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一些詞,我喜歡的電臺主播也很喜歡,“奇妙、命中注定、或者冥冥之中”諸如此類。
怎么說呢,就是曾經接觸到的一個事物或人,在往后的某個時刻總會剛好地在自己身邊再次出現。不管是人、一個機器、一個字眼、一首歌、一本書等等,他、她或者它總會在某一天變換著形式再次闖入你的生活。
通常Ta?們的再次出現,小則喚起某種回憶,大則會與所謂命運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讓你禁不住嘖嘖稱奇。
就拿我的大學來說,它在我高三那會就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過兩次。
過去的時間越長,我每每想起來就越是覺得奇妙。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報志愿時,我都不清楚自己想要到什么學校、想讀什么專業。
在高考后回校的那一天,我就把那本寫著各大高校各種專業的資料書攤在課桌上,在我的可報考的范圍內,隨意翻,有彩頁的、沒彩頁的,像看一本雜志一樣都翻了翻。
聽了班主任說了幾句話,又跟同學聊了聊要怎么打算。糾結的都是跟我一樣,分數不上不下的同學。
我當時真的完全沒有概念,讀2B要多花多少錢。
于是,我沒心沒肺地還是在翻、漫無目的地,像看一本雜志似的。前面幾頁都是彩色,接連看到幾個顯眼的學校名稱,幾張學校環境圖片,沒有特別能吸引我的地方。
我繼續往下翻,翻到下一張,左頁的左下角那幾個“水電費另收”字樣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跟旁邊的同學調侃,“水電費居然還要另收“。同學看過來說:”我不喜歡做軟件這些“。
回歸神來,我才注意到這是一家軟件學院。我盯著那幾個大字,對它也沒提起興趣,就繼續翻。同樣是瀏覽幾個大字、幾張圖片,翻到黑白頁的,就掃了兩眼排列整齊的專業名稱。
回到家,爸爸同意我讀2B。之后,我看了兩天,邊看那本書,邊用手機查專業介紹以及專業排名。最后,我挑了一個自認為應該會很好玩的專業,而學校正是那間軟件學院。
開學前幾天,師哥跟我們講,不要因為是2B院校就覺得很差勁,說這里也出人才,像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就是我們學校的。
超級課程表是什么,初入大學,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好像聽說過。
就這樣,一半懵懂、一半糊涂,跟著課堂學,跟著老師做。
這期間,我還是會偶爾聽聽我喜歡的主播讀文章。某天,她讀到一本書的序言,里面談到林少因為二十多年前與郵政局前那臺多媒體機器的一場遇見,才有了后來的十點讀書。
聽完這篇序言,心情很好,莫名地有一種由衷的笑意溢于言表。感覺這些故事、這個詞很奇妙。那時,我喜歡上了“遇見”。
已記不清是怎么在某一天想起高三了。
猛然記起,高三課堂里,班主任給我們看過一個視頻,中央臺的節目,關于年輕人創業的,班主任還叫我們好好看看人家。當時的主持人是撒貝寧,主人公余佳文講的正是自己創立“超級課程表”的經歷。
一次是與視頻的無意“接觸”、再一次是被“水電費另收”的吸引,總覺得是一種很奇妙的牽連。
林少說:“年紀越長,我越發現,世間許多美好的情緣,都源于一場又一場的遇見,它們就像種子一樣,慢慢地在我們生活里發芽,也許會開出一朵小花,也許會結一個果兒”。
再仔細想想,我讀2B院校這個結果,好像早有人“告訴”了。
那是高二的一次家長會,爸爸第一次來參加我的家長會,我和爸爸就坐在教室門口的位置。
教我們班生物的老師,也是我們的副校長,她一進門就看見了我們,稍稍弓下腰、滿臉笑容地跟爸爸說了幾句我的情況,說我乖、成績不錯,就是有點不夠主動。
等她直起腰來,直往前看,像是思考了什么,然后又是弓下腰,對著我說:“XX記住,無論結果怎么樣,過程是最重要的”。
我聽著,心里一搐,不知所措地稍微點點頭。
她再次直起身,看向別處。我茫然地看著她,心想:難道她已經認定我會考差了嗎?直到她走開,我還在想,不安地。
我不知道是她的話影響了我,還是真的有命中注定,總之,最后是“靈驗”了。
一句話的影響可能真沒這么大,因為到了高三,我也沒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大概我的能力、心態還有什么些許運氣不運氣的等等讓我變成現在的自己。
只是覺得很神奇,真的好多好的、不好的“遇見”,在開花結果后,你就會發覺它們的奇妙。
然后某天,當你看著現在開的花、結的果,想起曾經的“遇見”,或許會會心一笑,或許會感謝,讓你遇到了現在的人、擁有了現在的生活。
有“遇見”,肯定還會有“遭遇”的,別急,扛過去了,花會開的。