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簡單和純粹的事物具有好感,過快的變化讓慢熱的我對新生事物懷有恐慌的情緒,對所處的時代持有一種悲觀的態度。
我對智能手機的掌控程度比爺爺奶奶輩的好一點:打電話、發短信、用微信、看新聞、淘寶……手機桌面自己整理不好,經常找不到自己想找的APP。
觀察周圍的朋友,她們有的使用健身軟件每天鍛煉地不亦樂乎;愛養多肉的下載的多肉植物軟件介紹了上百種多肉,還可以在上面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還有一些人總能找到讓人腦洞大開的APP,而我只停留在“今日頭條”……
智能手機的紅利我沒有享有多少,但是毛病卻沾了不少,一天無數次開關手機屏,在微信朋友圈、娛樂八卦信息中浪費時間。
技術帶來的信息鴻溝讓我無所適從,閱讀上傾向于《娛樂至死》、《單向度的人》等涉及到技術悲觀層面的書,思想上希冀回到古代青山綠水,男耕女織的簡單生活中。
因為不能夠把控,于是想要更容易掌握的東西,我討厭復雜。
《奇葩來了》一期中一個人帶著自己的持方“辯論不應該娛樂化”來了,這個人從娛樂化辯論將會對初學的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角度切入,但是最后被完虐。
我是其實有所期待這個人的辯論,作為崇尚“純粹”的人,對正統的辯論也有維護之意。《奇葩說》這個節目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綜藝娛樂氣息,辯論融在娛樂中,肯定算不得最“純粹”。
唇槍舌戰的過程我差不多忘了,但是高曉松的點評讓我一直以來的糾結茅塞頓開。
“我見過無數人跳出來說,小品會毀滅話劇,流行歌曲會毀滅音樂,攝影會毀滅繪畫,最后被毀滅的呢,都是說這些話的人。小品也好好的,話劇也好好的,話劇不但好好的,而且還出現了小品和話劇結合得非常好的麻花系列,以至于拍了夏洛特,還賣了15個億。所以有在旁邊說這個東西要毀了我們,你自己本來就是要被毀掉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一個強大的人,看到每個東西的時候,你先想我有什么可吸取的。”
而馬薇薇最后的話也讓我更加震撼,“水可以熄滅火,水不會改變火。你認為神圣的,永遠不會被玷污,而如果你認為可以被玷污,是因為它本來就不夠神圣。”
馬薇薇曾經作為國辯選手,現在又處于娛樂圈中,是真正處在夾縫中的人,但是無論是正統的國辯,還是娛樂化的辯論,作為極愛辯論的她,都從來沒有對辯論本身產生過懷疑。
因為堅信,所以勇敢地去接受變化;因為熱愛,才能穿透本質不因形式的變化而灰心喪氣,吸取優秀的地方再度前行。
在新聞行業,一直存在著“紙媒已死”、“新聞已死”的論斷,而事實證明發出這些感慨的人,被傳統報道方式的改變和渠道漸微的形式打擊到的、拒絕接受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的人,是真的不愛新聞,或者愛的不是真正地“新聞”。真正有新聞理想的人迎接變化做出了“暢讀”、“九界”和新媒體結合得特別好,符合受眾需求的產品。
我現在開始審視曾珍視的“純粹”的意義,實際是害怕新的變化無法掌控的自我維護。
真正地純粹不在于外在形式,正如我追求的簡單生活不意味著擺脫智能手機的干擾,而在真正的內心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