那些愿意與我真誠交流交往的人,給那些與我有著同樣問題與困惑的人,帶來一些啟發與共鳴,進而帶來他們的思考(這個我想,就是目前來說,對別人最大的用處吧)
我希望,我的寫作是“以自我教化”,達到“以教為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我多么能寫,不是為了表現我多么多愁善感,而是真正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能夠解決一些問題——那目前的預期就是:通過積累持續的寫作量,打磨出能夠把問題流暢表達的能力,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能夠有更大開放與寬容度的理解能力,能夠有一份可以開始研究的心理建設,如此足矣;
我希望,我的寫作在有了一定自發持續行動力與能量(能力與數量)積累后,我可以自己生產一些對別人有用的東西。這個時候,就不僅是對自己有用了,更是要考慮的是對別人有用。以產品經理的思維來對待寫作這個“產品”,就是我這個產品別人憑什么要讀它?有什么用?有多大的用?在于我投入的成本與收益值不值?(成本就是:讀者的時間成本與精力成本;收益就是:我能學到哪些我看不到的東西,或者引發我不曾有的思考);這個時候,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就不一定是對別人有用的了,那就應該收起來。比如說:你的情緒,你的計劃安排,你的私人問題等等,這些東西應該有一個它們自己的歸宿。
這基本就是我一直以來寫作的初心。
初心也決定了我的指導原則:
## 不去爭論,也不去做解釋。因為如果不在同一個頻道上的人,很難理解,即使是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與理解能力,都是千差萬別的。這種程度有多大?要多大有多大!大到可以你絕對想不到的地步,大到你可以開始懷疑人生的地步。
## 如果一個問題,有必要需要對很多人解釋,那就最好以一篇文章的形式,把一個問題說清說透,我想,這也是寫作帶來的好處!寫作是極少數最有價值最有效率的溝通方式之一。
## 即使你做到了你不去惹事,也難免還是有很多不了解,不理解你的人,可能時機不對,可能氣場不對,可能頻道不對,那怎么辦?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不要給自己設框架,沒有必要按別人的框架來。如果我是一個賣瓜的,那瓜是放在自家門口賣,還是擺到集市去吧,又或者是擺到超市去賣,有什么關系呢?瓜是你的,你想擺在哪里,就擺在哪里嘛!無非就是你賣得出或賣不出,多賣點或者少賣點嘛,賣的時間長一點或者時間短點。但,終究,咱是個手藝人啊
回過頭來看剛寫過的文字,我對初心這個問題,花費了很多的篇幅。這也說明自己的寫作有問題,也是在這個問題上,定位有很多不夠堅定,不夠清晰的地方。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第一,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寫作這件事,肯定是對個人提高與成長是有益處的,所以,不要有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想法。往長了想,往細了做。
第二,以不負我心的原則,來做寫作這件事,總要有點內容吧,總要是自己的原創吧,總要是自己真正想說的吧。
第三,寫作的重大意義在于踐行。我如何在工作之余,還有時間來碼一些盡量不是垃圾的文字。我如何在保證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仍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如何能讓自己絕不僅僅是個光說不練的主,而做一個對自己言而有信的人,一個對自己有結果的人,等等,這些都只能讓時間來回答。
也正如寫作與跑步一樣,它的目標都是馬拉松,那才是我真正的宗教。
好吧,終于用這么長的一個篇幅把第一個問題回答了,那第二個問題,我是否有必要再說呢?
為什么要學會寫作?
你覺得我還有必要再說嗎?
反正,那教父級的人物,已經把這個問題說了很清了;
反正,我再怎樣說,我是說不過他的;
反正,這事我就是信了。
那就繼續寫吧。
如果您認同我的想法,那就繼續關注吧。
未來會是什么樣子,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