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刷簡書,剛一打開就看到一文章,標題還特吸睛——別再打著六小齡童的名義感動自己了。
艾瑪,當時我腦海里就一句話“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看完后第一反應就是“丫肯定是公務員,看著文筆,一看就是經常寫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主?!?/p>
第二反應是“艾瑪,我要不要抱抱ta的大腿,一看這人就知道經常揣摩領導心意,你瞅瞅這事件分析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齊活,整得我都快相信ta了?!?/p>
But,無論文章寫的有多好,構思多精妙,我都只想真誠的,緊緊的握著作者的手,四目相對,說:我去年買了個表。
沒有大圣的春晚還叫春晚嗎?你當《大圣歸來》我們這些占據了大半個電影院的成年人只是去刷“存在感”嗎?
我現在二十了,也算是半個腳踏入社會,見識過社會的黑暗,也曾對世界絕望過。
可是你要知道,無論是深陷多么黑暗的環境里,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道支撐自己的光,大圣就是我的光,也可以說,是無數看著87版西游記長大的光。
你愛一個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身上有我們羨慕的部分,也有可能是因為太羨慕,所以把這份向往都寄托在他身上。
我很愛孫悟空。他是自由的,我就是自由的。
逍遙自在恣意妄為的大圣給了我們力量和勇氣,能讓我被客戶冷嘲熱諷到幾乎狗帶時還能擦干眼淚笑著繼續,也能讓我在肆意壓榨員工的老板臉上大膽扔出辭職信。
其實剛開始看你的文章時我第一反應就是要把你罵出翔,但是看完了我一想,也許你說的有點依據。
但是小姑娘,我想告訴你,無論六小齡童老師是怎么想的,我們都希望他能上春晚,不僅僅是因為猴年,也不僅僅是為了“揚國粹,長國威”。更多的,是為了懷念一下當初那個傻不愣登的自己。
微博上無數網友表示:只要大圣出來,揮舞金箍棒,大喊“俺老孫來也”,就能當場淚奔。
這句話我信,我是真的信。因為我也會哭。
不是我玻璃心,整理了三天三夜的ppt被同事拿去邀功我沒哭,遭到最好的朋友誤解甚至絕交我沒哭,怎么運動怎么吃藥怎么絕食都沒瘦下來我、我想哭了……
但是我愿為了六小齡童老師流下金豆子,心甘情愿。
屈原列傳有一句話:“人窮則反本”。當一個人的壓力越大,人就會下意識的回到自己的保護層里,會想到自己最無憂無慮的那個年代——童年。而我們的童年,大圣是必不可少的組成成分。
我是90后,我是從小看著87版《西游記》長大的90后,可以說,孫悟空是我的男神。
那時候一切都很好,沒有論文,ppt,演講,流程報告。每天就是和小伙伴們扮演西游記里面的角色,還有就是在電視機前揮舞著樹枝金箍棒,就連夢里,也是和大圣降妖除魔,名震四方。
一個人牽起一部片,一部片引出萬人的童年。
六小齡童老師是成功的,他演活了孫悟空,孫悟空因為他從筆墨書香中一躍而出,活靈活現,我們有多愛孫悟空,我們就有多愛六小齡童。
我前面也說了,愛一個人,是因為他身上有我們一生無法擁有的自由,所以我們把對自由的向往,寄托在孫悟空身上,愛屋及烏,也寄托在六小齡童老師身上。
有一種愛,比愛情濃厚,比親情醇香,那就是對英雄的崇敬。
就退一萬步說,就算章老師真像你說的那樣,那又怎樣?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別說是老師怎樣,老師好歹說出了真相,要是換做是道德敗壞的我,還不知道會做出什么喪心病亂的事呢。人天生如此,多少都會有些計較,有些慪氣,有些小算盤,但是who care?難道你能拍著你的胸脯說:“勞資就是24小時滾動裝逼,356天天天無死角”嗎?
我們只要知道,他是苦練七十二變,走過八十一難的六小齡童;他是保衛了我們童年的守護神,他是“只要觀眾需要,我就義不容辭”的老藝術家就行了,this is enough。
何必計較這么多,姑娘,想人先想好,別把人看的那么不堪,分析這分析那的,這不是宮斗戲,用不著你機關權利苦費心機的謀上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